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书法专业《古代汉语》教材建设构想

2020-12-02王娜

大学书法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文选书法

⊙ 王娜

中国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之中,承载了5000年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大学本科是整个书法教育各层次和类型中最具体系特征的阶段,其教学内容涵盖了全部书法学内容及文学、史学、哲学、文献学、文字学、金石学、考古学等诸多学科。古代汉语作为书法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对于书法专业《古代汉语》教材建设的研究和探讨却甚少。鉴于此,笔者试在对较广泛使用的现行《古代汉语》教材比较分析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对书法专业《古代汉语》教材编写对策进行思考,以期对今后《古代汉语》教材建设有所裨益。

编写书法专业《古代汉语》教材的必要性分析

厘清课程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古代汉语是书法专业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也是一门工具课。所谓基础理论课,是指在课程体系中,它属理论课范畴而非技能课。在理论课系统中,它属基础而非专业层面;所谓工具课,是相对于知识课而言,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它是学习古代书法理论、文字学、碑帖学、金石学等课程的工具和媒介。书法专业古代汉语的教学目标有别于语言文学专业,不是提高研读古代文献的能力,而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与书法专业相关的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培养和提升其阅读和欣赏古代文言经典和历代碑帖的能力。

古代汉语课程在书法专业人才培养中是不可或缺的。历代书法家都强调学养。苏轼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1]书法的丰富内涵来自于其载体文字,与文学历史血脉贯通,历代书法家大多都是学者和诗人。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非纯艺术的艺术,无论创作者的主体发动还是欣赏者的审美阐释都必须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加以支撑,否则难臻佳境。文字学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的内容,无论是造字还是用字,本身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之美。汉字发展源流、构造、繁简字、古今字、异体字等是书法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否则在书法创作中很容易出现草法、篆法错误,甚至是错字、别字。文言散文、诗词曲赋以其典雅凝练的风格和节奏韵律之美,在书法创作中备受青睐。所以书法专业人才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笔墨表现能力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古文、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书文合璧是书法的高妙之境,也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相对于民间书家的最大优势所在。

但窥析高校古代汉语教学现状,形势不容乐观。体系庞大繁芜,难教难学,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有限课时内只能浅尝辄止,如何提升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是书法专业,也是语言文学专业着力探讨的课题。现行教材多针对语言文学专业,侧重学术研究而应用性较差,与书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不高,学生因无法直接获取专业相关知识而兴趣索然。诸多制约下,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自然难望项背。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客观分析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总结教学经验,推进书法专业《古代汉语》教材建设,是加强书法专业学科体系建设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行《古代汉语》教材编写情况比较分析

对现有教材编写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是编写书法专业《古代汉语》教材的前提。传统中我们称古代汉语“小学”,“小学”附庸于经学,以经学为“大学”,故称语言文字之学为“小学”。“小学”分音韵、文字、训诂三部分。“小学”教育中一直把感性知识的积累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韩愈《答李翊书》中有此描写:“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2]古人通过大量的文本阅读,使自己涵泳于古文语境中,长期积累并逐步提升阅读古籍和撰写文言文的能力。直至20世纪初现代教育体系建立之后,这种沿袭千年的传统教学方式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3]

高校设立古代汉语课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1961年,“全国高校文科和艺术院校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决定在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的基础上,结合各校经验,编制统一教材。[4]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应运而生。这套教材开创了文选、通论和常用词三结合的经典体例,无论在内容还是体例上,均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洋洋百余万言,体大思精,内容宏富。在全国众多的古代汉语教材中,还没有任何一部可以与之媲美”,[5]是古代汉语教材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此教材自1962年出版,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多次修订印刷,至今还是各高校古代汉语课程首选的教材。[6]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古代汉语教材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版。从事古代汉语研究和教学的专家、学者和教师们编写了200余部古代汉语教材。[7]这些教材植根于传统“小学”,立足于现代学术和人才培养需求,强调传承和创新,注重科学性和针对性,体例、内容、适用范围各具特色,互较短长。除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王本)外,郭锡良(郭本)、洪波(洪本)、荆贵生(荆本)、蒋冀骋(蒋本)、蔡正发和熊兴(蔡本)、胡安顺和郭芹纳(胡本)、董志翘和杨琳(董本)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均为内地普通本科院校文科现行教材。

