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琉历史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0-12-02谢忱谢必震

海交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术会议官话琉球

谢忱 谢必震

琉球古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中琉历史关系的研究却延绵不绝,近年来还呈现出盛极一时的情景。由于历史上留存卷帙浩繁的琉球史料,研究中琉关系的历史,涉及到中日钓鱼岛的争端、琉球独立的问题、古代中国造船航海的历史、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中外移民、文化交流诸多的方面。由此可见,中琉历史关系的研究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早在清末,中国学者就开始注重琉球历史的研究及档案资料的收集。1891年,清人王锡琪编纂了《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丛书收有册封琉球的使者张学礼、徐葆光、李鼎元等人撰写的使琉球著述,亦有时人编写的《中山见闻辨异》《琉球实录》《琉球说略》《琉球朝贡考》《琉球向归日本辨》等书。这些资料论著是中国中琉历史关系研究的嚆矢。

近人开始研究中琉历史关系可追寻到1945年胡焕庸编写的《台湾与琉球》和吴壮达编写的《琉球与中国》。(1)胡焕庸 :《台湾与琉球》,重庆:京华印书馆,1945年;吴壮达编 :《琉球与中国》,南京:正中书局,1947年。1948年,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调查了福州的琉球馆,并撰写了《福州琉球通商史迹调查记》,(2)傅衣凌 :《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为我们今天的研究保留了珍贵的琉球馆碑刻资料和福州球商的历史资料。

延续傅衣凌先生历史研究重视社会调查的方式,1960年代,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刘蕙孙、徐恭生、李茂忠,对福州地区琉球墓及其资料展开调查,撰写了《福州南郊白泉庵琉球墓群遗址调查初记》,(3)刘蕙孙 :《刘蕙孙论学文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35-274页。从而保留了一些与中琉关系研究有关的资料,为福建师范大学学者们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20世纪60年代,台湾学者组织编纂了《台湾文献丛刊》,共309种,595册,其中收集了诸多琉球史料。1972年,台湾大学影印出版了日本学者小叶田淳收集的1424-1867年琉球王国外交文书《历代宝案》(15册)。该资料共分三大集、一别集、一目录,合计249册(卷)。内容绝大部分是与中琉间有关册封、朝贡、留学及护送海上漂风难民等的往来文书,亦有少量是琉球与朝鲜、东南亚诸国、法国、美国往来的外交文书。《历代宝案》无疑是琉球王国史及中琉关系史研究最基础、亦是最珍贵的源文件资料之一。

琉球资料的梳理,引发了这一时期对有关琉球史、冲绳史的研究关注。台湾学者陆续推出一批专著,如陈大端的《雍乾嘉时代的中琉关系》、梁嘉彬的《琉球古今见闻考实》《琉球及东南诸海岛与中国》、杨仲揆的《琉球历史地理之研究》《中国·琉球·钓鱼台》、陈纪滢的《了解琉球》、吴霭华的《明清两代之中琉关系》、吴幅员的《琉球历代宝案选录》。(4)陈大端 :《雍乾嘉时代的中琉关系》,台北:明华书局,1956年;梁嘉彬 :《琉球古今见闻考实》,载《东海学报》1960年第2卷第1期;梁嘉彬 :《琉球及东南诸海岛与中国》,台中:东海大学出版社,1965年;杨仲揆 :《琉球历史地理之研究》(1971年);杨仲揆 :《中国·琉球·钓鱼台》,香港:香港友联研究所,1972年;陈纪滢 :《了解琉球》,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吴霭华 :《明清两代之中琉关系》(1974年);吴幅员编 :《琉球历代宝案选录》,台北:开明书店,1975年。

20世纪80年代,中琉关系的研究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春天。一批批学者、一摞摞资料、一堆堆成果打开了中琉关系研究的大门。1981年福州与日本冲绳那霸建立了友好城市的关系,从而使中琉关系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

1985年5月,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了由中日学者共同举办的“福建——冲绳学术研讨会”,日本学者西里喜行、上里贤一、金城正笃、宫城笃正等出席了研讨会,中国方面有福建师范大学的刘蕙孙、唐文基、徐恭生、王启民,以及福州、泉州等地的文史工作者参加。这次会议加强了福建学者与冲绳学者的合作研究关系。继福州之后,1988年泉州与日本冲绳浦添亦缔结为友好城市关系,在冲绳浦添又举办了相关的学术会议,使中日学者关于中琉关系的学术研究呈现井喷之势。福建师范大学的刘蕙孙、徐恭生、王耀华等相继推出了中琉关系的研究著作,如刘蕙孙《中国与琉球交往的开始远在明代以前》、徐恭生《中国·琉球交流史》、王耀华《琉球·中国音乐比较论》。(5)刘蕙孙 :《中国与琉球交往的开始远在明代以前》,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徐恭生 :《中国·琉球交流史》,冲绳:南西出版社,1991年;王耀华 :《琉球·中国音乐比较论》,冲绳:那霸出版社,1987年。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时任馆长王连茂、泉州学者陈泗东在泉州与琉球的海上交通方面也都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中国大陆关于中琉关系的研究真正开始起步,是从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的编纂和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的举办发轫的。

1986年,由台湾中琉文化经济协会倡议轮流举办两年一次的中琉关系学术会议,日本琉球大学亦参与其中。1992年,第四届会议在冲绳召开,大陆学者首次应邀参加会议,此后,中国大陆也承接了这两年一次的中琉历史关系学术会议的举办,每次学术会议的论文都集结成册,这使得中琉历史关系的研究逐步深入。1994年,由福建师范大学举办了“第五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参会的学者来自日本、法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收到的论文有70余篇。这次会议得到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支持,特批了会议的经费。两年后,习近平书记还主持重修了福州的琉球馆,这些举措使福州地区的中琉关系历史的学术研究更上一层楼。其后,1995年12月15日,福建师范大学成立了中琉关系研究所。1996年,在北京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举办了“第六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2002年,福建师范大学中琉关系研究所承办了“第九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2009年,中国海洋大学承办了“第十二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福建师范大学又先后承办了第十三届和第十六届的中琉会议,中国海洋大学亦于2019年承办了第十七届中琉会议。在此期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日本冲绳教育委员会共同举办了10多届的中琉历史关系学术会议。

