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2020-12-02刘振会张金钟七十三

关键词:消极入学新生

罗 杰,刘振会,张金钟,七十三*

(1.贵州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内蒙古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3.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蒙自 661199)

0 引言

适应是个体与所在的外部环境之间保持和谐发展的重要品质[1]。大学新生作为适应的主体,在崭新的大学环境中,面临着专业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全新适应[2-4]。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是指大学新生脱离原来熟悉的中学环境,在面对崭新的大学环境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使其与周围环境条件相符合的动态过程[5],并顺利完成大学生角色所赋予的任务与能力倾向[6]。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是其入学后健康发展与成长的关键,对大学新生在随后的学业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性成长等至关重要[3-7]。

社会支持作为个体重要的支持系统,主要是指个体从社会关系网络中所得到的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8],这类资源能够帮助个体提升其社会适应,让个体能免受不利环境的影响和伤害[9-11]。有研究显示,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对其入学适应表现具有预测作用[12-13]。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通过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或就读学校的帮助,所获得的精神与物质力量能够通过降低其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时的应激水平、缓解其精神紧张和不良情绪,继而提高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能力与表现[12-15]。

作为个体内在因素的应对方式亦称为应付方式,主要体现了个体在面对压力或挫折时为减轻其影响所采取的认知与行为的努力程度[16],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调节行为和重要手段[17]。个体的应对方式决定着个体在面对生活事件时所采用的具体的方法或策略,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18-19]。虽然并非所有的大学新生在入学后都会经历完全相同的压力源,但是大学环境的性质对于同一所大学的新生而言很可能是近乎相似的,因而大学新生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可以体现其适应大学的个体差异[3-4]。有研究表明,大学新生入学以后在面对新环境与挑战时,所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和应付策略能够有效地降低大学新生在新颖又陌生的大学环境中的应激水平,进而提升其学校适应能力[20-24]。相应地,基于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相对关系[17],可初步推测大学新生入学以后在面临新挑战与新适应时,如果倾向于采取消极懈怠的应对方式,则不利其学校适应。因此,本研究假设大学新生的不同应对方式对其入学适应存在预测作用。另外,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其应对方式具有重要影响即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采取何种应对方式和策略[22-24],善于合理利用来自各方面帮助与支持的大学新生往往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能够积极应对和克服,进行正确的决策[22-24],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与资源,会使得大学新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而非消极的应对方式。

综上可见,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都是影响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重要因素,且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有研究发现,大学新生的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其学校适应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23-24]。考虑到个体在面对环境变化与压力挑战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可能多种多样,其中有的应对方式消极的成分较多些,而有的则更多的体现了积极应对的特征。个体应对方式的积极和消极之间相对独立,且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与个体的心身健康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17]。为此,本研究拟引入多重中介效应的概念,考察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其入学适应之间的关系机制。基于相关理论和研究结果的分析,本研究认为大学新生的不同应对方式(积极和消极应对)可能在其社会支持与入学适应之间存在多重中介作用(见图1)。

图1 不同应对方式的多重中介模型Fig.1 The multiple mediation effect model of coping styles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取样,对内蒙古、贵州和云南等地区5所本科院校的大一新生实施问卷调查,以班级单位,委托任课教师在课间进行测试并当场回收,共发出调查问卷853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801份(有效回收率为93.9%)。男生356人,女生401人,44人缺失;文史类325人,理工类158人,医学类318人;汉族学生468人,少数民族学生333人,被试年龄在16~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65±1.20岁)。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该量表由叶悦妹等编制[25],分为主观支持(5题)、客观支持(6题)和支持利用度(6题)3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1=不符合,5=符合)。被试的得分越高,表明其所得到的社会支持资源以及其对已有资源的利用情况越好;反之亦然。本次研究中该量表3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是0.81,0.78和0.83。

1.2.2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该量表由解亚宁编制[17],分为积极应对(12题)和消极应对(8题)2个分量表,采用4级评分(0=不采取,3=经常采取)。被试在2个分量表上的得分越高,分别表明其采取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特点越明显;反之亦然。在本研究中2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74和0.64。

1.2.3 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

该量表由于晓波编制[5],分为学习适应(9题)、专业适应(8题)、想家适应(7题)、人际适应(9题)、情绪适应(8题)和经济适应(8题)6个维度,采用6级评分(1=完全不符合,6=完全符合)。被试在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分的得分越高,表明其适应性水平越高;反之亦然。本次研究中该量表6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是0.84,0.90,0.77,0.76,0.82和0.69。

1.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统计和积差相关分析,采用Mplus 7.0统计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

2 结果与分析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根据周浩等[26]建议,采用Harman检验法对本研究中的共同方法偏差进行分析,结果抽出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有22个,且第1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14.78%,远不足总方差解释率(61.83%)三分之一;同时基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可知,单因子模型的各拟合指标较差(χ2=14 447.97,df=3 569,CFI=0.38,TLI=0.36,RMSEA=0.06,SRMR=0.09),这初步表明本研究所用的数据资料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入学适应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其入学适应均呈显著相关(Ps<0.001)。其中,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入学适应呈显著正相关(Ps<0.001);而消极应对则与社会支持与入学适应存在显著负相关(Ps<0.001)。

