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0-12-01白长培
白长培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新时期,教师必须立足于小学语文的特点开展教学,使其体现出一定的影响力。小学生思维处于形成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问、会问,为学生将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立足课程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在很多情况下,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因为心理状态而发生变化。相关调查显示,良好的学习兴趣会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层面着手,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此外,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单一的、死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只有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以此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并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可以针对描写桂林山水景色的语句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展分析及探讨,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质疑空间。只有在强烈的问题意识引领下,语文课堂才能更加生动,更加鲜活。
二、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中。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久而久之,会严重阻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将自己放在引导者的位置,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小学生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引领,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循序渐进地给学生提出建议,引导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改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提问
相关调查显示,一些小学生不敢提问,并不是不会提问。可见课堂氛围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大胆提问。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不要觉得小学生不需要尊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极为严肃,课堂气氛较紧张,这就使得很多小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不敢将自己的问题表现出来。再加上学生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天马行空,导致他们更加不敢提问。教师不能将师生关系仅锁定为师生,可以尝试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想法,课堂上态度要和蔼一些。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因此,提问有时可能比较幼稚,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也要耐心地给予解答,不要表现出嘲笑、不耐烦等情绪。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两者之间应建立一个真诚的合作关系。简言之,就是教师要将权威隐藏起来,扮演大孩子的角色,与学生亲近,多沟通,多交流,与学生融为一体,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此外,教师应对勇于提问的学生给予鼓励,当学生主动提问时,无论问题是否存在意义,都需要对这种态度给予肯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指导学生会问,优化提问方式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阶段,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对待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总是想问为什么。那么教师就要抓住这个特点,教会学生依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使其不仅能问,还要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提高问题质量,使其发挥课堂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打开问题匣子,进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教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首先,教师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在阅读前,教师预先设置问题:“读完文章后,你们觉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阅读到文中高潮部分时,便有了问题。有的学生会问:“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这个句子中的“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呢?而班长又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个问题的质量相对就比较高了,教师可以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然后再让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最终归纳总结文章主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找到“斩钉截铁”的含义,再将其融入课文语境,便可以很好地回答第二个问题了。还有的学生会问:“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跳崖的呢?”也有学生会对细节描写方面提出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应给予表扬,鼓励学生不忘有一颗质疑的心,再带着问题对全文故事情节进行把控和掌握,对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直到將问题解决。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深意的理解,同时也将未知变成已知,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要想培养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必须确保学生对语文存在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以此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保持优良的教学作风、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鼓励,以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