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临床观察*
2020-12-01班小娟焦素芬孙绍静张咏梅邢慧敏
班小娟 ,焦素芬 ,孙绍静 ,张咏梅 ,邢慧敏
(1.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800; 2.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石家庄 050800)
子痫前期是孕妇在妊娠20 周左右出现的,以血压升高、尿蛋白量增加、组织水肿为主要特征的妊娠期并发症,会导致孕妇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抽搐、昏迷等,严重危害肝、肾、脑功能,影响妊娠结局及胎儿健康,是导致孕妇、胎儿在妊娠期死亡的重要诱因[1-2]。我国子痫前期的发病率为10% ~15%,发病人群基数大,对妊娠期妇女的妊娠过程和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3]。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多胎妊娠、高龄、肥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为其发病的高危因素[4]。其发病机制与血压升高、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形成等相关[5]。阿司匹林为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抑制血栓形成,有报道其预防子痫前期发生效果良好[6]。胎盘生长因子(PIGF)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及滋养细胞,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检测其水平对子痫前期的诊断、鉴别、治疗监测有指导作用[7]。本研究中观察了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及对患者PIGF 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至少具有妊娠期高血压史、子痫前期家族史、慢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史、多胎妊娠史、自身免疫性疾病、肥胖症(体质量指数≥25 kg /m2)、高龄(≥35 岁)等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其中1 项;精神状态、认知功能正常;对本研究拟用药物无过敏反应。本研究方案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医学伦理学要求,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n =57)
排除标准:严重妇科疾病;凝血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资料缺失或不完整。
脱落/剔除标准:未按本研究治疗方案服药;中途退出本研究;因出现胎儿畸形、死胎等突发情况而提前终止妊娠;未定期前往门诊复查;随访期间失访。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2017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收治的子痫前期高危孕妇114 例,按门诊接诊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 例。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两组孕妇采用双盲法给药,均服用相同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钙片等补充剂。观察组孕妇从孕12 周开始于夜间睡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4023070,规格为每片 25 mg),每次50 mg,每日1 次,直至分娩前 1 d 停药。对照组孕妇同时给予同规格安慰剂(医院制剂室制备,服用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子痫前期发病率:参照《妇产科学(第八版)》[8]中相关诊断标准,即妊娠20 周后出现高血压症状(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随机尿蛋白呈阳性,24 h尿蛋白定量≥0.3 g。记录妊娠期间子痫前期的发病率。
PIGF 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孕 20,28,34 周,分娩前1 d)采集空腹静脉血各约3 mL,离心、分离得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使用UniCel DxI 800 型放射免疫分析仪(美国 Beckman-Coulter 公司)检测PIGF 水平,试剂盒购自安徽深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按仪器操作规程和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妊娠结局:统计剖宫产、产后大出血、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死亡等妊娠结局发生情况。
安全性:统计服药期间孕妇恶心呕吐、皮疹、肌肉酸痛、头晕耳鸣、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 2 至表 4。观察组子痫前期发生率为10.53% ,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的 26.32% ( χ2= 4.728,P = 0.030 < 0.05)。
3 讨论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妇女常见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相关的多因素分析、临床荟萃分析显示,多胎妊娠、高龄、肥胖、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为高危因素[9]。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管内活性物质失衡、胎盘形态学异常、胎盘滋养细胞功能失常、胎盘毒性物质释放等可导致子痫前期发作[10]。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胎盘滋养细胞缺血缺氧功能异常,刺激机体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增强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致使机体的血栓素合成增加、前列环素分泌减少,血管内活性物质水平失衡,从而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使得胎盘和机体全身的微循环受阻,血压持续升高,加重对机体肝、肾、心、脑等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子痫前期各种症状出现[11-12]。因此,结合子痫前期发作时的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倾向,对其防治应以解除血液高凝状态,实施抗凝治疗为基础。
表2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例(%),n =57]
表3 两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 =57]
表 4 两组孕妇 PIGF 水平比较( ,ng /mL, n = 57)
表 4 两组孕妇 PIGF 水平比较( ,ng /mL, n = 57)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 < 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治疗前156.38 ± 19.91 151.24 ± 19.47 1.394 0.166孕20 周234.68 ± 25.75 202.71 ± 23.83 6.880 0.000孕28 周297.54 ± 37.82 243.31 ± 34.07 8.043 0.000孕34 周346.77 ± 39.33 294.94 ± 37.59 7.193 0.000分娩前1 d 369.15 ± 41.10 316.72 ± 39.36 6.956 0.00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妊娠期间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妊娠期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并阻断花生四烯酸转换为血栓烷A2,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生成的作用[13]。另外,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还能维持机体的血栓素、前列环素、内皮素、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动态平衡。
PIGF 是血管生长因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胎盘组织中表达丰富,属肝素结合酸性蛋白,在机体内部具有促血管生成、促滋养细胞增殖等生物功能,对滋养细胞功能、胎盘血管生长、胎盘的生长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其体内水平偏低时,会导致胎盘滋养细胞的营养失调,供血不足使细胞出现缺血缺氧状态,影响细胞功能,使患者的血液内活性物质水平失衡,血液呈高凝状态,促进了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子痫前期[14]。PIGF 水平的降低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中,观察组孕妇治疗后各检测时间点的PIGF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阿司匹林的预防治疗能改善孕妇PIGF 水平。阿司匹林通过改善血栓、微循环障碍,缓解了胎盘组织缺血缺氧,恢复滋养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显著升高 PIGF 水平[15-16]。进一步证实了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的防治作用,也表明监测PIGF 水平对子痫前期病情的判断、疗效评估可发挥重要作用。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进一步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孕妇妊娠过程恢复正常,妊娠结局得以改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阿司匹林用量低于常规治疗剂量,相应的不良反应轻微。
综上所述,妊娠期间小剂量阿司匹林能降低子痫前期发生率,改善孕妇的PIGF 水平和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