台湾方面关于中琉历史关系的会议亦举办了5届,分别为第一届、第三届、第七届、第十届、第十四届。学术会议的召开,使中国大陆许多关于研究中琉关系的学术论文、学术著作和论文集也相继问世。与此同时,一批以中琉关系研究为题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层出不穷,一拨研究中琉关系的年轻学者应运而生。

从1990年8月开始,福建师范大学与第一历史档案馆开始了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的整理及出版工作,在冲绳银行的资助下,1993年出版了《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其后陆续出版了续编和各编,一共推出7编,收入中琉关系档案4 000多件。(6)徐艺圃主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同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也整理出版了《清代琉球国王表奏文书选录》。(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清代琉球国王表奏文书选录》,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这批珍贵的故宫档案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清朝历代皇帝对琉球国王的册封;第二,琉球国王派遣各类使团到中国进行朝贡、接贡、请封、谢恩、庆贺等活动的情况;第三,清廷官员接待护送琉球使臣入京及回国等情况;第四,琉球国在国子监官生及福州学的学习生活情况;第五,中琉两国朝贡贸易、册封贸易及文化交流活动的情况;第六,中琉两国对双方漂风难民的救助、抚恤及遣返护送情况;第七,清廷惩治违法官员及打击危害琉球贡使的海盗情况等。

除了清代中琉关系档案资料的整理外,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也如火如荼。如国家图书馆整理出版的7册《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鹭江出版社出版的《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上海复旦大学编的《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方宝川、谢必震主编的《琉球文献史料汇编》。(8)黄润华、薛英编 :《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本书编委会编撰 :《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厦门:鹭江出版社,2012年;高津孝、陈捷主编 :《琉球王国汉文文献集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方宝川、谢必震主编 :《琉球文献史料汇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年。珍贵档案资料的出版,促进了中国大陆学者对中琉关系历史的研究。

这一阶段,研究专著相继出版,有丁锋(丁峰)的《琉汉对音与明代官话音研究》《日汉琉汉对音与明清官话音研究》。(9)丁锋 :《琉汉对音与明代官话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日汉琉汉对音与明清官话音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这是研究琉球语言最权威的著作。早期琉球方言受福建方言的影响,琉球王国时代盛行中国官话学习,以及出使琉球使臣记录的琉球夷语掺杂着日本语言等,厘清其语音的渊源脉络,丁锋的研究解决了这些问题。

谢必震先后出版了《中国与琉球》《明清时期中琉航海与贸易研究》《中琉关系史料与研究》。(10)谢必震 :《中国与琉球》,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 ;《明清时期中琉航海与贸易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年 ;《中琉关系史料与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这些著作涉及的问题颇多,有琉球历史文献的解读比较、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原因考释、中国册封琉球的评析、琉球历次进贡使团活动及其作用的探究、中国琉球墓与琉球唐人墓的讨论,以及中琉造船航海、经贸往来、文化交流诸方面的论述,同时对近代中日琉关系演变的“球案”亦有专门的阐述。

米庆余亦出版了《琉球历史研究》,(11)米庆余 :《琉球历史研究》,天津:天津出版社,1998年。利用琉球古国的史料对琉球早期的历史,与中国的关系,以及日本最后侵吞琉球做了全面的研究,该书是国内最早最系统研究琉球历史的著作。

刘富琳的《中国戏曲与琉球组舞》一书,(12)刘富琳 :《中国戏曲与琉球组舞》,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1年。则从琉球组舞探讨其与中国艺术的关系。琉球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琉球的戏曲、音乐、舞蹈均从不同时期,不同方式吸收了中国艺术的精华,换言之,琉球的组舞是中国艺术在琉球的移植与变异。与其相类似的研究有王耀华的《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研究》,(13)王耀华 :《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该书主要研究琉球宫廷音乐源于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王耀华长期在冲绳地区采风,收集冲绳的民谣,将琉球音乐与中国音乐,尤其是福建民间音乐进行比较,他的研究解析了中国文化在琉球传播的真谛。

何慈毅的《明清时期琉球日本关系史》主要论述琉球王国与日本的历史关系,从1609年萨摩藩入侵琉球到1875年前后日本出兵琉球,吞并琉球,以及中日琉围绕琉球王国的存亡相互之间的博弈。(14)何慈毅 :《明清时期琉球日本关系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赖正维撰写的《康熙时期的中琉关系》《清代中琉关系研究》,从清代,尤其是康熙时期中国对琉球的政策,中国与琉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客观、细致的论述,亦对中、日、琉围绕近代史上的“球案”做了全面的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5)赖正维 :《康熙时期的中琉关系》,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年 ;《清代中琉关系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年。

丁春梅撰写的《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研究》,(16)丁春梅 :《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研究》,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对中外关于琉球研究的档案文献做了梳理,并对这些档案的收藏、价值做了全面的阐释。

徐斌所著《明清士大夫与琉球》主要从与琉球交往不同类型的中国士大夫加以阐述。(17)徐斌 :《明清士大夫与琉球》,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年。中国士大夫有的置身于中国与琉球的交往,譬如出使琉球,撰写有使琉球著述;有的未到过琉球,却撰有关于琉球的著述;有的是与来华的琉球人交往甚密的士大夫,譬如作为琉球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教习等这类人,他们也有关于琉球的著述。该书通过不同形式与琉球交往的中国士大夫的所作所为,论述了中国与琉球的历史关系。

陈硕炫撰写的《琉球闽人家谱资料研究》,主要从琉球闽人族谱探讨闽人三十六姓在琉球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8)陈硕炫 :《琉球闽人家谱资料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年。琉球闽人族谱,实际上就是在琉球闽人的家族史,族谱中不仅记述了琉球闽人的各种社会活动,还在族谱中保存了琉球闽人的诗文、各种勋庸、职位、爵位等,研究闽人族谱资料,能深刻地解读琉球闽人的历史贡献。

