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与转型发展研究

2020-12-01任丽

青年时代 2020年25期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建设

任丽

摘 要:地方高校的转型方向是明确的,即向应用型方向发展,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逐步凸显,地方高校办学理念落后、办学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经济结构调整要求。河南作为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探路者”和“先行者”,如何激发应用型高校的生机和活力,固化应用型高校转型建设发展经验,进一步推动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内容和转型发展方向,紧密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转型发展

一、引言

河南省在2019年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增长速度较快,全省GDP稳居全国第五,并首次突破5万亿元。但是,河南省高等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没有一所985大学,仅郑州大学是211工程大学,高教资源贫瘠是摆在眼前不争的事实。

新乡市曾经作为平原省省会,是豫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以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所辖县市区现有普通高等院校10所,高校数量仅次于省会郑州,本科院校总数全省排名第二,是河南高等教育的次高地。目前,如何依托现有高校教育资源,推动全市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和转型发展,加快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新乡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应用型高校转型建设提质管控分析

河南省作为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先行军,早在2013年和2014年先后确定两批15所本科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而新乡没有一所高校列入试点院校。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国务院又下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在2019年6月公布的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中,河南省在6项证书31所院校中,新乡市高校整体参与度非常低,仅河南工学院参与3项,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参与2项,集中反映了新乡市高校整体办学理念落后、办学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影响因素

高等院校教育已经由精英式教育向普及式教育方向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日渐突显,教育类型也由单一的学术型向多元的应用型、职业型、研究型、学术型方面转变,地方高校为获取更多办学经费、提高自身竞争力,校园盲目扩张,不断扩大招生数量,不断扩建新校区,不切实际地增设热门专业,专业特色发展同质化严重,脱离本位发展模式,逐渐丧失了学校发展特点以及专业特色,教学质量也下滑严重,人才培养质量也随之降低。

新乡市高校自身特色定位清晰,但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路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育教学质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下滑。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评估体系相对单一,教育资源配置集中,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与业界实际人才需求不匹配,也为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层层阻力。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首先从社会层面考虑,主要是“重学术、轻技术”思想严重,短时间内难以转变高校多年来形成的内在逻辑和传统的社会观念;其次从高校自身方面考虑,管理者“重学术”思想严重,不同程度都存在着不愿意转型、不敢转型或者不知道向哪个方向转型,导致其转型主动性缺失,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观念落后、思想僵化;再次从个人层面来看,目前我国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整体地位比较低,缺乏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技术人员待遇与劳动付出不匹配,不到万不得已,家长一般不让子女接受职业教育。

四、应用型高校建设发展策略及可行性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指出:“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网络,推进科教融合发展,促进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全面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一批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地方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与转型发展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主体责任,需要社会、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集体参与。

首先,政府方面。政府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政策框架,将教育优先、人才先导的配套政策,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鼓励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需求,积极有效地协调好政府、高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解决资源共享的问题实现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积极参与到高校与企业合作中来,在不越位、缺位情况下,强化沟通和指导,在风险防控和利益资源分配等方面作出系统性的战略部署规划,明确高校建设发展转型方向,为高校转型发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上的支持,增加财政投入比例或高校资金支持的灵活度,拓宽高校转型发展资金来源,进一步解除或消除高校转型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

其次,企业方面。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说到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地方高校在加强校企合作方面始终存在着“一头热”“两张皮”的情况,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高校与企业双方利益不能相互满足,缺少深化合作的动力。而且,近些年来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地方企业大多数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校企合作基本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在现行经济状态下,如何深层次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大众化教育培养向专业化、个性化教育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合作就业”等个性化、多元化合作育人机制,落实相关的监督、评价、奖励机制,是实现“产学研用”充分融合的有效途径。

再次,高校方面。构建专业集群教学团队,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笔者认为,新乡市作为河南省高校数量第二多的城市,高校数量多,学科种类多,自身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应用型高校建设发展中,可打破学校的界限,组建专业教学团队,推动学校及个人的发展优势强强联合,实现专业教学团队与行业企业间的深度融合,将行业企业发展中对应的同一产业链的岗位要求,将若干学科、专业与工程技术领域相同、相近或者具有潜在关联的有机整合于一体,根据学科知识关联程度与地方产业集群相对应,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提高产业结构布局和高校转型发展方向,明确地方产业集群与高校专业发展的内在关联,实现“多科联教、多科联考”,进一步提高地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其市场定位,强化高校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相关产业、附加产业”的产业链思维,逐步强化高校专业链和地方产业链对接的符合度、依存度和贡献度,集中力量构建社会急需、支撑产业、成长性良好的应用型专业集群建设,充分发挥好校企合作、学科专业合作,鼓励开设面向专业集群的行业或企业课程,逐步打造地方高校特色,成功实现地方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与转型发展,促进地方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锋.迈向深度转型,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J].河南教育(高教),2019(6):16-19.

[2]余智慧.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阻力及破除机制[J].江苏教育,2019(44):38-44.

[3]魏志波.应用型本科高校專业集群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35-136.

[4]刘建中.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模块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47-50.

[5]侯长林.精致化发展: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的策略——基于四所袖珍型世界名校的考察[J].教育学术月刊,2019(1):44-50.

[6]黄彦辉.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因素与对策研究——基于许昌学院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应用型转型建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转型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