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区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蛋白及多药耐药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2020-12-01谢仲鹏李海荣吴余何艾桦李新年
谢仲鹏,李海荣,吴余,何艾桦,肖 归,李新年
结直肠癌是全球发病率位居第三、病死率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1]。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复杂,包括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al instability, CIN)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等途径[2],当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缺失时可引起MSI,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蛋白中的P-gp、GSTπ、TopoⅡ可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化疗药物的疗效,是导致化疗失败的原因之一[4]。本实验检测海南地区707例结直肠癌标本中MMR蛋白及MDR蛋白的表达特点,分析MMR蛋白及MDR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07例,其中男性441例,女性266例;年龄25~93岁,平均(61.6±12.6)岁。所有病例临床病理资料均完整,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或靶向治疗。
1.2 方法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制片,HE染色,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一抗包括MSH2、MSH6、MLH1、PMS2、P-gp、GSTπ、TopoⅡ,所有试剂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1.3 结果判定MMR蛋白在肿瘤细胞核表达即判定为阳性,与核染色强弱及细胞多少无关,全部肿瘤细胞核不着色为阴性;任一MMR蛋白表达缺失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ent, dMMR),MMR蛋白全部阳性为错配修复基因完整(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t,pMMR)。P-gp阳性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GSTπ阳性定位于细胞质,TopoⅡ阳性定位于细胞核。P-gp、GSTπ阳性细胞数≤10%为(-),11%~25%为(+),26%~75%为(),≥76%为();TopoⅡ阳性细胞数≤25%为Ⅰ级,26%~50%为Ⅱ级,51%~75%为Ⅲ级,≥76%为Ⅳ级。
2 结果
2.1 结直肠癌中MMR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R蛋白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图1),707例结直肠癌中,dMMR 55例(7.8%,55/707)、pMMR 652例(92.2%,652/707),其中MSH2、MSH6、MLH1、PMS2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3%(16/707)、2.4%(17/707)、4.5%(32/707)、5.2%(37/707);4种蛋白共同缺失者1例(0.1%,1/707),MSH2与MSH6共同缺失16例(2.3%,16/707),MLH1与PMS2共同缺失32例(4.5%,32/707),MSH6单独缺失1例(0.1%,1/707),PMS2单独缺失5例(0.7%,5/707)。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MSH2与MSH6表达呈正相关(rs=0.969,P<0.001,表1),MLH1与PMS2表达呈正相关(rs=0.927,P<0.001,表2)。
图1 肿瘤细胞MSH2(+),定位于细胞核,EnVision两步法 图2 肿瘤细胞P-gp(),定位于细胞膜及细胞质,EnVision两步法 图3 肿瘤细胞GSTπ(),定位于细胞质,EnVision两步法 图4 肿瘤细胞TopoⅡ Ⅳ级,定位于细胞核,EnVision两步法
表1 结直肠癌中MSH2蛋白与MSH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表2 结直肠癌中MLH1蛋白与PMS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2.2 结直肠癌中MDR蛋白与MMR蛋白表达的关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gp(图2)、GSTπ(图3)及TopoⅡ(图4)表达分别位于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及细胞核。P-gp(-~)分别占2.4%(17/707)、3.8%(27/707)、47.4%(335/707)、46.4%(328/707);GSTπ(-~)分别占21.5%(152/707)、11%(78/707)、30.6%(216/707)、36.9%(261/707);TopoⅡ Ⅰ~Ⅳ级分别占9.4%(66/707)、45.5%(322/707)、40.3%(285/707)、4.8%(34/707)。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MSH2、MSH6、MLH1、PMS2表达与P-gp、GSTπ、TopoⅡ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表3)。
表3 结直肠癌中MMR蛋白与MD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2.3 结直肠癌中MMR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dMMR组与pMMR组相比,与患者发病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类型、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表现为dMMR组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常发生于右半结肠,肿瘤较大,分化程度低,黏液腺癌多见,较少出现神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而与患者性别、浸润深度、脉管侵犯等无关(P>0.05,表4)。
2.4 结直肠癌中MD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本实验以P-gp、GSTπ(-)及(+)为低表达,()及()为高表达;以TopoⅡ Ⅰ级为低表达,Ⅱ~Ⅳ级为高表达。P-gp蛋白表达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表现为管状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患者较高表达P-gp。GSTπ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表现为低分化、浸润较深、有淋巴结转移者较高表达GSTπ。TopoⅡ蛋白表达与发病部位、分化程度等有关(P<0.05),表现为左半结肠及中低分化患者较高表达TopoⅡ(表4)。
表4 结直肠癌中MMR状态及MD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结直肠癌的分子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全面认识结直肠癌的分子特征尤为重要。
MSI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MSI的重复序列拷贝数检测常用的方法为PCR检测,利用5对引物检测核苷酸重复序列,多于2个位点突变则为高频MSI(MSI-H),1个位点突变为低频MSI(MSI-L),无突变则为微卫星灶稳定(microsatellite stoves are stable, MSS)[5]。但PCR技术成本较高,不便于临床常规开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R蛋白也可以判断MSI的状态,dMMR即MSI-H,pMMR即MSI-L/MSS,MMR与MSI一致率>90%[6]。免疫组化法成本低、耗时少,适用于临床一线筛查。
本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法对MMR蛋白进行检测,在707例结直肠癌患者中,dMMR有55例(7.8%),低于Cheah等[7]报道的9.9%,高于Hu等[8]报道的6.7%。Samowitz等[9]的实验结果显示,MSH2与MSH6的表达呈正相关,MLH1与PMS2的表达呈正相关,因为PMS2只有和MLH1形成复合物才能保持稳定,MLH1缺陷会导致PMS2的继发性缺失;MSH6只有和MSH2形成复合物才能保持稳定,MSH2缺陷会导致MSH6的继发性缺失。dMMR组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8±14.9)岁,与文献报道[(56.0±14.6)岁]基本一致。赵喜连等[10-11]分析结果显示,dMMR组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常发生于右半结肠、肿瘤较大、分化程度低、黏液腺癌多见、较少出现神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与其它报道较一致。
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联合化疗,dMMR患者无法从常规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中获益,但可以应用抗PD-1/PD-L1单抗或联合抗CTLA-4单抗的免疫治疗方式[12]。另一个导致化疗失败的原因是肿瘤细胞高表达MDR蛋白,P-gp可将肿瘤细胞内的化疗药物泵出细胞外,GSTπ可降解肿瘤细胞中的化疗药物,TopoⅡ参与基因重组、转录和DNA修复,与MDR关系密切[4]。本实验结果显示,管状腺癌及淋巴结转移者较高表达P-gp,中低分化、浸润较深、有淋巴结转移者较高表达GSTπ,左半结肠及中低分化患者较高表达TopoⅡ。Liu等[13]研究结果表明,结直肠癌中P-gp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Topo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而Yu等[14]在胃腺癌中的研究结果表明,GSTπ在男性及高分化者中较高表达,TopoⅡ在高分化者中较高表达,此种差异可能与地域及发病部位不同有关。
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中MMR蛋白及MDR蛋白表达情况,发现MMR蛋白及MD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关系,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