孙清玲撰写的《明清时期中琉友好关系历史遗存考》则是从日本冲绳与中国各地历史遗存来探讨中国与琉球的历史关系。(19)孙清玲 :《明清时期中琉友好关系历史遗存考》,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年。该书涉及的地域有日本冲绳地区、福建、福建通往北京的贡道途中,以及北京地区。将这些地区与琉球相关的历史遗存做了详尽的论述,为我们了解中琉历史关系增加了新的内容。

杨邦勇的《琉球王朝500年》从琉球王朝的兴盛到琉球王朝的衰落这500年的历史做了客观的评述。(20)杨邦勇 :《琉球王朝500年》,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年。琉球王朝的兴盛,离不开中国对其影响,随着宗藩体制的崩溃,该书揭示了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琉球王朝的灭亡在所难免的诸多因素。

孙晓光等撰写的《琉球救国请愿书整理与研究》,(21)孙晓光等 :《琉球救国请愿书整理与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年。围绕1876-1885年琉球救国请愿书整理、点校和研究,梳理了琉球国抗日救国图存的史实,使人们充分了解琉球国灭亡与宗藩制度终结的历史原因。

在中琉历史关系研究方兴未艾之际,中外学术交流的规模和力度都大大加强了。中日之间互派学者交流、学生交换都顺利进行。一批日本年轻的学者来到福建师范大学从事中琉历史关系的学习与研究,中国的学者与学生也通过各种途径前往日本访学。学术交流活动也日趋频繁,以中琉文化交流、经贸交流的学术考察活动也此起彼伏,应接不暇。所有的这些学术活动,对于中国大陆的中琉关系历史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一阶段,台湾方面以徐玉虎的研究颇为引人注目。徐玉虎撰有《明代琉球王国对外关系之研究》,(22)徐玉虎 :《明代琉球王国对外关系之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该书概述了琉球的对外关系、明朝对琉球的关系,着重论述了明朝使琉球的过海图、船图、针路图。此书还对历代宝案做一评述,对琉球与朝鲜、琉球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譬如暹罗、满剌加、苏门答腊、爪哇等做了细致的研究。

张启雄的《琉球认同与归属论争》是一本东北亚区域研究论文集系列,主要围绕琉球的地位、归属等问题进行讨论。(23)张启雄主编 :《琉球认同与归属论争》,台北 :《“中央研究院”东北亚区域研究会议论文集系列2》,2001年。

张希哲的《中琉关系的突破》一书亦从中琉关系历史研究与现实关系入手,阐述了历史上的中琉关系对今日冲绳地区与中国之间关系的影响。(24)张希哲 :《中琉关系的突破》,中琉文化经济协会,1984年。

与此同时,台北故宫博物院编纂出版了《清代琉球史料汇编》,其中包括《宫中档硃批奏折》《军机处档奏折录副》以及其他《档册》中之琉球史料辑录。琉球资料的出版,大大促进了中琉关系史的研究。

关于中琉历史关系的研究,在日本,尤其在冲绳地区无论从研究力量、研究资料、研究成果都是非常可观的。日本学界研究琉球历史的多是冲绳人,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故乡的历史,尤为用心。有着“冲绳学之父”称号的伊波普猷,早年担任冲绳图书馆馆长一职时,就注重收集琉球研究的资料,并撰写了《古琉球》一书。他的研究领域和主要收藏集中在琉球语言、民俗、艺术等方面,留有《琉球人种论》和《南岛方言史》等著作。(25)[日]伊波普猷 :《古琉球》,冲绳:冲绳公论社,1911年 ;《琉球人种论》,小泽博爱堂,1911年。

日本研究琉球历史的另一位权威人物是东恩纳宽惇先生,他曾是东京府立高等学校(后来的东京都立大学)、法政大学和拓殖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琉球王府外交文书《历代宝案》,著有《黎明时期的海外交通史》《南岛风土记》《南岛通货志》《琉球的历史》《冲绳史概说》和《尚泰侯实录》等,他的主要学术成果辑录在《东恩纳宽惇全集》10卷本当中。(26)[日]东恩纳宽惇 :《东恩纳宽惇全集》,第一书房,1982年。

真境名安兴乃琉球王府五大贵族之一毛氏的后裔,其任职《琉球新报》和冲绳《朝日新闻》等媒体,从事记者工作期间致力于乡土历史的研究和资料收集。晚年还出任冲绳县立图书馆第二代馆长,他在琉球文学、民俗和艺术方面的论著丰富,著名的《冲绳女性史》《冲绳一千年史》和《冲绳现代史》是当代冲绳研究的经典读物。(27)[日]真境名安兴 :《冲绳女性史》,小泽书店,1919年 ;《冲绳一千年史》,荣光出版,1974年 ;《冲绳现代史》,琉球新报社,1967年。

小叶田淳教授以收集琉球《历代宝案》而闻名于世,他的《中世南岛通交贸易史的研究》是研究琉球对外贸易的重要著作,他的研究影响了一代人。(28)[日]小叶田淳 :《中世南岛通交贸易史的研究》,刀江书院,1941年。

岛袋源七也是早期琉球历史研究的重要人物,作为冲绳民俗问题研究专家,他在冲绳北部地方风土人情及习俗方面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留有论著《冲绳的民俗与信仰》《冲绳的古神道》和《山原的土俗》等。

近年来,日本学界更加关注琉球历史的研究,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组织了许多重大的研究项目。如日本学术振兴会设立的“福建琉球列岛交涉史研究”项目(比嘉实,1990年)、日本文部科学省设立的“琉球中国文化交流史研究”项目(上里贤一,1998年)、围绕琉球(冲绳)为研究中心的“人口移动与21世纪全球化研究”(高良仓吉,2007年)等。在这一背景下,日本学者推出了许多成果,诸如滨下武志的《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纸屋敦之的《幕藩制国家之琉球》、高良仓吉的《亚洲视域中的琉球王国》和《琉球王国的架构》、西里喜行的《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赤岭守的《琉球王国》、丰见山和行的《琉球·冲绳史的世界》等。(29)[日]滨下武志著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朱荫贵、欧阳菲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日]纸屋敦之 :《幕藩制国家の琉球支配》,东京都立图书馆,1990年;[日]高良仓吉 :《亚洲视域中的琉球王国》,吉川弘文馆,1998年 ;《琉球王国的架构》,吉川弘文馆,1987年;[日]西里喜行 :《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日]赤岭守 :《琉球王国:东亚的基础》,讲谈社,2004年;[日]丰见山和行 :《琉球·冲绳史的世界》,吉川弘文馆,2003年。这些成果围绕琉球国如何与中国建立宗藩关系,如何开展朝贡外交与贸易,如何吸收儒家文化和生产技术,以资发展国内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研究。

