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府粤语童谣儿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0-12-02

北方音乐 2020年18期
关键词:广府粤语童谣

张 蔚

(广州市天河区华融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在课程内容中明确要求一至二年级学生:“聆听不同国家、地区名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地方民歌1-2首)。”

但由于除了课本以外,严重缺乏音像、课件、详细文字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加上广州市天河区大部分音乐教师来自全国各地,使用的第一母语并非粤语,他们在教授这些童谣儿歌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因此,了解粤语童谣儿歌教学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显得甚为迫切与重要。

为此,笔者针对广州教育局出版的地方音乐教材《广州音乐》12册书,围绕教材中广府粤语童谣儿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材教学使用情况等问题,对天河区58所小学130位音乐教师进行访谈记录调查,同时对天河区员村片区5所小学5364名在校小学生就粤语童谣儿歌课程体验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形成调查分析报告,并提出问题归因。

一、广府粤语童谣儿歌教师“教”存在问题

(一)让教师望而却步的归因

通过对教师访谈记录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受访音乐教师有76%表示使用过乡土音乐教材《广州音乐》,坚持长期使用的老师只有9%,没有使用过的教师占受访人数的24%。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教师们无论是否使用过乡土教材进行教学粤语童谣儿歌,他们都面临着以下几个共同的困难。

(1)教师不擅长粤语或不会粤语,没有粤语文化教育背景,授课自信不足。

(2)教材没有足够的配套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相关教学音像材料,增加授课难度。

(3)教学课时不足,课程无法得到充分的开展。

(二)让老师教而不得法的归因

针对使用过教材进行教学实践的教师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当中有74%的表述出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容易或者难”的句子,呈现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中存在困难。

有83%材料出现“不了解歌曲”的表述,这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创作背景的认知缺乏,此问题可归咎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研究及粤语背景文化掌握的不充分。

另外,有91%材料出现“不知道如何教”的表述,这反映了教师对粤语童谣儿歌教学策略的需求以及教学自信心提升的热切需要。

粤语童谣儿歌也是广府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富含广府地方儿童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是让粤语童谣儿歌得以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各种困难的存在导致教师的教学缺失,那是直接切断作为广府文化核心内容存在的粤语童谣儿歌传承与发展的路,久而久之,我们必须承担广府儿童音乐文化逐渐消亡这个可怕的后果。但是,粤语童谣儿歌教学的困境远不止此,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同样需要关注。

二、广府粤语童谣儿歌教学中“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内容分析法针对5364份学生学习体验反馈报告进行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当前在粤语童谣儿歌学习中,学生面临着以下诸多需要关注及解决的问题。

(一)歌曲“土”学习兴趣难提起

学生报告中,针对歌曲感受出现最多的形容词是“很久以前的”“旧的”“老歌曲”“老土的”“没听过的”。在学生心目中如《椰子夹酸姜》《排排坐,吃果果》等游戏童谣歌曲都是远离他们的生活,甚少接触的。又如《睇牛仔》《一支竹仔》《卖懒》等广州风俗童谣,在不了解广府文化的情况下,学生会对歌曲内容有误解。未能得到教师的充分讲授,孩子们难以对它们产生学习兴趣。因此,解除学生误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是粤语童谣儿歌创作背景的正确解读及体验。

(二)粤语难,怕唱错

据不完全统计,天河区在校小学生平均每个学校能流利使用粤语约占24%左右。而且日常学习及交往时,学生惯用语言是普通话,作为广州地区的官方语言——粤语反而作为第二语言存在。员村地区小学多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以及随父母南下并入户广州的引进人才子弟,本地区学童只占不到30%,所以,大部分孩子还是主要使用普通话,会使用粤语的孩子在发音上也存在不准确。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粤语歌曲等同于学习外语作品。于他们的学习心理而言,呈现出不够自信,害怕唱错被嘲笑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单一,学习参与度低

