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背景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趋势

2020-12-01蔡培巍

青年时代 2020年25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

蔡培巍

摘 要:全球化趋势下,各国之间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教育发展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英语专业人才,是高校近几年重点关注和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一、引言

全球化的趋势,带动了我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产业的发展。各国间竞争也愈发激烈,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也急需一批精通他国语言、熟悉异域文化的语言专业型人才,因而研究国际化背景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十分必要。

二、国际化的内涵

近十年来,国际化的元素逐渐融入高校管理、文化建设和教学实践中,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一系列经济和文化效应,培养国际化人才也成了各高校的教育目标。国际化表现为处理问题时运用国际视野,考虑国家利益和不同国家的价值观,以平衡客观的态度,选择国际往来的立场,参与国际事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国际化人才应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特征。英语专业教育可以为各行各业培养国际化语言专业型人才,让英语专业教育跟上国际化的步伐,成為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目标。在英语教育中,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兼容国际化和本土化,提出本土化路径,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方向。

三、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碰撞,跨文化交际的认知误解

国际化背景下,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英语教育的重心应从提升语言技能转换到提升综合素质和国际化程度上,即提升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学习指标。知识可以定义为本学科听说读写的基本理论知识、本国知识、目的语国家知识和国际社会知识,能力可以定义为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取舍能力,情感可以定义为对世界跨文化交流和时事热点的情感态度。英语教育的系统化与全面化,直接影响了学生国际化的程度,学生的全球化知识水平、与国际社会沟通的能力都和国际化总体水平呈正相关,国际化程度高,看待世界的态度也会更加平衡、客观。

目前,英语专业的课程设计中,低年级的课程有较多听说读写的基础技能课程,进入高年级后才开始学习英美文化、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等课程。在大一、大二阶段,大学生仅仅把提升语言技能看作专业学习的重心,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英语专业课程的魅力。进入高年级,教师讲述文学、语言学、翻译学等专业课程时,也主要是从国外学者的研究出发,从目的语的角度设计课程安排。而部分学生对本国文化一知半解,单纯学习外来文化,也只会是“本末倒置”。

跨文化交际,应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学生普遍陷入了“学习语言一定顺应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的误区中,忽视了本土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后,若没有足够的本土文化的知识储备,也无法将本国的文化传递出去,此时的跨文化交际状态就变成了单一的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重视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应是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院仅仅把《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课程来讲授,未将其内涵和宗旨贯穿于实际教学过程中。

(二)语言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冲突

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经常被学习者当成一门工具,甚至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会常把自己的专业当成工具,忽略了英语专业的人文性。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内的应试教育。在评定学生英语水平时,较权威且受到社会认可的途径就是考取相应证书,这些证书是在应试、就业方面的“加分项”,如雅思、托福、托业、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等成绩证明。学生仅仅把完成某项考试作为一个学习阶段的目标和终点,这就容易带来忽略学科的人文性的问题,造成了“哑巴英语”“文化失语”等现象。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英语专业的课程还是大学英语课程,都不能将其仅仅看作语言基础课程,而应看作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课程时不仅要注重其功用性,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国际知识储备和文化涵养。

(三)国际交流机会仍欠缺,相关交换项目模式仍不完善

在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各学校都针对本校情况开设众多海外交流项目。英语专业学生在求职和升学的过程中均可发现,同等条件下,若大学期间有参与海外交流活动的经历,相对于其他同学,会有一定优势。但在海外交流实际项目运行中,仍出现一系列问题:校内宣传力度不够,学生没有及时获取信息,未提前准备获取雅思、托福等语言考试成绩;学生普遍更青睐1至3个月的短期交流项目,长期项目受学分换算、时间成本、经费成本等原因限制,开设项目效果不佳;中方高校或学院未与某所外方高水平高校建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可选择的交流项目不够稳定。

四、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一)跨文化视域下,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完善课程设置,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低年级主要为听说读写等基础技能课,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可以达到课程设置的要求,因此,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实情,尽早开始设置具有学科特点的专业课。此处可借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读柏林自由大学英语学院的学生必须通过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考试(CEFR)的C1级(Proficient Speaker)。入学课后,不再大规模修读英语语言技能方面的基础课程,相当于英语专业的低年级学生,不再利用上课时间学习已基本掌握的听说读写课程,而是直接进入英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学生可根据兴趣和未来规划,选择由教授和博士生开设的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专业用途英语等课程。

设计培养计划时,应考虑把多元的文化和充实的内容作为基础,把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锻炼实践能力相结合,并将其落实到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中,促进本国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理解并尊重异域文化,锻炼并形成国际化视野,将培养国际化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2.注重文化传播与交流,创立符合国情的教学理论

在以应试成绩为参考的时代大背景下,重视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技能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选择教材时,可以从教材的人文知识含量、文化与科学气息、经典程度、时代特点、学生的兴趣等方面考虑。教材内的文化信息,应包含母语文化材料、目的语文化材料和英语非母语国家的文化材料。不必因为是外文课程,而选择通篇都是国外素材的课本。从二语习得的理论分析,若学生熟悉语料的背景信息,可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度。

目前国内各高校通用的部分教材是经典教材,浓缩了较多文化信息和编者的智慧,但个别文章较晦涩,甚至有些教材中讲述的国情已与当前世界现状不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混合制”的教学方式,结合传统教授模式和现代互联网教学模式,通过补充拓展素材和中外对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并学习特定模块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对文化的重视,锻炼跨文化交际的思维,全面发挥教师知识传授和技能引导作用。

我国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经历可以改革开放的时间点划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到改革开放初期。这一阶段,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化人才,使其承担教书育人和处理外交事务等方面的工作。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这一阶段,国际间交流和贸易活动增加,国内需要的是既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英语,又能够初步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此时的英语专业也开始尝试“英语+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如法律英语、医学英语。因此,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竞争力,需要改革创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理论,如设置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系统交叉的国际化课程、建立海外学习育人体系、建立国际科研活动体系、建立国际化师资体系,培养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和开展海外交流活动,理论结合实际,提升专业素养

国际化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除了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强化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切实提升专业素养。因此,高校可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培养”的机制。通过此类模式,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计划。对应的合作企业,可以跳出教师岗和翻译岗的范围,尝试与有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国企、外企、民营企业等公司建立合作。通过讲座、企业实习、社会调研等形式,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

学生参与海外交流项目,仍是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丰富国际交流合作形式,提升高校国际化活动的广度,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内高校学生参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途径;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校内分管部门各司其职;扩大国内留学生的比例的同时,提高国际留学生生源质量,营造浓厚的国际化校园氛围。

五、结语

全球化,是机遇也是挑战。英语专业学生应怀有国际化视野和危机意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应意识到现状的不足和时代的方向,借鉴国内外宝贵经验,在提升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国際化水平,培养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凃朝莲,钟亚华.大学生国际化程度的专业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175-180.

[2]方志,刘扬.“双一流”背景下大学生国际化培养研究——以北京某高校X学院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34-142.

[3]曾健坤.国际化与本土化:我国英语教育路在何方?[J].大学教育科学,2017(3):18-22.

[4]刘英爽.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瓶颈与转型趋势[J].教育评论,2016(7):115-117,148.

[5]田振江.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0(15):115-117.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