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应用实践探索
2020-12-02闫玉芬李爱芹邢晓明张乃海吕亚青辛海燕曲政海蒋光峰
闫玉芬 李爱芹 邢晓明 张乃海 吕亚青 辛海燕 曲政海 蒋光峰
2019年12 月,我国武汉突然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1],国家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我院作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被列为省、市两级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自2020年1月17日接诊山东省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以来,已治愈出院20例,成功实现院内“零死亡、零感染”目标。两个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现就信息化在我院新冠肺炎防控中的运用总结如下。
1 通过信息化预检对患者进行精准分诊与分流
预检分诊是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在“早发现、早隔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做好新冠肺炎筛查工作,我院要求对进入我院的患者及家属全部进行排查和信息登记。按照传染病传统预检分诊流程,工作人员需要对就诊患者、家属逐一进行体温检测、询问病史及流行病学史、登记等,耗时耗力,信息准确性不高,且极易引起人员聚集,存在较高的交叉感染风险。为降低预检分诊时的交叉感染风险和提高预检分诊信息的准确性,医院开发了来院人员信息采集系统和预检分诊筛查系统。来院人员信息采集系统自动识别身份证、社保卡及医院医卡通,秒级时间内读取卡内信息,并准确记录到达时间,实现了来院人员的即到即走,避免了门急诊入口的人员聚集。预检分诊筛查系统与医院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以及HIS系统互联互通,患者就诊当日用手机识别或扫描预检分诊系统二维码,即可在线填写简洁明了的《新冠肺炎预检筛查表》,系统根据患者填写的内容自动进行智能评估,形成绿色的“正常”或红色的“需关注”两种结果,并即刻将评估结果反馈到填表人手机,填表人仅需将评估结果向分诊护士展示,无需在预检分诊台进行信息登记;患者到达诊区,分诊护士根据系统评估结果在HIS系统护士站为其报到,HIS系统会精准校验就诊人信息与预检筛查表信息,校验成功时系统自动弹出患者预检分诊筛查信息,校验失败会提醒“此患者今日未填报预检分诊筛查表”,实现对就诊患者分诊报到的精准识别。医生接诊过程中,在HIS系统点击“诊断”页面时,系统会再次弹出该患者的预检分诊筛查信息,及时提醒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排查和确认。
2 “互联网+医疗服务”全方位服务人民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为了满足患者疫情防控期间就医需求和减少医院现场人员聚集,医院在原有“互联网+医疗服务”基础上更新升级,推出互联网新冠肺炎免费咨询门诊、网络便民门诊和线上药品配送服务等全方位智慧医疗服务,同时增加原有网络医院医生接诊次数和接诊时长。全院共63个科室、1 000余名临床骨干医生在线接诊,患者可通过互联网医院进入图文诊室,根据自己的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专业门诊、专业医生,提交病情概述、检查检验报告等内容,即可实现在线寻医问诊。在线问诊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疫情防控期间的问诊需求,实现了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缓解了现场扎堆就医带来的交叉感染。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需长期用药,且多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疫情的流行更是给他们的出行就医带来不便。为满足慢性病患者持续不间断用药需求,医院积极梳理网络药房药品目录并运行互联网药房,制定详细的互联网问诊及互联网药房使用的流程,互联网门诊医师在手机端即可进行网上问诊和登陆HIS系统为患者开药,药师严格审核互联网医师开具的处方,审核合格后方可发药。“线上开药、配送到家”的药学服务,极大地满足了疫情期间患者服药需求,按照“患者不跑路,数据多跑路”的思路,真正做到为患者提供 “不见面”购药服务。
3 智慧培训打造硬核医疗团队
精准、科学的医疗知识与技能对于医护人员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非常重要,面对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及时跟进国内外权威资料并进行高效培训十分必要。疫情防控期间,线下聚集性培训极易引起交叉感染,为此,我院依托钉钉平台,基于医务人员学习需求打造了“学习强院肺炎防疫专题”,通过该培训平台,医院组织开展了面向全院工作人员的防控基础知识培训和面向援鄂后备梯队的强化培训,以提高全员防控的实战能力。培训考核内容涉及新冠肺炎上级文件要求、诊疗方案、防控工作方案流程、防护操作、应急演练等。“学习强院肺炎专题培训”集科学化管理、人性化学习、定制化方案、便捷化考核于一体,将现场培训考核和电脑端、移动端的线上培训考核有机结合,缓解了医务工作者的工学矛盾,替代了传统的培训与考核方法,有利于员工合理安排时间参加学习与考核,有利于员工对碎片化时间的整合利用。此外,该培训平台还可通过系统实现点到点通知提醒、报表统计、评价分析等管理功能,是对传统人工通知、统计及分析评价的替代与升级,真正实现了培训考核管理的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该培训平台的建立在转变医院员工学习观念的同时,对全面提升全院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建立定向培训追踪、逐层培训管理和全流程、全周期技术培训等一系列方案奠定了基础。
4 健康信息云监测为阻断院内传染保驾护航
随着疫情发展,部分地区出现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防护工作,切实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医院依托钉钉平台开发了医院工作人员每日健康监测登记系统,登记内容涵盖人口学信息、新冠肺炎临床表现、体温检测和其他状况等,及时点对点提醒。医院工作人员仅需每日在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后点击“上报”即完成报告,医院专管人员每日定时统计分析,将有发热、咳嗽及其他异常的人员信息核实并整理汇总,除了及时通知出现异常的工作人员进行居家隔离或及时就诊外,还将数据反馈至党总支书记,党总支书记再通过党支部书记逐级反馈给各部门或科室负责人,以便及时掌握科室工作人员健康动态,保证工作人员合理休息和合理安排科室各项工作。医院工作人员每日健康监测登记系统的实施,实现了报告信息在上报后直达统计终端,为医院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是第一时间发现医务人员异常状况、阻断院内传染的有力保证。
此外,医院还在HIS系统内嵌入自疫区乘坐高铁、飞机来院就诊的患者信息,及时提醒接诊专家,及时分流,做好防范;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中心院区会议室与位于另一个院区的新冠肺炎收治隔离病房间实现视频连线,专家在远离隔离病房几十公里之外的会议室即可对患者进行实时诊治;基于医院HIS系统、PACS系统及LIS系统实现发热门诊数据、传染病报告信息及检查检验的无纸化传递,提升数据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全方位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支持。
5 讨论
2020年2月5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动发挥信息化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3]。我院自2020年1月17日接诊山东省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如视频连线实时诊疗、信息化预检分诊、“互联网+医疗服务”、智慧培训及健康信息云监测等,为精准防控新冠肺炎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
虽然医院信息化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或壁垒,如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系统未实现互联互通,患者在转院时需要携带纸质病历资料,容易丢失的同时,也给接收医院医护人员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为此,建议政府主导加强医疗区域链建设,并建立统一的医疗数据标准,打通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加强区域内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区域内医疗信息的安全共享。依托实体医院的全方位“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开展,为患者带来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体现,是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实践,对做好疫情防控意义重大,但也存在诸如无法实现互联网首诊、社会大众认同度低、缺乏明确的收费与医保报销标准、信息安全性低、医疗质量低等问题[4-6],需要政府加强市场准入和质量监管,加强医疗政策保障,健全完善信息数据安全技术标准和政策引导等,从而为“互联网+医疗服务”营造良好适宜的发展环境,为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信息化保障。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7]指出,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支付标准、药品网售、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多点执业、家庭医生、线上生态圈接诊等改革试点、实践探索和应用推广。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国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互联网诊疗不足所做的优化,一旦落地实施,将会极大地促进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