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教育课改原动力应用研究
2020-12-02张永亚张娅丛
张永亚 张娅丛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课改;高职教育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在快速发展,尤其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要进行挖掘,做到新媒体技术和课改目标原动力的有效结合,达到课改的目的。从课堂教学、教师定位等角度实施深入改革,针对学生主体动力进行教师课改方法及目标的实现,这是课改原动力发掘的良好方式。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
(一)课程教育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并且创新程度越来越高,资源共享以及线上交流已经成为当下的常态。在这种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于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标准。所以,对于培养职业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进行课程改革是必须进行的,需要确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课程教育目标,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那就是不但要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而实际上,高职院校很少能顺利达到创新的教育目标,课程教育以传统内容为主,缺少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少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二)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程度不足
互联网时代下,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线学习方式已经获得人们认可。这时教育模式也逐渐地进行创新,更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应用。可是,高职教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教学模式一直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教师很少会使用互联网技术组织教学活动,课程设置的信息化不明显。整体上看,课堂上教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支持课程改革的资源不够充足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配备的教学资源不够充足,教学设备比较落后,教学场地规模不够充分,尤其是信息化改革方面的资源比较缺乏。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配置方式需要优化,资源配置的模式需要改变,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比较低,教学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没有实现教学资源的完全开放,因此,学生很少能进行自主线上学习;同时课堂上也不能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模拟实验,不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可是实践操作技能水平不是很高。另外,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虽然能凸显出本校的特色,可是依旧存在着教学课程重复的问题,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课程改课的推进,进而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了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
二、有效定位高职教育课改原动力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围绕学生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建设。高职教育要求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对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1]。课程改革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析,学生是教学主体,是进行教学成果有效体现的方式。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没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分析能力,但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同時也有很强的计算机网络、手机媒体等依赖性,对学习书本知识缺乏热情。互联网技术和学生学习过程相结合,有效定位课程改革原动力。课程改革其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老师进行分析,应用互联网、手机等自媒体结合课程内容,要求老师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网络计算机媒体有效结合,对课本教学目标及方案准确分析,把教学内容、方式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利用手机等自媒体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调动老师教学热情,并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高职教育课改中应用网络实施课程设计
高职学校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分析教学内容,然后实施教学设计,进行教案和PPT制作,再实施课堂教学来传递相应教学知识[2]。传统教学方式不重视学生个性和整体分析,不能对学生潜力及自主学习动力进行深入挖掘,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塑造个性化人格。课程改革利用互联网电子终端设备设计教学,进行知识的教学和传达中,培养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进行网络形式教学设计。
(一)高职学校提供合理的网络教学空间
传统实施网络知识传播通常都是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也有部分是利用校园主页、公众号信息进行传播,不能实施有效的网络教学及内容设计。课程改革要分析网络原动力,利用电子设备和软件设计教学内容。如今的微信、豆瓣人人等被广泛应用,学校应结合自己实际寻找课改教学重点,对学生和老师进行引导,使其都关注这个网络平台,从而实施整体网络课改,来准确评价老师和学生。
(二)提高老师独立设计和创新网络能力
老师引导学生参与网络教学,以网络教学平台和社交软件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建设课程公众号或者课程群,应用课程群、公众号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进行设置和发布,实施有效互动,这样可以实现面对面授课,也能进行高校师生有效交流。利用微信、QQ等各种社交软件设计相应教学,同时提高教师独立设计和网络创新能力。如今高职学生对电脑及手机等设备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互联网+时代,生活和学习与网络联系紧密,各种商业、农业、旅游等等多方面都依靠网络及时传播。教育改革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创造教学活力,改变课程教学思路和方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实施网络课改的条件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课改的条件是网络的成熟应用。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依赖手机等移动设备,而他们在手机进行的更多的是日常信息交流,很少有教学信息的传播,有些学生希望可以利用电脑或手机等实施信息处理或阅读知识,可学校这样的配套信息很少[3]。课改中,让学生有效利用互联网,真正达到网络课改的目的。互联网+时代,老师引导和指导实施网络应用教学,老师要熟悉和掌握互联网软件的应用和操作,进而有效使用网络开展教学。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有些高校老教师不善于制作PPT或使用电子设备开展教学工作,网络教学平台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网络设备软件应用能力,把生活和教学相结合,突出和应用专业技术和知识传递技巧等[4]。老师要进行自我定位转变,提高网络应用能力,成为教学的支配和规划者,把专业知识和网络知识相结合,以碎片时间开展教学,实施互联网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全面提高网络教学改革效果,促进学生和老师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教学课改原动力包括高职院校学生,也包括高职院校老师,有效实现教学改变,需要学校政策和大环境的引导及影响。把网络知识和技术与实际的教学相结合,改变传统网络教学方式,达到网络课程全面系统化的开展。把课堂教学的定向性,转变为开放的网络课堂教学,实现课程的综合规划,进行有效完成课程的网络化改革,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效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