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板书设计提升数学课教学质量
2020-12-01滕海波
滕海波
板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它是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思路的一种呈现方式。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使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字母、符号和图表等来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有助于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由于多媒体的迅速发展,在如今的小学数学公开课上,我发现不少的教师离开了课件就无法开展教学,而板书更是少之又少,有的教师甚至不板书,学生在回顾环节,看不到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因而总结能力欠缺。教师的板书没有发挥示范作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我十年的教学实践说明,精彩的板书能有效地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板书的设计,这将有助于自己个人素质的提高。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优化板书设计,对于推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意义及其实施途径。
一、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板书设计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是对教材精髓的提炼。因此教师课前要深入研读教材并结合教学目标充分备课,潜心研究板书设计。精心设计的板书可以用简洁的知识网络图归纳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思考,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二)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板书设计的必备要素之一。精心设计的板书能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板书增加了信息传递的通道,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三)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课堂上免不了注意力不集中。精心设计的板书,对学生大脑的刺激作用增强,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
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板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一)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多媒体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为学生呈现书本上没有的内容,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形象的动画演示。但过于依赖多媒体,会产生忽略板书的现象。多媒体课件容量大、速度快,导致学生不清楚知识框架,不理解教学重点,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不会很深刻。教师要将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时,教师先向学生播放转杆打开和关闭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转杆打开和关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继续板书旋转三要素:绕一个固定点旋转、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将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视频动画、合作交流以及板书信息的刺激下,能加深對图像旋转的理解和掌握,也能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尝试设计丰富多样的板书样式
1.灵活使用图画式板书
板书的精心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为轻松地学习。就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认知特征而言,他们比较喜欢形象、生动及有趣的形式,因此可以灵活使用图画式板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例如,教学最小公倍数,可设计如下板书:
以图画的形式设计了简洁的教学情境,再在颜色上进行处理,学生通过观察上面的图画可以理解公倍数的含义,知道哪些数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并能找出最小公倍数。
2.灵活使用表格式板书
表格是常见的教学板书形式之一。表格式板书的优点是信息量大,条理分明,便于记忆,也比较容易做到整洁、美观。例如,在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时,例题呈现7道除法算式,让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结果,再观察算式和计算结果,直接填出后面几题的答案。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我将算式改成表格的形式呈现,并在后面添加了两项。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第3题的结果,再通过观察比较写出除数和商的变化情况,然后概括自己发现的规律。最后学生只要根据除数的变化规律,就能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发现、概括、运用规律的能力。
3.灵活使用对比式板书
对于具有明显差异、矛盾或对立的教学内容,宜采用对比式板书,这样可以使知识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比较和呼应关系。例如,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法,当数字中有“0”时,“0”的个数和位置不同,数字的读法就不同,学生易于混淆。针对学生读数中出现的错误,可设计如下板书进行对比教学。
以对比的形式列出数字中有“0”的读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数的读法技巧,为后面学习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打下基础。
当然,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板书的形式还有多种,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学情的基础上,用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板书;要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重要的知识点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每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要给学生留下整理所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这里不一一论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必须依据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形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板书时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逐步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已能预知事物的结果。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征,改变部分课堂板书出现的随意性大、单一性、电脑代替等现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在设计板书时,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板书的形式,还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板书设计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板书是一门艺术,是数学课堂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教师要具备优化板书设计的能力,要把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设计出符合教材内容和小学高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板书,让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