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租界里的末代皇帝
2020-12-02□王戡
□ 王 戡
大清帝国在1911年覆没,末代皇帝溥仪却受《清室退位优待条件》庇护,在紫禁城内把小朝廷延续了13年。1924年11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大将冯玉祥倒戈投奉,回师北京发动政变,对小朝廷下了手,要求溥仪“即日移出禁宫”。几番挣扎无果,溥仪带着皇后婉容、淑妃文绣奔赴其父醇亲王载沣的府邸。
出宫的溥仪何去何从?《修订清室优待条件》称他可以“自由选择居住”,但各派势力都有想法。奉系领袖张作霖想请溥仪移居奉天故宫,冯玉祥想把溥仪圈禁在醇王府内,北京大学教授胡适则呼吁溥仪应该出洋留学。
离开紫禁城之初,溥仪坐在醇王府的书房里,看着慌慌张张、语无伦次的父亲,想起外面设着门禁的冯玉祥部士兵,“总有歹人想害朕”的想法挥之不去。
溥仪想出国,对在国外“一旦有机可乘,立即归国”的建议颇为动心。父亲载沣只想让溥仪留在王府里,以便有朝一日争取“复号还宫”。溥仪对此深感厌恶。在几位师傅的帮助下,溥仪开始了他的逃亡计划。内务府大臣郑孝胥和洋师傅庄士敦,分头接洽荷兰使馆、英国使馆和日本使馆,询问能否接受避难。但荷兰、英国都回绝了他。
最后收留溥仪的是日本使馆。日本方面对溥仪的收留,不仅是其对华一贯“留一手”政策的体现,也是溥仪经营的结果。1923年东京大地震后,溥仪曾向日本捐赠了价值30万美元的古玩字画用于赈灾。
初到日本使馆时,溥仪经常在夜幕降临后骑自行车徜徉在北京城内。有一次,他骑到紫禁城外,望着回不去的深宫,发誓要以“胜利的君王的姿态”重新返回。
对外的口径上,溥仪以“准备出洋”来回应外界。1925年2月23日,溥仪带着后妃、随从,在日本使馆警察保护下趁夜离开租界,登上火车直奔天津,在张园的“平远楼”开始了他的新生活。在旧式宫殿内成长起来的溥仪,迅速被天津租界的现代化设施征服,他觉得有抽水马桶和暖气设备的洋楼,远比森严幽深的养心殿舒服,租界通行中文,繁华又安全,也比出洋要轻松。从此,溥仪开始了他长达7年的租界天子生涯。
溥仪自小对西洋舶来的新鲜事物无比好奇。到天津后,溥仪眼界大开,被物质幸福冲昏了头脑,“像钢琴、钟表、收音机、西装、皮鞋、眼镜,买了又买,不厌其多”。几番血拼下来,溥仪摸到了门道:买衣服、配饰要先看《老爷》等绅士杂志,再去惠罗公司、正昌公司、隆茂洋行精选;理发要去中原公司的理发厅;吃冰淇淋和西点要去起士林、利顺德。皇后婉容在天津长大,对消费文化略知一二。成为购物好帮手,溥仪后来评论她“花钱买废物的门道比我多”。
如此折腾的底气在于有钱。冯玉祥逼宫时查封了故宫的财物,但溥仪在此之前已经倒腾出不少钱财,一部分放在银行生利息,一部分变成房产收租金。与个人消费一同消耗溥仪财力的,还有他的复辟梦。溥仪在天津的7年,正是从北洋军阀混战到新军阀混战的7年,各路实力派来拜谒者络绎不绝。有人不过是把末代皇帝当西洋景看,有人却盯上了溥仪的钱财。溥仪经常两头下注,一方面和张作霖之子、少帅张学良等来往密切,另一方面又投资反对张的郭松龄旧部刘凤池,拿出珍珠、古瓷、钻石、名砚供他游说张学良的手下。
一位索取钱财甚多的是白俄将军谢米诺夫,此人时而声称可以在东北号召旧部组织军队,时而说要奔赴苏联远东地区成立自治区,总之一旦成功便拥戴溥仪重返龙兴之地。溥仪被谢米诺夫的花言巧语迷惑,第一次见面就给了他5万元大洋,此后每次谢米诺夫索要钱财,溥仪都有所馈赠。
今天令人津津乐道的“宫斗”,在皇后婉容与妃子文绣之间时有发生。溥仪给婉容买的东西,文绣也要;给文绣买的东西,婉容要更贵的。1931年,25岁的溥仪迎来了到租界后的最大危机,也是对他帝王尊严的最大挑战——妃子文绣要离婚,自己要当被告。
租界里的末代皇帝要离婚,很快成为社会热闻,在北京的遗老们也对文绣群起而攻之。双方律师反复磋商,把赡养费从50万元谈到了55000元。1931年10月23日,溥仪和文绣正式离婚。当然,小朝廷忘不了自己尊严,还发了条落款“宣统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的上谕,称“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训,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
居天津7年,溥仪从18岁少年成长为25岁的青年。1931年11月2日,土肥原贤二抵达天津,连夜晋见了溥仪。在溥仪的印象里,这位传奇的中国通“中国话似乎并不十分高明”,还要通过翻译对话。但是,土肥原“脸上始终带着温和恭顺的笑意,给人的唯一感觉,就是这个人说出来的话,不会有一句是靠不住的”。土肥原的话术正中溥仪多年的积怨愤懑,他当即决定前往东北。11月10日,溥仪在日本人的掩护下登船直奔旅顺,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