表1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入学适应的相关分析Tab.1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s and freshmen adaptation

2.3 不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参照温忠麟等[27]所推荐的中介效应分析流程。采用Mplus 7.0进行结构方程建模(显变量建模)以考察2类应对方式(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入学适应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结果见图2和表2。

图2 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入学适应的路径模型Fig.2 Path model of social support, positive coping, negative coping and freshmen adaptation

由图2可知,社会支持与入学适应以及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之间的路径系数(标准化回归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s<0.001)。

由表2可知,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检验显示,2条中介路径所对应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这表明大学新生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其社会支持与入学适应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所建构的多重中介模型的总间接效应大小是0.171(SE=0.019,P<0.001)。

表2 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的Bootstrap分析Tab.2 The Bootstrap analysis of mediating effects

其中,积极应对的中介作用路径是: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入学适应(β=0.120,SE=0.017,P<0.001);消极应对的中介路径为: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入学适应(β=0.051,SE=0.011,P<0.001)。此外,考虑到社会支持对入学适应的直接效应也存在统计学意义(β=0.173,SE=0.014,P<0.001),因而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在大学新生社会支持和入学适应的关系中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9.71%,这显示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对其入学适应的影响效应中有将近一半的效力是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此外,进一步对比不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发现,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显著强于消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差值d=0.069,P=0.001)。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801名大一入学新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其入学适应的关系,侧重探究了不同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两者中的多重中介效应。所得结果为揭示大学新生社会支持影响其入学适应表现的机制,以及为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教育与辅导工作提供了相应参考。

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22,24],本次研究中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其入学适应表现彼此存在显著关系。具体为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入学适应呈显著正相关,而消极应对则与社会支持、入学适应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表现同时与外在因素(社会支持)和内在因素(应对方式)紧密关联[3,28],上大学使得大学新生需要远离父母和亲人,离开原有的、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独自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但是又新颖十足、充满激情的新环境,这就使得大多数新生在进入大学以后的前1~2个月内可能会经历或遭受一定程度的适应困难[6]。相应的来自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支持系统(如家庭和就读学校)会从物质和精神方面对大学新生给予积极的支援和帮助,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的一种缓冲机制和支持性资源能够有效降低大学新生在面对新环境和压力挑战时的应激水平,缓解其精神紧张和不良情绪等,进而提升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3,13-15]。同样地,作为内在因素的应对方式是大学新生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的调节行为与重要手段,并决定着大学新生在面对环境变化和压力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或策略,对其入学适应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2-24]。此外,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入学适应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表明,大学新生获得的良好社会支持,以及自身所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均有利于其入学适应,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不利于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

为进一步探究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入学适应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机制,本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采用显变量建模以考察不同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入学适应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地预测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表现,同时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也分别对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存在预测作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结果可知,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入学适应之间存在多重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了总效应的49.71%,这表明作为外在因素的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也可以通过大学新生的内在因素(应对方式)间接地影响其入学适应,具体通过2条路径实现: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入学适应;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入学适应。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外在(环境)和内在(个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过程[28]。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告别曾经的中学环境,踏入崭新的大学环境,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压力挑战时,外在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内在的个人应对方式对其入学适应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29-30]。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支持是来自于社会关系网络的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或相关行为,这种资源或行为可以提升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使得个体能够免受不利环境的影响,从而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9-10]。社会支持的直接作用观认为,社会支持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即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直接帮助其减少在面对新环境或压力源时可能遭遇的挑战与压力,进而使得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更为顺利[13]。大学新生在其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与援助可以通过减少其面对新环境和压力挑战时的应激水平,提供相应的缓解压力与挑战的途径和资源,提高大学新生在新环境中的归属与安全,以使得大学新生对于新环境更为认同与接纳,最终促进其入学适应。此外,本研究发现大学新生的不同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其入学适应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这说明考察大学新生社会支持的适应功能时需要关注个体因素的作用。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可知,相对于社会支持较少的大学新生而言,获得更多社会支持的大学新生在面对新环境和压力源时的负面认知与评价会相对更少,社会支持的资源功能与价值会促使大学新生更倾向于采取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如寻求帮助、力图改变等)去克服适应期的困难和挑战,进而促进其入学适应。同时社会支持作为大学新生在入学适应期的一种应对资源直接决定大学新生在新环境中面临挑战和压力时采取何种应对策略[22,24],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的大学新生面对新环境时,越倾向于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采取积极行为以谋求改变现有的环境与条件,清除和抵制各种可能阻碍其成长发展的困难与障碍;同时获得社会支持越多的大学新生,也会倾向于避免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回避、幻想等)去面对适应期的任务与要求,进而提升其入学适应的能力与表现,以最终促进大学新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4 结语

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其入学适应关系密切,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均是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有效预测因素;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

消极入学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
让自己发光
新生娃萌萌哒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