APP下载

聚焦语文要素 优化语言实践

2020-12-02冯小松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要素目标教材

冯小松

落实语文要素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色,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结构,组织编排语文学习单元。那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如何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呢?本文结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内容,具体阐释优化策略。

一、联系对比,科学确定教学目标

小学的学段不同,其语文教学目标也有差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可以联系对比学段目标和单元语文要素,科学确定不同课文的教学目标。

1.联系对比学段目标

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其单元语文要素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新教材的语文要素有效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例如,“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之一,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紧扣关键词句理解句子含义”和“根据问题理解课文意思”等单元语文要素就是围绕学段目标来细化落实的。又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与“感受并积累课文生动的语言”等单元语文要素,和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作文教学目标之“尝试在作文中运用阅读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是相互照应的。因此,落实语文要素和践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据此来确定教学目标会更加准确清晰,便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

2.联系对比单元目标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单元选文是在人文主题的统摄下,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排列组合的。比如,在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层面呼应了单元语文要素。《童年的水墨画》重点训练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文大意”;《肥皂泡》着重训练学生运用“在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阅读策略;《剃头大师》侧重于指导学生借助“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的阅读策略理解文本;《我不能失信》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阅读策略理解句子的含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的课程视野,整体观照单元课文,引导学生在不同维度语文要素的滋养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聚焦要素,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落实语文要素,首先必须明确本单元的具体语文要素。具体来说,可以结合教材编排特点,从三个方面聚焦单元语文要素。

1.聚焦教材“单元导语”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单元导语”中已经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所以,在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研读语文要素,为单元语言实践活动指明方向。

例如,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指出,阅读要学会借助多种方法理解句子含义,作文要写出身边人的特点。根据单元语文要素要求,学生要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深入体会课文的中心,理解难懂的句子,这是能否顺利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此外,“多彩的童年”是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选文内容的相同点在于写不同人的童年趣事,这个和单元作文训练目标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

2.关注教材“课后练习”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课的“课后练习”是课文学习的重点提示,凝聚着教材编写教师的智慧。从语文教材的内容上看,语文要素的呈现形式主要是课后练习与泡泡提示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练习落实语文要素。

例如,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的后面,设计了几道课后练习。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至少有一道练习聚焦理解句子的含义,反映了语文要素的具体要求。所以,教师教学课后习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整体感知课文,围绕体现语文要素的课后习题,通过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力争语文要素在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

3.勾连教材“交流平台”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文要素还体现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主要归纳和整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重点梳理相关课文的课后练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内容,勾连“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建构和优化语文要素。

比如,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交流平台”中,首先,告诉学生理解难懂词句的方法非常相似;接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上下文来尝试理解词句的意思;最后,告诉学生还可以通过查工具书等其他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所以,根据“交流平台”的内容构成,教师在教学中要聚焦语文要素,联系具体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运用多种阅读策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在言语实践中不断优化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围绕要素,优化教学策略

1.紧扣语文要素,不断优化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師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不断优化课时教学目标,让每一节阅读教学课都能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比如,教学《肥皂泡》时,教师可以从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出发,精准确定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颤巍巍”等词语的意思。(2)通过多种方法深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欣赏并学习作者描写吹泡泡活动的写作方法。(3)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连词描述吹泡泡的具体过程,做到具体、连贯。(4)张开想象的翅膀,描述泡泡还可能飞向哪些地方,感悟作者想象的丰富和神奇。有了课时教学目标的指引,课堂教学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2.聚焦语文要素,有序开展语文活动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聚焦单元语文要素,有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确保达成课时教学目标。例如,教学《剃头大师》时,教师紧扣语文要素,设计了四个环节的教学流程。第一,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引导学生在深入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作者为什么称呼人物为“剃头大师”和“害人精”;第三,组织学生走进文本深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聚焦文中人物细节描写片段,感悟作者拟题的巧妙。上述四个环节的教学流程聚焦语文要素,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语言实践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学到了表达方法,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3.联系文本拓展,不断强化语文要素

让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落地生根的重要前提是教师要找到教学内容和语文要素的结合点,通过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提升语文素养。教材中的课文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例子,教师要引导学生相机拓展学习相近或相关的文本,在举一反三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强化语文要素。比如,教学完《童年的水墨画》,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度拓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策略去阅读作者的其他儿童诗,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精准确定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让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扎根生长,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要素目标教材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