从教材编写体例来看,各种教材的整体框架主要有三种。其一,文选和通论两结合体例,以董本为代表。其二,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体例,以王本为代表;文选、通论和练习三结合体例,以荆本和蔡本为代表;纸媒介教材、多媒体辅学课件和网络课件三结合体例,以洪本为代表。其三,文选、通论、练习和参阅文献四结合体例,以蒋本和胡本为代表。其中洪本致力于立体化教材建设,编入了多媒体和网络课件,其他教材为纸媒教材。所有纸媒教材中,都坚持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了文选和通论两个版块,这既是对传统“小学”的发展,也是对王本教材的继承。王本、郭本和胡本都设置了词语释义的版块,对常用词进行举例分析。蒋本和胡本设置了参阅文献版块,坚持教学参考和延伸阅读相结合的原则。除王本和董本外的其他六部教材设置了练习版块,配合通论和文选设置题目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文选是古代汉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积累语料、培养语感的重要来源,也是深化理论认识的必要材料。从文选篇目来看,现阶段古代汉语教学时数较之于60年代已大为缩减,教材容量大而学时少的矛盾已愈渐突出,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文选量大与学时少的矛盾。因此,鉴于王本教材容量过大的情况,古代汉语教材对文选部分都进行了删减和改进。王本文选达到267篇,其余教材都在200篇以下。从文选时代性来看,以王本为代表的早期古代汉语教材一般以狭义古代汉语概念进行编写,强调文选的典范性,故多以秦、汉尤其是先秦时期代表性文言作品为主,很少涉及中古以来白话作品。后期部分教材文选采用广义古代汉语概念进行编写,实行文言与古白话相结合的编写形式,将先秦、两汉时期古诗文、中古以来诗词曲和古白话作为文选主体,增加了文选的时代跨度。荆本还增加了甲骨文、金文以及应用文言文,对古代汉语源头给予了重视。从文选编写形式来看:王本、郭本、蔡本、蒋本均是横排加标点形式;胡本为竖排加标点形式;荆本是今注文选横排加标点,古注文选竖排;董本为今注文选用横排加标点形式,古注文选竖排和横排相结合。

通论部分与文选相辅相成,是在文选基础上对知识的总结和提升,是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知的必要过程。尽管各部教材出于编写目的而各有侧重,但版块的取舍是较为一致的,都涉及到字典辞书、文字、词汇、语法、训诂、音韵、诗词曲联律、修辞、文体和文化常识这十大版块内容。荆本最为详尽,共分十三大类,联律为荆本独有;洪本和蒋本进行了压缩,编入文字、词汇、语法、训诂、音韵、诗律六个版块。无论哪种模式,都达到了一个共识:通过文字部分介绍“六书”和古书中的用字,使学生学会因形求义;词汇部分介绍古今词义异同等知识,使学生学会分析古文词义;语法部分讲解古汉语词法和句法,使学生正确理解词性句义;训诂部分则通过介绍一系列训诂学基本概念,帮助学生能读懂古注;音韵部分通过古汉语语音知识介绍,让学生明白古音通假以准确把握古文字义;诗律部分通过平仄、用韵等知识,让学生读懂古诗文韵律之美。通过各方面综合学习,方可知词义、懂句法,持之以恒,必能提升古代汉语的阅读和运用能力。

此外,部分教材设置的练习、阅读文献版块也各有异同,对于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应用能力和延伸课外阅读大有裨益,在此不多做赘述。

综合以上状况,可作如下分析:古代汉语教材编写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自王本古代汉语教材问世以来,古代汉语教材形式日益多样,内容不断更新,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编写体例却一直沿用至今。以文选为基础,验证通论中的理性认知;以通论加以总结,深化文选内容,文选、通论两相结合的编写体例,达到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经过了长期的古代汉语教学实践检验,成为了古代汉语教材编写沿用至今的两大内容。练习版块是对课堂内容的深化和补充,也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更符合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也更能体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感性认识—理性认知—实践应用,这是新世纪古代汉语教材编写的基本惯例。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还应注重内容更新,突出知识重点。古代汉语所涉及的知识甚深甚广,实际教学和教材编写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做到突出重点,通论知识编写突出古今之“异”。早期教材文选选取以先秦、两汉典范的文言文为主的传统亦是后来编者所坚持的。

书法专业《古代汉语》教材的框架与内容设计

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必然会体现在教材的编写中。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充分考虑书法专业学生知识基础与专业学习需求,围绕有效支撑书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编写了《古代汉语》课程讲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实践和现行《古代汉语》教材编写经验,我认为书法专业《古代汉语》教材的编纂可作如下设计。

一、编写原则

书法专业《古代汉语》教材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凸显工具性。课程目标是教材编写的准绳,虽然课程目标因专业不同会各有侧重,但基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8]古籍在书法专业更多地体现为古代的碑帖作品,其目标本身就是以提升能力为指归的,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应以人本主义哲学观为指导,内容深度、广度要贴近书法专业学生实际需求和能力指数,体现“以人为本”,能够学以致用。二要有人文性。古代汉语的内容涉及文化、历史、文学、哲学等诸多领域,优秀的古文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既有“仁义礼智信”的高尚情操,又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报国之情,也有张良拜师、卧薪尝胆的自强精神。编写教材时,应充分挖掘古代经典的文化因子,根据时代的要求,注重教材内容选取的价值导向,因势利导地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总体框架与内容设计

