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引进省外中蜂到云南饲养的利弊
2020-12-02余玉生
余玉生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 蒙自 661101)
近年来,云南不少贫困县大力发展养蜂业,加速脱贫致富,与省外企业合作,从广西和四川等地大量引进中华蜜蜂进行饲养。笔者从保存各省地理亚种的角度看,认为这一手段还存在一些弊端。现把从外省引进其它中蜂品种饲养的利弊浅析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引进外来蜂品种的优点
1.1 借外来蜂品种增加蜂蜜产量,较快脱贫
2018年以来,各贫困地区从当地的绿色生态条件和充足的蜜粉资源以及有传统养蜂习惯的实际出发,抓住上级对贫困县的补助资金,与外省企业合作,从广西、四川引进大量蜂群到本地饲养。蜂群引进后,给有一定饲养经验的养殖人员发放50~100 群进行饲养,每群3~4 脾。当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蜂群稳定且10 天左右进蜜并贮足蜂蜜,全部封盖。摇蜜后出售成熟蜂蜜或直接出售封盖的块蜜,由于中蜂蜜价格较高,有的贫困户能快速脱贫。如果蜂农不断学习,提高养蜂技术,逐步摸索出一套与四季蜜源发展相适应的饲养技术,那会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1.2 改变传统养殖习惯,进行规模养殖,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大量引进外省中蜂品种,外地先进的养蜂技术就传到了云南较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和语言不通等原因,养蜂技术较落后。看到活框饲养的蜂群后,经过培训,实地教学,逐步达到精细管理,可彻底改变传统养殖习惯。蜂农从原先饲养几群都困难到现在饲养50~100 群也能胜任。掌握了较先进的养蜂技术后,每个村可饲养几千群,一个县就可饲养几万群。每年4~6月和9~11月蜜源流蜜时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3 对贫困户挂靠托管,一起迈入小康社会
有些贫困户以前不一定养过蜜蜂,有的或许从来没接触过蜜蜂。为了利用蜜蜂产业脱贫致富,首先让部分贫困户参加培训,学习并掌握中蜂的饲养管理方法、过箱技术和中蜂人工育王技术,在养蜂科技人员实地指导下开始独立从事中蜂养殖,经过几年的实践,有的已是养蜂大户。有的地方就让这些养蜂大户托管贫困户的蜂群,如每个村有20 户贫困户(有的地方更多),把每个贫困户的蜂群(5 群左右)挂靠托管给养蜂大户,每年根据收成对贫困户进行分红。如果年成好,可快速脱贫致富。这样既解决了贫困户的收入问题,也让贫困户蜂群的发展有了保障。
2 引进外来蜂品种的弊端
2.1 不利于保护本地中蜂的遗传资源
部分地区为了加快脱贫攻坚,忽略当地已有的优良中蜂品种,盲目地从外省大量引进各地的地理品种,不断增加引进外地中蜂数量。各地蜂种间经过性状竞争,有可能几年后,当地中蜂优良的种性难于保存或被外来蜂品种代替。笔者调查发现现在有的地方从广西引进的黄红中蜂品种已逐步取代了本地蜂品种,以后再要获得中蜂地方品种资源难度就会增大,要花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去复壮和提纯。
2.2 蜂群抗逆性逐渐变差
通过大量引进各地的地理品种,给本地蜂群带来以前没有的病虫害。本地蜂品种已经适应云南的地理气候条件,引进蜂品种后随着饲养时间的增长,越冬过后很易发生幼虫病等,蜂群抗逆性逐渐变差。
笔者对从外省引进地理品种饲养的利弊作了简单的分析,虽然短期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的蜜蜂种质资源保存来看,笔者认为还是要根据当地蜜源条件逐步发展本地蜂群,在科技人员的培训指导下,稳扎稳打,以点带面,走出一条适合当地的优质高产的中蜂饲养管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