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文体意识 游童话世界
2020-12-01李婷
【摘要】不同文体的课文需要采取不同的教法,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关注文体,根据文体特征确定教学目标、明晰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学童话时需要更多地关注童话故事的内容,关注故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本文基于童话文体特征结合部编版教材中童话故事的教学展开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童话文体;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1-0065-02
【本文著录格式】李婷.树文体意识 游童话世界——基于文体教學观的童话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31):65-66.
一、教学中的童话文体意识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文体涉及文章的写作意图、表达结构、表达语境、表达手法等多项教学元素,因此,文体不同,自然教法也不一样,教法需遵循文体阅读鉴赏的规律。
在小学阶段,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充分凸显了儿童立场,童话体裁的课文篇幅较多,在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更是“大手笔”地安排了两个童话单元,指向童话阅读策略与写作策略指导。
那么童话怎么教?首先要明确童话的文体特点。童话故事往往由神奇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夸张的想象构成。教材中出现的童话故事一般分为两个类别,一种是文学童话,另一种是科学童话。学生通过读童话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受到精神的启迪,也在童话中增长知识,收获快乐。当童话进入课堂,如果忽视其文体特征,就会出现一些不甚恰当的教法,比如把故事作为字词、句式训练的材料,忽视了童话情节的意趣;又或是把童话当作记叙文来教,概括故事的前因后果、发展顺序,忽略了童话故事本身的文学价值。这样去教童话,不符合童话的文体特征,也不能让学生体会感知童话故事的趣味。
二、基于文体意识的童话故事教学策略
(一)绘思维导图,叩开童话故事大门
童话故事里或夸张或奇异的故事情节最让学生心动,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学生就像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会随着故事的发展经历其中一波三折、奇幻精彩的情节,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梳理基本情节,理清人物关系,把握故事框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中年段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简单的情节图帮助学生培养这样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中的《卖火柴的小姑娘》与《那一定会很好》这两篇童话故事时,学生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情节图梳理出主要情节,形成对故事的整体印象,尊重故事的整体性。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共点燃了5次火柴,每一次点燃火柴所见到的东西就是她心中最期盼得到的东西,这样一一对应地梳理之后,学生就能对整个故事有了整体的把握。一颗小小的种子,许下了四次愿望,每一次都被实现,经历了四次不同的人生,学生也能通过简单的情节图将它的一生有序地梳理记录出来。伴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情节图的绘制可以由师生合作转向学生独立完成,不仅仅局限于阅读书本中的童话故事,更可以运用到日常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通过情节图了解人物,梳理情节,实现从课内读到课外,叩开童话世界的大门。
(二)品夸张描写,走进童话世界
童话故事中包含的元素实在太多,怪异的、神秘的、魔幻的、神奇的,各种现实生活中无法解释的。学生最爱这些特质,也正是这些夸张的描写,把他们一下子拉进了光怪陆离的童话世界,在那里有会说话的房子、会飞的兔子、会变魔术的帽子等,这些无疑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借助这些夸张的描写,学生也能更深刻地感知童话故事的特质。在教学本册教材的童话单元时,我和学生经常会进行这样的对话:“你对故事中的哪个部分印象最深刻?”学生回答说:“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走了过来。这只鹅都已经被烤熟了,居然还能跳下来走到小女孩身边去,简直太神奇了!”我问:“你最喜欢这个故事的什么内容?”学生笑眯眯地答:“我最羡慕这颗种子的好运气,每一次他的愿望都能成真,太幸福了!”还有学生直接质疑:“这只狗居然不会狗叫,太奇怪了,狗不是天生就应该会叫吗?”这些夸张的描写让学生一下子进入了神奇的童话世界,在那里一切不合理的事情都能合理地发生,以此为契机,让学生置身童话世界中大胆想象:如果是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描写这个场景?学生畅所欲言,在童话世界尽情徜徉。
(三)猜故事走向,探寻阅读乐趣
“你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我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流程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我甚至希望他们没有读过这篇文章,当然有些同学早早就翻阅过书本读过故事也没关系,这并不影响我们在那节课中通过一次次的推断猜测故事情节,猜中了自然开心,没猜中也不觉得难过,每一种可能性都很有趣。在童话故事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猜读的方法,所谓猜读,就是先猜,后读,再比较证实,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已知内容,推测未知内容。然后将自己猜测的结果与原文作比较,看看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自己所猜的内容、写法是不是设计得比原文好,或原文的哪些内容、写法自己意想不到,独具匠心,值得深究。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挖掘创造潜能,也使学生通过细心揣摩,达到对故事深入领悟。又“猜读”教学以“猜”为先,既然是“猜”,就带有多元性和多义性。猜的过程没有对错,这正符合学生对故事好奇又乐意展现自我的个性特点,而且在这样边猜边读的过程中既收获了乐趣,也积攒了满满的成就感。
(四)按叙事特点,讲述精彩故事
古诗要吟,课文要读,故事要讲。吟诵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讲述故事却要求自然地表达,自由地发挥,注入情感才能进一步体验到故事里绮丽的想象、通达的智慧,以及要传递给人们的质朴的情感。要在课堂上讲述当堂课所学习的童话故事需要学生快速记住故事,而这里的快速记住并不是指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而是通过探秘童话故事的写作结构、叙事特点找到讲述故事的规律。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童话时,学生通过对故事的猜读发现每一次老屋将要倒下时都会有小动物来求助,而老屋也为了帮助他们一直地站在那里没有倒下。在情节第二次反复时学生就已经开始猜测下一个情节也会和之前一样,通过这样的阅读体验,他们掌握了童话故事的叙事特点,情节反复,有的同学还提出之前学习的童话也是这样,小女孩点燃了五次火柴,种子许了四次愿望,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每次飘过别人面前都会被剪去一段派上用场。这些结构上的特点并不需要老师为孩子们讲解,只需要让他们多读一些童话,在读的过程中就会有所体会,进而运用到自己讲故事的过程中,只要把握了故事的基本结构,就可以轻松地讲述故事。不过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得提醒孩子,每一次的反复并不是将内容完全重复,而是会加入一些新元素,明白了这样的叙事特点,学生就可以更轻松更生动地讲述故事,甚至更有创造力。在《小狗学叫》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书本上提供了三种结局,但每一种都不完整,学生结合前面的故事情节,生动讲述了自己心中的结局。有人认为小狗始终没有学会狗叫,但他在农民那儿找到了一份工作,也有人说小狗学会了所有动物的叫声,成了一位语言专家,还有的同学认为小狗找到了同类,终于学会了狗叫。他们所讲述的每一种结局都体现出自己内心的真、善、美。
(五)演故事情节,体验童话生活
表演是让学生融入童话的最好的方式,他会成为童话中的一个角色,说他说的话,做他做的事,获得想象中的成就感与自由感。但由于课时的限制,课堂上能用来表演的时间往往不长,因为时间较短,所以孩子很难真正地投入,角色感自然也不强,最终流于形式。所以如果要真正发挥表演的作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童话生活就需要做好几个准备。其一,表演应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之上;其二,表演需要给足准备时间,匆匆忙忙只会事倍功半。所以表演童话更适合以融合课程的方式展开,综合各个学科,从道具服饰到台词动作,细节的打磨更容易让学生对童话世界有真切的体验,实现虚幻与现实的连接。
三、结论
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文体意识,遵循相应教学规律,避免零散的内容分析,关注文学阅读本体,引领学生感受阅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