日本方面关于中琉关系研究的论文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琉册封与朝贡之关系研究

山田浩世撰文《明代琉球进贡使节变迁考》,从中国使臣选任的部门变化探讨其中的缘由,使我们了解中国派遣使臣出使琉球的制度形成与变化。(30)[日]山田浩世 :《明代琉球进贡使节变迁考》,载《海大日本研究》第2辑,2012年,第89-101页。后来山田浩世又撰写《明代琉球国派遣船一览表》。(31)[日]山田浩世 :《明代琉球国派遣船一览表》,载《人口移动与21世纪社会全球化》,彩流社,2013年。川胜守撰有《“华夷变态”与清、琉球册封关系的形成》,该文使用了不同的资料论述中国与琉球的册封关系,并同史料、《历代宝案》资料相互比较印证。(32)[日]川胜守 :《“华夷变态”与清、琉球册封关系的形成》,载《第五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6年。生田滋关于中琉册封与朝贡关系撰写多篇论文,其中《从朝贡关系看明代中琉关系的变化及其意义》一文探讨册封与朝贡关系;他还撰有《明代的海禁政策与琉球、越南、葡萄牙》一文,论及中国禁海后的中琉关系,以及与周边其他国家的关系。(33)[日]生田滋 :《从朝贡关系看明代中琉关系的变化及其意义》,载《第五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 ;《明代的海禁政策与琉球、越南、葡萄牙》,载《第六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年。西里喜行撰文《明末清初的中琉关系》,着力论述了明清之际的中日琉关系,主要围绕着这一时期的几位琉球国王的册立展开。(34)[日]西里喜行 :《明末清初的中琉关系》,载《第八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年。围绕中琉册封与朝贡,有安里嗣淳的《政府之间正式交流关系开始以前的琉球与中国》、松浦章的《清代琉球使节所见到的北京》和金城正笃的《颁封论·领封论》。(35)[日]安里嗣淳 :《政府之间正式交流关系开始以前的琉球与中国》,载《第六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年;[日]松浦章 :《清代琉球使节所见到的北京》,载《紫禁城》1987年第5期;[日]金城正笃 :《颁封论·领封论》,载《第三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1996年。

冈本弘道撰文《明代朝贡国琉球的地位及其演变》,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论证明代琉球与中国建立朝贡关系后在东亚诸国中的历史地位的变化。(36)[日]冈本弘道 :《明代朝贡国琉球的地位及其演变》,载《海交史研究》2001年第1期。真荣平房昭撰文《访问清国的琉球使节见闻录──以<琉客谈记>为中心》,并对日益猖狂的清代海盗对中琉关系的影响做了深入的探讨,另有论文《清代的海盗问题与中琉关系》。(37)[日]真荣平房昭 :《访问清国的琉球使节见闻录──以<琉客谈记>为中心》,载《第八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年 ;《清代的海盗问题与中琉关系》,载《第七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

客观地说,中琉册封与朝贡的关系,是明清时期中国与琉球最主要的关系,历来为史家所重视,今所列论文也是挂一漏万,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赘述。

2.关于琉球地位问题的研究

在中琉关系历史的研究中,日本吞并琉球影响了东亚诸国的关系,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学界撰文颇多,诸如山里永吉的《琉球原系独立国,日本非祖国》、山城智史的《清政府对琉球分割条约的迁延政策初探》。(38)[日]山里永吉 :《琉球原系独立国,日本非祖国》,载《中华杂志》1969年第7卷6期;[日]山城智史 :《清政府对琉球分割条约的迁延政策初探》,载《历史档案》2009年第2期。关于日本吞并琉球前后的研究有赤岭守撰写的系列论文,包括《脱清运动“晩清琉球复国运动”之探讨》《琉球归属问题交渉与脱清人》《琉球王国的灭亡》及《明治政府与久米村》等。(39)[日]赤岭守 :《脱清运动“晩清琉球复国运动”之探讨》,载《国学文献馆讯》1885年第12号 ;《琉球归属问题交渉与脱清人》,载《第九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年 ;《琉球王国的灭亡》,载《历史月刊》2006年第227期 ;《明治政府与久米村》,载《久米崇圣会100周年纪念刊》,2014年。

围绕战后琉球与东亚诸国的关系,亦有学者发表了相关的论文,有赤岭守的《战后中华民国対琉球政策之研究——以1945-1972年琉球归属问题为中心》、真荣平房昭的《鸦片战争前后的东亚国际关系和琉球》,以及新崎盛晖和富永悠介的《冲绳在东亚中的角色》。(40)[日]赤岭守 :《战后中华民国対琉球政策之研究——以1945-1972年琉球归属问题为中心》,载《琉球大学法文学部纪要》,2013年;[日]真荣平房昭 :《鸦片战争前后的东亚国际关系和琉球》,载《第四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日]新崎盛晖、富永悠介 :《冲绳在东亚中的角色》,载《台湾社会研究》,2011年。

3.关于琉球史料研究

琉球史料的研究是中琉关系历史研究的基础,历来被史家重视。早在1936年,小叶田淳老师就注重整理琉球《历代宝案》,征得琉球久米村人的同意,雇人完整地将琉球《历代宝案》誊抄了一部,收藏于台湾大学(当时为台湾帝国大学)。围绕着琉球《历代宝案》,学者们撰写了不少论文。小叶田淳撰写了《关于<历代宝案>一文》,其后的研究者有赤岭守的《<历代宝案>编集事业及其意义》、和田久德的《关于<历代宝案>第一集的校订》和丰见山和行的《与中国有关的琉球公文》。(41)[日]小叶田淳 :《关于<历代宝案>一文》,载《历代宝案研究》,1990年;[日]赤岭守 :《<历代宝案>编集事业及其意义》,载《第五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6年;[日]和田久德 :《关于<历代宝案>第一集的校订》,载《第一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1993年;[日]丰见山和行 :《与中国有关的琉球公文》,载《第一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1993年。

