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知识“趣”味探究

2020-12-02周思沙杨春林

北方音乐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音乐游戏

周思沙 杨春林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3)

音乐课程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形式才得以实施教学,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时,习惯填充试的教学,教师和学生没有互动的环节,教师只是播放音乐并没有讲解音乐知识,学生只学会了唱歌并不了解音乐中的乐理知识。[1]学生没办法融会贯通地运用学过的内容,笔者认为,音乐知识可以跟游戏相结合,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有趣的游戏,讲解课本中的音乐知识,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

一、低年级音乐知识的课程设计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喜爱,让学生正确认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一)声音的探索——强弱规律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音乐知识《声音的强弱》。一年级的学生对强弱概念比较陌生,以往的教学会告诉学生大声是强,小声是弱,学生不能直接感受到音乐的强弱规律。教师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会让学生直接去感受音乐中的强弱变化。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教具,比如丝巾、毛毛球、大鼓等。第一个环节进行身体律动教学,教师用身体律动的方式跟学生进行互动,教师敲一敲鼓,敲一段大声的节奏,然后请学生设计动作,学生可以拍手拍肩膀,也可以跺脚,随后教师再敲一段小声的节奏,请同学设计动作,这个环节的互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去感受声音的强弱。第二个环节是声音的模仿,教师多媒体上播放两张图片,一张图片是一只大猫咪上面印着F的记号,另一个图片是一只小猫咪上面印着P的记号,然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模仿大猫咪和小猫咪的声音,学生通过演唱的方式去感受音乐的律动,随后老师播放音乐进行情景教学,根据故事情节和声音强弱的走向,教师再询问学生,同学们这个时候是大猫咪出现了还是小猫咪出现了呢?这些环节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第三个环节也是听觉训练,点圈圈的游戏,教师准备一根手棒和六个圆圈,一个大的圈和五个小的圈,播放音乐先带着学生跟着音乐的律动点圈圈,然后学生跟着音乐规律点圈圈,强拍点大球,弱拍点小球,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发展学生音乐听觉与音乐欣赏能力。

(二)触觉的探索——音的高低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音乐知识《音的高低》。课本上有六张图片,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让学生进行对比,课本的第一组图片是一个小男孩拿着两个摇铃,一个男孩用棍子敲着大钟,通过多媒体播放两种动作的声音,教师再提问学生什么是高音,什么是低音,高音的声音是怎样的,低音的声音是怎样的。第二组图片是小闹钟和楼钟,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闹钟的声音是尖尖的,楼钟的声音是低沉的。第三组是小鸟和牛,这时候学生已经能分辨高音和低音的区别。第七页的音乐知识是学习柯尔文手势,教师将科尔文手势变成一首朗朗上口的音乐,短小有趣,形式生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做手势唱歌曲,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握紧你的拳头do do do do,打开你的双手re re re re,放平你的小手mi mi mi mi,分开你的大拇指fa fa fa fa,竖起你的手掌sol sol sol sol,半握你的手掌la la la la,打开你的食指si si si si,再次握住拳头do do do do。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模仿力和自然嗓音的特点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柯尔文手势,在学习柯尔文手势的过程中也学习了音阶,学生通过演唱也知道do re mi fa sol la si do从低到高的音阶,也知道音阶是由低音到高音的过程。最后会给学生玩一个音阶连连看的游戏,利用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唱音阶邀请学生回答,比如:老师唱do re,学生回答mi。老师唱do si la,学生唱sol,老师做mi fa的手势,学生做sol的手势。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唱,老师回答,学生能通过学到的音乐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中年级音乐知识的课程设计

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扩展,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增强。中年级是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一阶段的音乐知识主要是学习音符、休止符、音乐记号和拍号,在课程设计的环节中会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

(一)乐趣学音符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爱唱歌的小杜鹃》,这首歌曲的音乐知识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首先让学生了解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之间的区别,教师请几个同学表演走路和跑步的区别,走路是慢的,跑步是快的,教师再告诉学生四分音符是走路,八分音符是跑步,跑步是比走路快的,所以八分音符比四分音符快一点。教师会通过几个游戏加深学生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理解。第一个游戏是“猜猜我是谁”。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结合成一段节奏在大屏幕上展示。节奏是:2/4 x x |xx x | x x | xx x |,歌词是:猜猜我是谁,我是某某某,并且手也跟着打节奏。学生通过游戏进行接龙,体验音乐的变化,通过语言的引导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游戏结束后会进行第二个游戏“音乐创编”。教师先告诉学生四分音符读da ,八分音符读di .教师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结合成几小节的节奏,第一遍唱音符,第二遍读歌词。教师先做示范,学生再分小组讨论,进行模范创编,最后再展示。比如:2/4 x x | xx x | x x | xx x | da da di di da da da di di da我是小猫咪,我要喵喵叫。学生会觉得即兴创作非常有趣,创编的环节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生对音乐思维能力发展的创造性。

(二)听音乐画图画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螺号》,这首歌曲的音乐知识是反复记号。这首歌曲一共有四段,有两段是反复的,反复的结构是1 2 3 4 1 2 || 首先,教师会给学生播放音乐,并讲解音乐故事在让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画画,学生把听到的音乐场景画,再纸上。第一段的音乐场景是一位小姑娘在海边拿着小螺号在吹,小螺号发出滴滴滴的声音,海鸥在海上自由飞翔,学生就会画一些小鸟、大海。第二段是小姑娘遥望远方的大海,想看看海上有没有大船回来,因为爸爸在大船上面,小姑娘想念爸爸,希望通过小螺号的声音把自己的思念之情传给爸爸,学生就会画爸爸、船等形象。第三段是大船没有回来只有茫茫的海滩和蓝蓝的海水,学生会画海和海滩。第四段是太阳要下山了,虽然船还是没有回来,但是小姑娘相信爸爸很快就能回来了,有些学生会觉得这个场景是美好的,也有学生会觉得是悲伤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色彩表达出来。音乐在这时又开始反复第一段和第二段,学生就会疑惑怎么跟前面的场景是一样的,这时教师就可以跟学生讲解反复记号,教师让学生看课本最后一段音乐结束的地方,有一个标记是D.C,告诉学生看到这个标记就要从头反复,然后看到Fine这个标记再结束。不同的学生在聆听同一首作品产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通过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制造生动有趣的课堂。

三、高年级音乐知识的课程设计

高年级阶段是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2]。教师要做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银河》,这首歌曲的音乐知识是跳进和级进。教师先提问级进和跳级的概念,然后开展级进和跳级游戏,第一个游戏是“手拉手”,教师准备do re mi fa sol la si的卡片贴在每个学生的身后,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教师播放音乐,音乐停止后教师说出级进或者跳进,学生要找到相邻或者不相邻的音进行配对。比如,音乐停止,教师说do 的级进,贴着do的小朋友就要找到mi或者la的小朋友进行配对。第二个游戏是“叠棉被”。学生都拿着小卡片排成两队,学生听老师喊出级进或者跳级时,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比如,教师喊跳进,左边的学生是do,右边的学生是mi,这时候就要抢对方的卡片,考验学生的反应,如果老师喊级进,学生就不用做任何反应,哪队的卡片多哪队就赢。

四、结语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小学音乐知识教学比较困难,因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论缺乏兴趣,在课堂上教授音乐知识的办法不够生动有趣,学生无法跟教师互动,学生很难理解音乐知识。教师要与时俱进,根据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分析和反思,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音乐游戏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考古启示下的儿童美术项目化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音乐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