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读后感式微写作路径浅探

2020-12-01谭冰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回帖英雄人生

谭冰

一、背景分析

今年伊始,“新冠疫情”席卷而来。开学迟迟延期,可时间不等人,于是“网课”成为全国师生参与课堂的新时尚。亲历其中的教师应该深有体会,学生听课的状态与在校时相去甚远,就更不用说教学效果了。写作课作为传统语文课堂中令学生头疼、老师头大的“大魔王”,该如何在“网课”时代独辟蹊径?

“网课”能借助网络的便利消除空间障碍,让师生“齐聚一堂”开展教学。但是网络本身的自由与开放也成为教学的一大难题。逛网页、听音乐、看视频甚至玩游戏,君子慎独,学生在无人监督时是否还能专心课堂?电脑另一端的学生将有一百种神游于课堂之外的方式,因此激发兴趣成为线上写作课应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面对800字的考场作文难于下笔,却能迅速写出生动迷人的朋友圈文案。“微写作”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微博、微信盛行的“微”时代,把流行元素融入课堂,对于写作教学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抓住学生对“微写作”的热忱,探究“言为心声”的方法,促进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课后观看《人生第一次》纪录片,并完成“回帖式”微写作任务。

2.引导学生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以观带感”、多元解读的能力。

3.发现真善美,凝聚正能量,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和共情能力,从别人的人生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三、专题设计

1.视频素材:《人生第一次》

《人生第一次》是2020年1月份开播的系列人文纪录片,以时间为轴,撷取人一生的出生、上学、成家、立业、养老等阶段,将目光聚焦于医院、学校、部队、房产中介、村庄、工厂、老年大学等场景,观察不同人在人生重要节点的“第一次”,无数个“第一次”串连成当代中国的民生百态。

2.写作任务

采用“跟帖式”写作形式,教师发布写作任务,学生跟帖作答,并点赞你认为好的回帖。

(1)观看《人生第一次》的“出生篇”,向家人询问并记录下你的出生故事。

(2)观看《人很第一次》的“长大篇”,想想看“诗歌是什么”,写下你的感受。

(3)观看《人生第一次》的“上班篇”,记录你的感受。

(4)观看《人生第一次》的“当兵篇”,谈谈你心中对“英雄”的理解。

四、写作实践

教师选取每次写作任务回帖中的热门回帖、精彩回帖,开展课堂讨论。

1.精彩回帖节选:

凌淑奇:十月怀胎,熬过从鼻孔里挤西瓜般的分娩之痛,诞下世间属于自己的小生命。这不仅仅是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对父母来说,也是第二人生的开启。我问妈妈,生下我的时候痛苦吗?她笑着说:“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妈妈生下我之后身体一直不好,她嘴上不说,但我知道她把温暖都给了我,我也要用余生让她不惧严寒。

张畅畅:每个人都不曾有出生的记忆,只知道母亲的伟大与不易。我的出生故事并不是父母挂在嘴边的话题,我的记忆里也都是一家三口的共同经历。龙应台说,母子、母女之间的缘分就是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也不止一次听过“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这句话。但我的妈妈没有细说我是怎么从她身上“掉”下来的,却总是在我说哪道菜好吃后就一直煮这道菜,直到我厌烦、埋怨。她这辈子就是在拼命把我觉得好的,给我,都给我,这也是一种不知所措的爱吧……

汪纯:上班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正常的事,但对于残疾人而言,却很奢侈。他们的故事告诉我要勇于迈出第一步,凡事贵在尝试。我们还应思考,对于残疾人该采取何种态度。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无论外貌如何,家世如何。只有努力消除偏见,他们才能拥抱生活。

邓庭辰:现实是残酷的,但能体现出人们不屈服于命运的力量到底有多强。

李文轩:我们用最稚嫩的语言去描绘未来的蓝图,从未想过自己会没有工作,只因我们是正常人。你体会过在最靠近梦想的时候,突然遭遇晴天霹雳吗?没有工作,没有未来,颓废、自卑、易怒。上帝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必定在另一处为你打开一扇门。只是需要你自己去寻找,然后努力推开它,看见阳光,看见幸福,看见未来。

王明轩: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李心语: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不为一己之私,只为国与家;看过世态炎凉,仍心怀一颗赤子之心,不畏前路漫漫。疫情之下,医生、护士、军人、科学家,都是英雄。

陈星雨:聪明机智算英,而雄,应该心胸宽广,海纳百川,敢为他人之不敢为,敢言他人之不敢言。英雄可大可小,前有岳飞饥餐胡虏肉,周瑜谈笑灭敌,现有李文亮、钟南山挺身为国,无私奉献。平平无奇的我们,与英雄一样,都是要俯身于地的人。差距就是,信念的不同。做最好的自己,人人都是小英雄。

2.课堂讨论:这些文字,打动人的力量在哪里?

(1)修辞不落窠臼

①从鼻孔里挤西瓜般的分娩之痛。(比喻)

②看见阳光,看见幸福,看见未来。(排比)

③她这辈子就是在拼命把我觉得好的,给我,都给我。(反复)

④龙应台说,母子、母女之间的缘分就是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引用)

修辞的合理运用使得这些文字更有魅力。但高中生需要打破“脸蛋像红苹果”式的常规俗套的比喻,抓住自己的独特感受有创意地使用修辞。

(2)哲理性的语言

热门的精彩回帖中,学生妙语连珠,无论是定义母亲、残疾人、留守儿童还是英雄,都能基于纪录片的故事引发深刻思考。这种“回帖式”的写作形式,让学生不用担心篇幅与字数,将更多精力用于锤炼语言。

(3)真实的情感

“母爱”“梦想”应该算是学生见多生“厌”的作文类型,如何让老师不再看“炒剩饭”的文章?那就必须给学生以新的食材。《人生第一次》纪录片选材角度新颖特殊,让学生看到自己经历过但毫无记忆的出生场景,看到残疾人不愿被同情、努力成为“上班族”的工作场景,看到扎根泥土的留守儿童在最神圣的诗歌殿堂里流连忘返的学习场景。新鲜带来兴趣,在前所未闻的故事里产生新的感悟,情感自然也与旧时不同。

五、教后反思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考场“大魔王”, 不少有经验的教师研究考场作文的应试体,从立意到选材,从谋篇到遣词,作文的万能公式应运而生。

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提到:“可以从反面说,比如替不相干的人做寿序之类,便是无内容的文。又如學校中先生出论题给学生做什么范增论呀、管仲论呀……学生心中本没有要说的话,便是无内容,完全是从前八股气息。”

总而言之,凡是应酬考试的文字,多是无内容的,是空的,是不能算数的。这样的应试体,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采用固定的格式作文,甚至背诵装订成册的“万能素材”,于是呈现在阅卷教师眼前的是千篇一律的文章,即便缺乏高中生的创意和活力,却能贴近“范文”标准,贴近评分标准。以牺牲学生写作兴趣和创新思维为代价的作文教学,在应试的检测中显示出了它“实用”的一面,但最终学生丧失的不仅仅是对作文的兴趣,更是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原始热情。

猜你喜欢

回帖英雄人生
英雄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善意回帖:韩国教授的民间努力
独一无二的你
续写传奇
爆强回帖集锦等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