关于琉球的史料,还有东南亚国家留存的史料,上里贤一发表《从越南资料看到的琉球》;赤岭守亦介绍了谱牒的资料,撰写《琉球家谱简介》一文;麻生伸一撰文《史料介绍:<冠船付日帐><冠船付缔方申渡候书付写>》。此外有松浦章撰写《中国文献记载中的琉球》。(42)[日]上里贤一 :《从越南资料看到的琉球》,载《第九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年;[日]赤岭守 :《琉球家谱简介》,载《第一届亚洲族谱学术研讨会会议纪录》,1984年;[日]麻生伸一 :《史料介绍:<冠船付日帐>、<冠船付缔方申渡候书付写>》,载《琉球亚洲社会文化研究》,2008年;[日]松浦章 :《中国文献记载中的琉球》,载《琉球的历史与文化》,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年。2018年,西里喜行、赤岭守、丰见山和行共同编著了《台湾大学图书馆典蔵琉球关系史料集成》,诸多琉球史料的研究,大大推动了中琉历史关系的学术研究。

4.关于琉球官话的研究

中琉交往,语言是重要的工具,历来为琉球国所重视,历史上编有诸多的官话读本,这些自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课题。通过读本,不仅了解中琉之间语言学方面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读本也透析出中琉历史交往的真实写照,譬如社会生活、人际交往、风土人情等。

琉球官话研究以官话读本研究居多,有小川英子的论文《琉球官话课本──<白姓官话>与中琉关系档案》、六角恒广的《琉球官话的研究》、木津祐子的《琉球的官话课本“官话”文体与“教训”言语——<人中画><官话问答便语>以及“圣谕”》、赤岭守撰《<条款官话>初探》。(43)[日]小川英子 :《琉球官话课本──<白姓官话>与中琉关系档案》,载《第七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日]六角恒广 :《琉球官话的研究》,载《中国语文通讯》,1995年;[日]木津祐子 :《琉球的官话课本“官话”文体与“教训”言语——<人中画><官话问答便语>以及“圣谕”》,载《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4辑),2008年;[日]赤岭守 :《<条款官话>初探》,载冯明珠主编 :《盛清社会与扬州研究:恭贺陈捷先教授八秩华诞论文集》,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对琉球官话读本研究最多的当属瀬户口律子,她撰写了许多关于琉球官话读本的论文,有《关于琉球官话课本的研究》《从声调上推测琉球<白姓官话>的方言性质》《琉球官话和福州语》《抄本<琉球译>与<球雅>的关系》《日本琉球的中国语课本<广应官话>》《<白姓官话>两种抄本的比较》《琉球官话课本编写年代考证》等。(44)[日]瀬户口律子 :《关于琉球官话课本的研究》,载《北京外国语学院·大东文化大学交流协议十周年记念论文集》,1990年 ;《从声调上推测琉球<白姓官话>的方言性质》,载《大东文化大学语学教育研究论丛》,1991年 ;《关于琉球官话课本的研究(2)<尊驾―学官话>》,载《汉语言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1年増刊语言研究》 ;《琉球官话和福州语》,载《林尹教授逝世十周年学术论文集》,1993年 ;《抄本<琉球译>与<球雅>的关系》,载《第五届国际、第十四届全国声韵学学术研讨会论文初稿》,1996年 ;《日本琉球的中国语课本<广应官话>》,载《中国语文》,1996年 ;《<白姓官话>两种抄本的比较》,载《纪念陈伯元教授荣誉退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 ;《琉球官话课本编写年代考证》,载《中国语文》,2004年。瀬户口律子还阐释了琉球官话读本中的词汇与教学,这方面的论文有《明清时期日本琉球的汉语教学》《谈琉球官话课本的词汇》《谈琉球官话课本中的“替”字》《琉球官话课本中表使役、被动句的“给”》。(45)[日]瀬户口律子 :《明清时期日本琉球的汉语教学》,载《大东文化大学外国语学研究》,2002年 ;《谈琉球官话课本的词汇》,载《大东文化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交流协议缔结20周年记念文集》,2002年 ;《谈琉球官话课本中的“替”字》,载《纪念瑞安林尹教授百岁诞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2005年 ;《琉球官话课本中表使役、被动句的“给”》,载《中国语文》,2007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金城弘美《<琉球官话集>音注字之同音分析──以声母清浊相混及零声母化演变为主》(46)[日]金城弘美:《<琉球官话集>音注字之同音分析──以声母清浊相混及零声母化演变为主》,载《第十一届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年。和赤岭守的《从琉球官话读本看福州事情——以<学官话>和<官话问答便语>为中心》。(47)[日]赤岭守 :《从琉球官话读本看福州事情——以<学官话>和<官话问答便语>为中心》,载《转折时期的台湾史研究》,2015年。

石崎博志对琉球王国时期的汉语研究颇多,他撰有《汉语资料中的琉球语研究和琉球资料中的官话研究》《<琉球译>的基础音系》《琉球官话译<人中画>及白话<人中画>风流配》《关于琉球的汉语词汇长音的研究》《琉球方言中汉语词汇直接借用的研究》。(48)[日]石崎博志 :《汉语资料中的琉球语研究和琉球资料中的官话研究》,载《日本东洋文化论集》,2001年 ;《<琉球译>的基础音系》,载《冲绳文化》,2001年 ;《琉球官话译<人中画>及白话<人中画>风流配》,载《琉球·中国交流史研究》,2002年 ;《关于琉球的汉语词汇长音的研究》,载《日本东洋文化论集》,2004年 ;《琉球方言中汉语词汇直接借用的研究》,载《冲绳文化》,2005年。石崎博志还对徐葆光《中山传信录》中的琉球语,潘相《琉球入学见闻录》中的一些语言,以及琉球语中的拨音等音韵的变化与汉语的关系做了详细的研究。(49)《日本东洋文化论集》第7号,琉球大学法文学部,2001年。

