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节中触摸教学智慧
2020-12-01黄晓蓉
黄晓蓉
“滴水藏世界,细节亦智慧。”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教师如果能充分聚焦课堂中的一些微末之处,多一点关注,多一丝体察,并加以挖掘、开发、引申、利用,那将会出现一个动态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预设——让课堂充满灵性
(一)预设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前提,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积极探究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伊始,教师先以游戏导入“数学字谜猜猜看”环节:①3日→晶、半月→胖、一米→来 ②72小时→晶、15天→胖、100厘米→来。接着,教师反问道:“怎么答案是一样的呢?”学生回答:“72小时换算成3日就是晶,15天换算成半月就是胖,100厘米换算成一米不就是来吗?”有时候我们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可能就会豁然开朗!
(二)预设重点突破
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在关键处注重细节设计,能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时,先引导用学生画图列表等方法帮助解决,最后总结列式解决。展示学生算式,一起分析思路。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里为什么除以2呢?假设的是鸡,为什么算出来的反而是兔呢?我们还可以假设什么?根据学生前面的解释,我们该怎么画图呢?等等。老师根据学生在自学时提出的细节设计了几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突破重难点,并总结了本课的解题思路。
(三)预设拓展延伸
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能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后,学生们对“鸡兔同笼”这样的古代问题兴趣浓厚。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增;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学生对于这样的古代问题很感兴趣,于是课后同桌之间、小组之间都在讨论这道题。拓展资源的合理预设,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捕捉——让课堂充满智慧
(一)解“疑”——柳暗花明
《陆九渊集.语录下》有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因为年龄、阅历、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产生疑点,教师就要捕捉有价值的问题来引领学生思考。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一课时,提出问题:将3个、4个甚至更多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几个正方形面的面积?其中有什么规律吗?將两盒长方体形状的巧克力包成一包,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哪种方法最省包装纸?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小组里合作解答疑惑。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观察以及交流讨论的平台,而且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增强其团队协作意识。
(二)点“误”——茅塞顿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学生细微的错误,导致学生一错再错或理解出现偏差。如果能够敏锐地捕捉“误点”,巧妙点化,不仅能帮助学生拨正偏差,而且能帮助其深化理解。例如,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有这样一道题:已知a×=b×=c×,那么,a、b、c三个数中,哪个数最大?学生能假设三个算式的乘积分别为1,这时a=,b=,c=,学生直观的感觉就是b最大。老师及时捕捉“误点”:>,那么就一定>吗?结果学生一下子就发现自己的思维定式出错了,巧妙点误,让他们茅塞顿开。
(三)争“异”——求同存异
“事不论不清,理不辩不明”,当学生引发“异点”争论时,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棒喝遏止,而应提供平台,让学生在思中辩,在辩中思,于思辨中寻求真知。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单元,涉及1-75%和2×75%这样的百分数的加减乘除法时,学生在争议答案时都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教师引导学生从百分数的意义上着手,想想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结果他们在争论中有所发现并求同存异。
三、挖掘——让课堂充满思辨
(一)切准提纲挈领的聚焦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核心基础知识为主体,引导学生寻求一般性模式的思想和追求简洁与形式完美的精神,领悟数学的本质,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和思想方面的一致性,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抓住百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这样,解决与百分数一类的问题就轻而易举了。
(二)叩击直抒胸臆的动情点
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数学也有动情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不乏流淌着真情实感的知识,可谓言为心声。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动情点入手,交流思想感情,如巧分遗产、华罗庚的故事、托尔斯泰的割草问题、中药药方中的比、美妙的黄金分割、生命与数学等等,都是生动鲜活的例子。
(三)锁定螺旋上升的生长点
知识链接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就要在数学教学中找准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能够在旧知上学新知,建立起数学知识网络,新旧知识才会融会贯通,最终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时,不管是分数,还是整数、小数,运用的运算律都是一样的,只是数的形式不一样而已。当学生能锁定这一螺旋上升的生长点后,就不难掌握本单元的难点了。
“教学细节”乃教学中的细小环节、细枝末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可以是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也可以是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对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反应。“教学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可简单中却孕育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