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功能监测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2020-12-02何玥薇蒲向阳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13期
关键词:儿童哮喘气道支气管

何玥薇 蒲向阳(通讯作者)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小儿呼吸内科 重庆 409099)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反应导致[1]。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2]。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可逆性气道阻塞,呼吸气流受限,从而使得患者出现相关不适甚至生命危险[3]。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临床治疗效果一般[4]。肺功能监测一方面可以辅助哮喘诊断,另一方面有利于病情评估,分析相关药物治疗效果和疾病转归,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利的信息辅助疾病诊治[5]。纳入我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100 例儿童哮喘患者作为对象探讨肺功能监测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价值。详细情况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100 例儿童哮喘患者,其中男性患儿59 例,女性患儿41 例,患儿年龄范围5~12 岁,平均年龄为(6.5±1.8)岁。发病时间3 个月~4 年,平均发病时间(2.1±0.4)年。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符合哮喘诊断标准,均未接受过正规激素治疗,病历资料齐全。(2)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承担相关风险并配合工作。

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严重的肝肾脏功能障碍的患儿。(2)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其他高度传染性疾病的患儿。(3)合并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躁狂等精神障碍性疾病难以配合工作的患儿。(4)合并白血病、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的患儿。

1.3 方法

所有患儿采用相同的肺功能监测系统进行肺功能监测,由同一位操作的专科医生进行,测量前结合患儿年龄、性别、身高等指标查对预计值,指导患儿正确地进行吹气,通过连续测量3次取当中最高的结果作为最终检测结果。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儿治疗后1、2、3 个月肺通气功能指标,包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吸流量(PEF)、25%用力呼气肺活量(FEV25)、50%用力呼气肺活量(FEV50)、75%用力呼气肺活量(FEV75)以及各项指标占预计值百分比。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患儿治疗后FEV1、PEF、FEV25、FEV50、FEV75 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治疗后3 个月优于1 个月、2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效果逐月提高,P<0.05。

表1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s)

组别 例数 FEV1 PEF FEV25 FEV50 FEV75治疗后1 月 100 81.25±1.76 75.33±2.79 61.29±4.12 61.11±3.54 52.69±2.98治疗后2 月 100 83.32±1.88 81.28±3.11 72.39±5.22 70.59±4.34 68.37±3.16治疗后3 月 100 86.74±2.31 87.49±3.96 85.87±5.98 84.62±4.99 80.14±3.89治疗前 100 69.87±1.21 69.47±2.65 53.45±3.57 52.29±3.11 45.76±2.87

2.2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后肺功能异常率对比

治疗后3 月患儿肺功能异常率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 个月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疾病,临床发病率不断上升,气道受阻和继发的呼吸困难是主要的表现,给患儿生命健康安全带来重大的威胁。研究认为哮喘可以视为一系列综合征的组合,同时具有如下病理特点,包括可逆性呼吸道阻塞、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性反应、气道结构改变。因而通过结合呼吸道阻塞、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性反应、气道结构改变四个方面从而对哮喘疾病作出综合评估是当今哮喘管理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哮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治疗后评估。可逆性呼吸道阻塞是哮喘疾病最主要的客观指征。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早期即可以出现呼吸道炎症反应,通常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慢性炎性反应细胞在黏膜固有层和结缔组织外膜大量聚集导致[6]。气流受限是支气管哮喘最重要的功能异常表现,同时也是哮喘喘息、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体征的病理基础[7]。虽然支气管哮喘的气流受限通常是可逆的,然而疾病晚期可能出现不可逆性改变。支气管哮喘过程中支气管痉挛使得呼吸道直径较正常缩小,同时可存在气管壁水肿或炎性分泌物阻塞,另可伴可能随着肺表面活性物质失活从而导致呼吸道阻力增加[8]。呼吸道重塑指气管壁的各种结构性改变,表现为肥大细胞核上皮细胞增生以及黏膜细胞化生,气管壁皮下组织胶原蛋白或基质成分的大量堆积[9]。呼吸道重塑后出现内层或外层的气管壁增厚,前者表现为气道狭窄气流受限,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气管变硬[10]。

本文探讨肺功能监测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患儿治疗后FEV1、PEF、FEV25、FEV50、FEV75 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治疗后3 月优于1 月、2 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月患儿肺功能异常率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月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的患儿通常出现学习状况受影响,学习能力下降,发作频率较多的患儿可能会因无法正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因而可以说明支气管哮喘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同时造成影响。临床上治疗哮喘最主要的是症状控制效果。虽然支气管镜下支气管内膜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是支气管气道炎症平均的金标准,但往往操作复杂、有创、价格较高、可重复性差,从而限制了临床的推广应用。通过临床症状反应患儿炎症程度往往不能全面正确把握患儿哮喘的综合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或调整治疗策略。通过肺功能监测可以对儿童气道炎症程度进行有效评估,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11-12]。结合本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FEF25、FEF50、FEF75 等小气道功能指标下降较 FEV1、PEF 等大气道功能指标更加明显该现象可能由于哮喘急性发作期主要表现为小呼吸道功能下降为主,临床上治疗时可以针对性地适当选用支气管扩张剂进行相关治疗,防止肺功能进一步下降。适当地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防止哮喘危重状态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实践中结合临床表现并对患儿哮喘进行定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FEV1 是评价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准,可以用于临床哮喘严重程度的分级。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80%为轻度,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60%到79%为中度,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小于60%为重度。然而临床发现大多数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FEV1 的测量值并无异常,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关系不大,哮喘严重程度分级的定义有必要重新制定,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

综上所述,肺功能监测可以观察治疗后儿童哮喘改善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儿童哮喘气道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春季:儿童哮喘多发 处置要得法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