另有木津祐子就琉球官话读本论及当时的学语言的场景展开讨论,如《官话课本所反映的清代长崎、琉球通事的语言生活》。(50)[日]木津祐子 :《官话课本所反映的清代长崎、琉球通事的语言生活》,载《东亚汉语汉文学的翻译与流传:十七世纪至廿世纪》,2006年。

5.关于琉球民俗宗教的研究

下野敏见撰文《中国石敢当与日本琉球石敢当比较研究》,古代琉球受中国文化影响,尤其受福建堪舆学说的影响,树立石敢当讲究风水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下野敏见的论文,客观论述了当今冲绳地区的石敢当应用风俗,探究了其历史渊源与现实的影响。(51)[日]下野敏见 :《中国石敢当与日本琉球石敢当比较研究》,载《福建学刊》1991年第1期。比嘉政夫的《琉球列岛(冲绳群岛)祭祀空间的村落与家》论及了琉球的民间祭祀习俗与家族、家庭的关系。(52)[日]比嘉政夫 :《琉球列岛(冲绳群岛)祭祀空间的村落与家》,载《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多田孝文的《冲绳厨子瓮之佛教性考察》一文从琉球王国沿袭的葬俗器具,谈到佛教的影响。(53)[日]多田孝文 :《冲绳厨子瓮之佛教性考察》,载《第三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1年。渡辺美季的《近世琉球的王权与基督教》探讨近代外国基督教在琉球的发展和影响。(54)[日]渡辺美季 :《近世琉球的王权与基督教》,载《东亚的王权与政治思想──儒学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09年。关于琉球民俗宗教的研究还有小熊诚、都筑晶子等,他们从琉球的民间信仰习俗和风水观念切入,做了详尽的研究。(55)[日]小熊诚 :《冲绳的村落与风水》,载《比较日本学教育研究中心年报》,御茶水女子大学,2011年;[日]都筑晶子 :《风水思想与久米村》,南西出版社,1993年。

6.关于琉球历史人物的研究

关于琉球历史人物的研究通常研究中国使者,琉球名人,诸如琉球历史上的伟人蔡温、程顺则等。除了这些名人外,亦有研究琉球留学生、飘风难民等。上里贤一《从诗文看林世功的行动与精神》集中论述了晚清时期在中国留学的琉球人求学的状况,尤其是林世功为了拯救被日本吞并的琉球国,最后自刎在总理衙门前,反映了琉球志士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忠君爱国的崇高理想。(56)[日]上里贤一 :《从诗文看林世功的行动与精神》,载《日本东洋文化论集》第6号,琉球大学法文学部,2000年。系数兼治撰文《封使齐鲲》,齐鲲是1808年册封琉球的正使,著有《续琉球国志略》一书,该文论述了齐鲲的生平事迹,以及著述对中琉历史关系的影响。(57)[日]系数兼治 :《封使齐鲲》,载《第四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

渡边美季撰有《琉球人还是倭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琉球人”形象》,该论文论述的是明后期的事,即是倭患时期,琉球王国一直保持着与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关系,除了飘风难民的活动外,并没有大量的私人贸易船只涌向中国,因此这一时期活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并非是琉球人。(58)[日]渡边美季 :《琉球人还是倭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琉球人”形象》,载《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2007年度》,2009年。

7.关于琉球的文化艺术研究

中琉交往,除了册封进贡,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文化交流。关于文化艺术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琉球汉诗的研究、音乐与舞蹈的研究。

上里贤一研究的是中国文学,其对于琉球汉诗研究颇具权威,其撰有《琉球官生的汉诗》,另有程顺则《雪堂燕游草》研究专文《琉球人在中国作的诗——以<雪堂燕游草>为例》。上里贤一研究儒学在琉球的传播有《琉球对儒学的受容》。他还著有《久米村与汉诗》(上、下册)一书,专论移居琉球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的诗作。(59)[日]上里贤一 :《琉球官生的汉诗》,载《第二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1995年 ;《琉球人在中国作的诗——以<雪堂燕游草>为例》,载《琉球的历史与文化》,2014年 ;《琉球对儒学的受容》,载《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2006年 ;《久米村与汉诗》(上、下册),久米崇圣会,2018年。

渡辺美季的《科举与琉球问题》、冢田清策《琉球的儒学》、麻生伸一《近世琉球为册封使的演出》、金城厚《“冠船踊”的来由——以册封使录中的琉球舞踊为例》和《琉球王国礼仪中的中国音乐》、细井尚子的《从“打花鼓”看冲绳对中国文化的吸收》。这些论文对琉球王国时代的音乐舞蹈做了探索,阐明了这些音乐受中国文化的影响。(60)[日]渡辺美季 :《科举与琉球问题》,载《第十二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年;[日]冢田清策 :《琉球的儒学》,载《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972年;[日]麻生伸一 :《近世琉球王国款待册封使的演出》,载《大学院生调查报告》,琉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2011年;金城厚 :《“冠船踊”的来由——以册封使录中的琉球舞踊为例》,载《冲绳文化》,2014年 ;《琉球王国礼仪中的中国音乐》,载《琉球乐器乐曲调査业务报告书》,2014年;细井尚子 :《从“打花鼓”看冲绳对中国文化的吸收》,载《音乐》,2013年。

近年来,日本学界关于中琉历史关系的研究还涉及到经贸往来、飘风难民,以及与中琉交往相关的历史遗存的研究。譬如经贸往来研究的论文有川勝守的《琉球王国海上贸易之历史性前提》、冈本弘道的《“新兴通商据点国家”琉球的形成与展开──以哈密、满剌加的比较为中心》。飘风难民研究的论文有田名真之的《存留通事的工作与使命──乾隆11年的漂风事件的处理》,论述了琉球进贡使团通常都留有存留通事在福州的驿馆,专门处理飘风难民的事件,主要跟清朝地方政府打交道,申请银两钱粮补助,以及安排返回琉球的工作;西里喜行的《关于清代光绪年间的“琉球国难民”漂流事件──以救国运动为中心》围绕日本吞并琉球后,琉球人借飘风之名偷渡到中国请求清廷出兵救琉球的史实展开论述;赤岭守的《清乾隆期中国对琉球遭风难民的抚恤及遣送制度》和渡边美季的《从“官话”看近世琉球与中国人漂风难民》论文,充分利用官话读本的资料,讨论中琉双方飘风难民的历史事件。(61)[日]川勝守 :《琉球王国海上贸易之历史性前提》,载《第七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日]冈本弘道 :《“新兴通商据点国家”琉球的形成与展开──以哈密、满剌加的比较为中心》,载《第九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年 ;《飘风难民研究的论文有田名真之的存留通事的工作与使命──乾隆11年的漂风事件的处理》,载《第五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年;[日]西里喜行 :《关于清代光绪年间的“琉球国难民”漂流事件──以救国运动为中心》,载《第二届琉球·中国交渉史学术会议论文集》,1995年;[日]赤岭守 :《清乾隆期中国对琉球遭风难民的抚恤及遣送制度》,载《文献与史学:陈捷先教授古稀记念论文集》,2012年;[日]渡边美季 :《从“官话”看近世琉球与中国人漂风难民》,载《中国海洋文化研究》,2005年。

