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分区管理在实际供水管网中的应用
2020-12-01郭惠财
郭惠财
(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自来水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0)
1 DMA分区管理概述
1.1 DMA分区管理的定义和目的
DMA被定义为:“分配系统中一个分离的区域,通常由阀门形成或者是完全可以断开的管网,进入或流出这一区域的水量可以计量,并利用流量分析来定量泄漏水平。从而利于检漏人员更准确地判断在何时何处检漏,并进行主动漏损控制。”这个概念是在1980年初,英国水协会“泄漏控制策略和实践”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16)中要求“供水单位应进行漏损控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漏损水量。”DMA分区管理的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水损控制方法,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供水管网的产销差率,通过各种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使供水管网漏损率逐步降低,以稳定、持续地实现水损控制目标,从而给供水企业创造经济、社会效益。
1.2 DMA管理区域的划分原则及标准
通过对国内外DMA分区管理的经验总结,在实施分区管理时,至少应遵循的原则有:①分区划分应综合考虑行政区划、自然条件、管网运行特征、供水管理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并尽量降低对管网正常运行的干扰;②一般以三级DMA分区管理为宜;③各DMA分区应是供水稳定且基础资料相对齐全、用水模式变化不大的封闭区域或相对封闭区域;④DMA分区管理应遵循经济性、效益性、可持续性,同时应尽量减少现状供水管网的改造等。
根据英国分区计量经验,DMA分区的标准可分为三种规模,即大型区域(用户数量在3 000~5000)、中型区域(用户数量在1 000~3 000)、小型区域(用户数量在1 000之内)。
1.3 DMA分区管理的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如下。
①规划布局先行,分步实施在后;②DMA分区边界的划定;③进行DMA区域封闭性检测,确保通过“零压力测试”;④DMA分区流量计的选型、安装及远传抄读系统的建立:⑤进行DMA分区内水量平衡分析;⑥监测管网压力及夜间最小流量计分析;⑦精准定位、查找漏点及修复;⑧区域压力控制管理;⑨DMA区域建成后的精细化管理。
2 工程实例
2.1 项目实施情况
某东南沿海县成立于2010年,下辖三镇一乡,区域面积约219 km2(包含海域江域滩涂)其中陆域面积约200 km2,人口约22.8万人。建区之前,该区域各下辖镇、乡均有独立的小型供水企业,各水厂制水工艺落后,供水规模较小,供水体系较混乱,供水管网未经规划且老化严重。建区之后,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2011年由相关单位联合出资组建某东南沿海县级供水单位,以理顺区域内供水体制,完善供水管网建设。近年来,随着区域路网建设不断完善,供水管网敷设力度不断加大,供水体系日趋成熟,新增用水户数量呈逐年稳定上升态势。
受当前供水格局所限,东南沿海某县级供水单位尚无自有水厂,区域供水以外购供水量为主,仅一条DN800主供水管由市区某加压泵站出厂、经后渚大桥、引至该区域范围内,供水能力5万m3/d,出站压力常年维持在0.52 MPa左右,DN75以上管线长度约350km,系典型的单水源供水方式,区域内供水管网以枝状分布为主,未来保留主供水管网形成环状分布。实施DMA分区管理前,公司产销差率居高不下,年平均30%左右。为解决产销差率高这个老大难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依托区域供水管网拓扑结构,2016年初公司提出“分期实施,逐步细化”的方针,实施DMA分区管理方案。
在开展DMA分区管理前,应对区域的供水管网进行全方位的探测后,绘制出详实的供水管网分布图,并对用户分布及用水情况、规模进行调研。经研究决定,分两期安装口径DN100~DN1 000不等的DMA分区流量计:一期工程安装一级区域计量总表共计11只,二、三级区域计量总表共计19只;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细化加装二、三级区域计量总表共计58只,各分区均通过“零压力零流量”试验。
同时,为节省工程造价及最大程度降低安装流量计时造成的停水影响,公司规定口径DN300及DN300以下计量总表采用管段式超声波水表,口径DN300以上计量总表采用插入式超声波水表(不停水作业)。每只DMA分区计量总表均安装远传装置,将水表流量、管网压力等数据实时传送至远传管理平台,实现流量计量及管网压力的实时监测。经测算,DMA分区管理实施工程总投资约400万元。
2.2 DMA分区管理实施后的实效分析
2.2.1 DMA分区夜间最小流量监测
DMA分区管理流量计安装完成后,公司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定期数据分析,通过定期不间断对各级DMA分区计量表进行夜间最小流量检测、分析,一旦发现数据异常,立即通知测漏队伍主动查漏和定位漏点,及时进行管道修复。
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杏田路DN200计量总表夜间最小流量长期稳定在8~9 m3/h,该总表表后服务用水户共395户,参考国内夜间最小流量分析的经验:凌晨4:00~6:00,居民的夜间最小用水量为3~4 L/户·h,计算出杏田路DN200计量总表夜间最小流量合理值应为1.18~1.58 m3/h,数据明显偏离,通知测漏队伍主动查漏和精确定位漏点,及时进行管道修复后,该总表夜间流量下降并持续稳定地保持在1.20~1.80 m3/h,该DMA分区内管道运行正常。仅该DMA分区内供水管道漏水点修复后,流量下降约8.0 m3/h,折算现行水价标准2元/吨,每年为公司节省近14万元水费,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图1 杏田路DN200水表计量
2.2.2 DMA分区的压力管理
除了对夜间最小流量的分析,工作人员还对管网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及调控。根据各DMA分区管网压力、用户分布情况、用水规模及高程分布等实际情况,在满足用户用水的前提下调控管网压力,以减少爆管产生概率及降低夜间最小流量。
2.2.3 DMA分区管理前后产销差率的变化
通过对实行DMA分区管理前、后,公司历年产销差对比表,见表1。可以看出2016年建立DMA分区管理以来,东南沿海某县级供水单位的产销差率呈逐年下降,并保持持续稳定态势。仅从DMA分区管理投资成本考虑,三年即可实施成本回收。因区域内尚存在较多老旧管道,下一步公司将制定管网改造计划,相信待改造之后,结合DMA分区管理的精细化,公司的供水产销差率降进一步下降,管网漏失率也将持续稳定地降低,最终达到国家允许范围内。
表1 历年产销差率
3 结 论
实践证明在某东南沿海县级供水单位建立DMA分区管理后,对实现持续性降低产销差率、均衡供水管网压力、减小管网事故发生率、提高供水安全性等方面有着显著效果。DMA分区管理即为供水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又为建设节水型城市做出重要贡献。但DMA分区的建立也存在增加管网末梢水等问题,需供水企业制定管网末梢定期冲洗方案,以改善管网末梢水水质问题。
[ID:0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