聚焦学习方法及策略的问题分析时发现,“听老师唱,我们唱”“听同学们唱,我唱”“老师弹琴带我们唱”“老师打拍子,我们唱”的表述占88%。这反映了教师主导的教学以及听唱法教学为教师使用最多的方法,学生学习方法较为单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由此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上有只有13.4%表示喜欢,17.8%表示愿意继续学习更多的粤语童谣儿歌,68.7%表示喜欢多样性的学习方法。故,归还学生自主课堂,关注多样化教学手段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四)缺乏艺术实践机会

歌曲分享及展示是艺术实践的重要手段,是歌曲传递的有效方式,也是课堂评价反馈的一个重要方式。聚焦学生们针对课堂拓展活动的感想的文本资料研究不难发现,“不知道唱给谁听”“没有机会展现”“很想与人分享歌曲”“很想有机会一起唱”等表述。根据资料分析反馈,相比光说不练,学生们愿意学以致用,将课堂习得的粤语童谣儿歌或与人分享,或共同演唱,或以不同的方式展现。

三、广府粤语童谣儿歌的教学的对策探析

(一)专家引领与合作集备“激活”粤语童谣儿歌教学

对于没有广府文化教育背景的老师们来说,要在课堂上针对粤语童谣儿歌进行授课,无疑是有难度,因而产生教师不会教,不敢教的情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建构教师教学知识系统是最高效的。因此,由广府童谣专家引领,组织集备组进行集思广益的学习能有效促进老师们准确分析与充分挖掘粤语童谣儿歌教学内容,同时形成教学合力,并达到资源共建与共享的目的。

(二)采取合作教学策略及拼音标识法解师生粤语歌词教学之“困”

1.粤语歌词合作教学策略A&B

生活在广府地区的老师与孩子们日常能接触到粤语的机会其实不少,老师与学生的记忆中其实不乏有粤语读音的印记。只是他们实践使用粤语的机会较少,导致大部分人认为自己不能胜任“讲粤语,唱粤语歌”这个任务。他们需要帮助激活其记忆中的原知识,同时需要实践的环境与机会让他们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将此技能应用在实践中。

2.拼音标识辅助学习策略

维果茨基提出:儿童的现有认知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认知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实践观察中发现,一些完全没有粤语基础的学生,在跟随老师和同学朗读粤语歌词时准确率比较高,但在没有同学和老师的带领之下,有些歌词发音就受到普通话的干扰,准确率大大降低。

(三)以“粤语童谣儿歌”特色音乐情境教学策略燃课堂教学趣味之“火”

美国心理学会关于学生心理因素与学习原理进行分析后明确指出:学习受到包括文化、技术、与实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为学习者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提升,有助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更有助于学习者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本课题以情境教学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广州童谣课堂教学案例,提炼出出三种适宜于“广府粤语童谣儿歌”教学的特色音乐情境教学策略:游戏情境、故事情境、角色扮演情境,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情境策略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广州童谣的兴趣,理解相关文化。

(四)借社团活动平台实践粤语童谣儿歌助学生的学习得到内化与升华

借助合唱团以及乐团等社团活动,将粤语童谣儿歌的学习深化及升华,让孩子们在多声部协作演唱与演奏中感受粤语童谣儿歌旋律的美。相比课堂学习,社团训练队艺术实践要求会更高,所以,孩子们在训练过程中,对粤语童谣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实践是将知识转换为技能,并让其投入到新的应用中最好的方法。通过艺术实践,学生不但能提升自身的粤语童谣儿歌的演唱水平,而且能增强对粤语童谣儿歌中内涵的认同感,即对广府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帮助学生的学习得到内化与升华。

广府艺术文化的救亡刻不容缓,作为教育者,能做到并做好的就是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将广府粤语童谣儿歌教授给广大青少年,在他们的内心埋下一颗广府艺术文化的“种子”,助它们发芽长大,助它们枝丫蔓延,助它们蓬勃茂盛。到那时,我们又能在广州的街头巷尾听到那充满广府韵味的粤语歌谣,就这样广府艺术文化传承的工作又有了新的契机,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得到了新的展望。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广府艺术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工作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

猜你喜欢

广府粤语童谣
在湾区时代下粤语的传承与保护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讯飞输入法》粤语直接翻译为普通话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从“广府文化”的发展探索非遗传承的现实方法
陈小春发长文怼后辈不尊重粤语
“广府庙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