关于福州琉球馆的研究,有米仓二郎的《福州的琉球馆》和松浦章的论文《福州琉球馆的变迁》。福州琉球馆即明代设立的柔远驿,只是福州当地人俗称琉球馆。琉球馆与进贡厂、天后宫、锡贡堂、晏海楼等建筑群连成一片,颇为宏伟,因历史变迁等多种因素,直到学者的研究才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还有前田舟子专攻来华琉球留学生的研究,著有《琉球官生与南京国子监》,对来华琉球留学生的考证非常精细,用典丰富,论据扎实。(62)[日]米仓二郎 :《福州的琉球馆》,载《福建文博》1989年第1-2期;[日]松浦章 :《福州琉球馆的变迁》,载《第十二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年;[日]前田舟子 :《试论清代琉球官生派遣的恢复》,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琉球官生与南京国子监》,载《第十四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年。

在中琉历史关系资料整理研究方面,日本方面更是殚精竭虑,不惜血本,斥巨资修撰琉球《历代宝案》,他们不仅要整理出版点校本,还要出版日文本和英文本。这项工作始于1988年,计划20年完成,然而到了2008年尚未结束,现在依然继续进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学者已将这项原始资料都数字化,这为学术研究创造了无比便利的条件。同样,由中国出版的清代中琉关系档案,日本学者也将其数字化,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使用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中,日本人已运用得得心应手了,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此外,在香港、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地,也有一些零散的学者研究琉球的历史,尤其是美国夏威夷大学,亦收藏有许多琉球的历史资料。我们知道,阪巻·宝玲文库是英国人Frank Hawley收集的资料。20世纪30年代,Frank Hawley任职日本高校,后任职英国时报社,这些资料就是那时在日本收集的,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琉球历史和文化。这批资料后来分别为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和夏威夷大学图书馆购买和收藏。夏威夷大学图书馆所藏宝玲文库的绝大部分资料就是这些资料,因此在美国亦有学者围绕着这些资料展开研究,并时常举办相关的学术会议,颇具影响。

客观地说,中琉关系历史的研究确实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过程。由于地域不同,学术环境不同,研究资料应用的不同,以及学术视野的差异,当前的中琉关系历史的研究有一个从粗浅到深入,从片面到全面,从微观到宏观的走势。

1.中琉历史关系学术研究的不足

中国大陆学者与台湾学者,乃至日本学者三方面的研究,各具千秋,褒贬不一。

就中国大陆学者而言,前期的研究由于环境的影响和历次运动的干扰,难有深入的研究,有影响力、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总体而言,关于中国与琉球历史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究其原因来自多个方面。首先是相当多的原始资料尚未被发掘、利用,多年来,中国学者未能有机会赴海外各地查阅资料,对于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不能掌握,缺乏交流切磋的管道。许多珍贵的琉球资料,也是近些年才为国内的出版机构整理出版,才能为学者所用。

其次中国学者大都存在学科结构上的欠缺,研究中琉关系的课题,史学研究者往往缺少语言方面的优势,许多日文资料不能充分地利用。而有一批学者,日语水平相当了得,但作为史学研究而言,他们学科基本功又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这些都使得中琉关系历史问题的研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从具体的研究来看,研究中国册封琉球的史实的论文相对多,诸如方宝川《明清册封使及其从客在中琉关系中的历史作用》、朱淑媛《新发现的明代册封琉球国王诏书原件》、米庆余《明代中琉之间的册封关系》、曲金良《萧崇业出使册封琉球的历史贡献》、吴怀民《清代中国对琉球的册封》等,(63)方宝川 :《明清册封使及其从客在中琉关系中的历史作用》,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朱淑媛《新发现的明代册封琉球国王诏书原件》,载《历史档案》1995年第2期;米庆余 :《明代中琉之间的册封关系》,载《日本学刊》1997年第4期;曲金良 :《萧崇业出使册封琉球的历史贡献》,载《第十二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吴怀民 :《清代中国对琉球的册封》,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这些研究仅就其一,不及其余,未能就册封体制研究与宗藩关系的发展联系起来,也未能与琉球之外的其他属国加以比较,就册封论册封,略嫌不足。

在中琉贸易关系的研究方面,应该说学者们充分利用了中文、日文、官方、民间的各种史料,将中琉贸易之间的诸多细节分析得入木三分。但是,中琉贸易在国际贸易圈的地位,中琉贸易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中琉贸易对同时期其它国家的影响,中琉贸易与中国安南的贸易、暹罗的贸易、朝鲜的贸易之间的关联如何,相应的文章确实很少。因为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问题,阐释这一贸易关系的异同,可以弄清楚中琉贸易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中琉文化交流的研究方面。学者们十分重视中国文化对琉球社会的影响,涉及的内容也很全面和宽泛,但是优秀的中华文化为什么没有拯救走向亡国的琉球,有优秀的中国文化武装的琉球为什么在残暴的倭寇面前束手就擒?中华文化的先进为何在近代西方文化、日本文化的挑战中呈现出颓势?颜面全失?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还有许多问题,诸如闽人移居琉球、琉球留学生来华学习、中日琉三国之间关系的演变、琉球王府政治发展与中国对琉球政策的变化、日本吞并琉球对东亚国际秩序的影响等等。各种问题之间都有逻辑上的关联,而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篇、两篇论文可以勾勒清楚的。