(一)总体框架

以王力开创文选、通论和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为基础,吸收其他几部现行教材优点,以书法专业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采取文选、通论、练习、参考文献(碑帖)四结合的体例。

(二)文选内容设计

历代文人学者学习古代汉语的主要途径就是熟读成诵,在大量的文言文阅读中培养语感。而当代学生因失去了古代汉语的语言环境而导致语感缺失,这也是学起来倍感艰涩的重要原因。培养语言环境,阅读一定量的古文作品,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和前提。

1.文选应具典范性。以狭义古代汉语为范围,选取以下四种:①以先秦、两汉时期经典文言文作品为主,如《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等;②后世仿古作品选取书法专业较为熟悉的古文或书法名作,如《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书谱》《赤壁赋》《醉翁亭记》《相州昼锦堂记》等;③唐宋近体诗、词、联作品;④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和碑刻作品,如《虢季子白盘铭文》《峄山碑》《战国纵横家书》等。中古以来的古白话作品不予收录。

2.体裁要有所侧重。散文、韵文和骈文是多数教材选取的三大文体。因教材容量有限,故应有所侧重。历代散文是选取重点,因古代典籍以散文居多,且众多的语言现象主要体现在散文中。其次是韵文,懂格律、懂平仄是书法专业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应适当增加诗词作品的比重。骈文较为特殊,似散文而讲求平仄对仗,似诗歌却不押韵,[9]它的语言代表性弱于前两者,故选文应以散文为主,韵文次之,骈文再次。

3.提高与专业的相关性。可直接选取历代名碑名帖作为学习内容,也可充分挖掘作品中与专业相关的因子。如以哲学和美学的角度观照《论语》《庄子》中体现的儒家的“书以载道”“艺以载道”和道学的清静无为、萧散淡逸。此外,还可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比教学,如通过《战国策》与《战国纵横家书》的对比研究,使学生加深理解,激发对古文字、文献学、考古学等学科研究的兴趣。

(三)通论内容设计

通论是文选知识的总结和概况,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的重要保证。结合当前古代汉语教材通论编写情况和书法专业实际,我建议通论可分为文字、词汇、语法、诗律、训诂、音韵这六个部分,其中前四个部分为重点,后两者次之。

1.文字。读书自识字始,正确认识和分析汉字是阅读古籍的基础。尤其对于书法专业来说,文字知识更是重中之重。从汉字产生、发展、流变到用“六书”理论分析古文字结构,正确理解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概念,厘清三者之间异同关系,把握繁体字对应关系,规范使用繁体字,不仅是文字学的重点内容,也是书法专业学生创作实践的必备知识。《说文解字》无论对于语言文字专业还是书法专业,都是常备的工具书。

2.词汇。词汇是古汉语学习的关键,尤其要把握古今汉语中相异的部分,避免出现“以古解今”的错误,具体可分为古今词义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及同义词辨析这三个部分。古今词义异同从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四个方面结合文选内容进行阐释。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编写重在引申方式的梳理,如链条式、辐射式和综合式等,使学生理解分析词义的方法,为探求本义、梳理引申义奠定基础。同义词辨析的编写主要讲解辨析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古书中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异。

3.语法。此部分应讲解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可以分为词类活用、文言虚词、词序和特殊句式四个方面,前两者为词法,后两者为句法。词类活用主要讲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词序讲解前宾语、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讲解被动和判断句式。

4.诗律。诗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书法专业学生常用创作体裁,特别是近体诗,讲求平仄和押韵,诗律也应是重点编写内容。诗律比词律、曲律和联律更具实用性和代表性,因此以诗律为讲解内容。押韵、平仄、对仗、句法为此部分重点。学生应掌握韵部、平仄、拗救以及四种声病情况即失对、失黏、孤平及三平调,和工对、扇对、流水对等对仗形式。

此外,训诂和音韵学知识也是古汉语必须涉及的内容,因课时关系,可对学生进行概述性的讲解。

(四)练习和参考文献内容设计

为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教材设置练习模块。通论部分练习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文选部分可以以释义或加标点的形式进行。通过此版块的编写,提升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语言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诗律部分可提出若干格律规范的格律诗,分析用韵、平仄、对仗等情况,或者引导学生进行近体诗创作实践等;参考文献部分主要选取历代名碑名帖或浅近文言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古代汉语是通往书法文化彼岸的津梁,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永远在路上,唯有不懈探索方能行稳致远。

注释:

[1]李昭玘.乐静集(卷9)·跋东坡真迹[G]//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299.

[2]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第3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0.

[3]黄德宽.谈谈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5年(12).

[4][7]陈亮.古代汉语教材比较及编写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5.

[5][6]何九盈.古代汉语教材建设的里程碑—评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J].中国高等教育,1988(10).

[8]王力.古代汉语·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8:1.

[9]荆贵生.古代汉语·下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519.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文选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画与理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画与理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画与理
画与理
古代文学审美语素“气”对古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