就中国台湾地区的中琉历史关系研究而言,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我们清楚地看到,研究中琉历史关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留学日本的。因此他们有语言方面的优势,然而台湾的社会环境又使这些研究者没有清晰的目标,受日本学界研究模式的影响,他们喜欢研究细致、具体的历史问题,诸如辛德兰《基隆社寮岛的石花菜与琉球人村落(1895-1945)》、徐玉虎《明代册封琉球“航海针路”之诠释》、梁嘉彬《琉球古今见闻考实》、陈捷先《清代琉球使在华行程与活动略考》和陈信雄《遗留在琉球的中国古外销陶瓷》等。(64)辛德兰 :《基隆社寮岛的石花菜与琉球人村落(1895-1945)》,载《第十一届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年;徐玉虎 :《明代册封琉球“航海针路”之诠释》,载《政治大学边政研究所年报》1978年第9期;梁嘉彬 :《琉球古今见闻考实》,载《东海学报》1960年2卷1期;陈捷先 :《清代琉球使在华行程与活动略考》,载《第二届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89年;陈信雄 :《遗留在琉球的中国古外销陶瓷》,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2年2卷12期。从台湾学者的研究我们知道,台湾学者的中琉关系研究,很少有整体宏观视角的研究,考释的文章居多。相当多的台湾学者不承认冲绳这一地名,坚持用琉球称呼冲绳,他们认为琉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甚至认为琉球国原本属于中国,这种想法始终在他们的学术研究中表现出来。

就日本学者的研究而言,他们站在自己的国度,研究琉球历史的较多。虽然他们心知肚明,琉球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中国对它的帮助,但是绝大多数的研究者不感兴趣。他们专心研究琉球国自身的发展。就传统的研究方法而言,日本学者也是以考证见长,不过他们整理收集史料的功夫是一流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通过日本学者的执着而得以被世人熟知。这倒是为我们系统地研究中琉关系通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中琉历史关系研究的拓展

中国与琉球的历史关系极其特殊,由于琉球是一个岛国,海洋发展成为琉球王国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事。围绕着海,中琉关系的历史演绎出许多耀眼夺目的篇章。

⑴中琉航路的问题,在今天来说仍然是重要的话题。中琉航路究竟是谁开辟的?中琉航路又是何时开辟的?这个问题至今尚未有准确的答案。探究中琉航路的开辟极其重要。

⑵中琉关系的发展,是建立在中琉航海的基础上,册封琉球、来华进贡、贸易往来、文化交流都与航海脱不了干系。中琉航海使中琉关系的建立发展成为可能。通过中琉航海的探讨,我们能够完整地考释古代中国的造船机制、封舟形制、造船工艺、航海管理、造船费用等等。同时我们对航海的组织、航海的技术、航海的禁忌、航海的习俗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⑶中琉航海的过程,铸就了中国的海洋文化。研究中国与琉球的关系史,使我们对海洋文化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中琉航海的过程中,不仅我们可以弄清楚,古代中国航海信奉的海神有几十种之多,我们还能通过中琉关系的研究,还原古代中国人祭祀海神的诸种仪式,并对古人信奉海神的精神与心理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

⑷中琉航海的过程,使我们能够深刻地了解古代中国人的航海生活。在漫漫的航海途中,古人在船上吃什么?如何预防疾病?如何打发寂寞?诸多的疑惑,都让我们在研究中琉关系中,超越学科,超越领域,走向完美。

⑸中琉航海的过程,诠释了古代中国海上贸易的全景。中琉贸易从史料记载来看,贸易物品的种类有上千种之多。中琉贸易对各自社会的影响、贸易制度的演变、贸易数量的增减、贸易与中国册封的关系,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此外,我们还发现中琉贸易往来的商务纠纷,这一现象的出现又与国际贸易、市场网络不无关系。探究这些问题,无疑使我们对中国海商的经营方式、市场聚散的法则、贸易安全的保障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⑹中琉航海,促成了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从1392年明朝赐姓给琉球,到今天已经有600多年了。如果你仔细地打探,就会惊奇地发现,岁月时光并没有磨灭移居琉球闽人的记忆,他们今天在异国他乡,依然有宗亲组织,他们时刻记住自己是福建人的后代,原因何在?探究这一历史现象,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源于那本破损的家谱。这让我们肃然起敬,由此想到家谱的重要价值。

⑺我们研究中琉历史关系,就能将各个时段的人物活动连系起来,充分了解琉球来华留学生与琉球王府政治的关系。琉球王朝的更替,并非简单的自然更替。通过大量的档案文献资料和民间文献资料,让我们对琉球王府政治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有比较中肯的评说。

⑻在亚洲宗藩体制的发展演变中,琉球国,一个与中国关系特殊的国家,居然成了宗藩体制的殉葬品,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探究这一问题,无疑对宗藩体制的演变,对中琉关系发展的变化,能有比较有说服力的答案。

⑼中琉历史关系的研究,就是要探究琉球国与中国密切关系的发展中,落下了多少与国际社会格格不入的毛病。过度的依赖性、民族脆弱性,还有哪些因素作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虽然琉球国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中琉关系的历史却值得学界深入地研究,因为历史的发展尚有许多难解之谜:为什么中国史籍中有“大琉球”“小琉球”之分?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赐闽人三十姓给琉球?琉球闽人三十六姓有哪些姓氏?移居琉球闽人的家谱为什么与福建祖谱不能对接?葡人笔下的琉球“Guores”究竟是谁?日本吞并琉球时中国为什么不出手相救?琉球方言借用了哪些福州方言?琉球料理就是古代的福建菜吗?宗藩制度最为得宠的琉球王国为什么会亡国?……当然,历史会给今日留下诸多的谜团,留下许多的遗憾!从这一点出发,中琉关系的历史,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我们相信,在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琉历史关系的研究将会出现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猜你喜欢

学术会议官话琉球
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中国琉球语研究现状
第十七届CCF 全国嵌入式系统学术会议(ESTC2019) 通知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将在北京举行
琉球王国
悲愤琉球
第十七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