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支护对地下综合管廊防水影响探讨
2020-12-01岳琪栋崔晓刚
徐 俊,岳琪栋,崔晓刚,杨 迪
(1.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投资分公司,北京 100043;2.南京江城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0)
0 前 言
城市地下管廊的建设不仅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还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1],有效地解决各种管线维修、扩容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热点和衡量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谢亮等[1]对综合管廊工程防水技术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从结构自防水、防水层施工、施工缝及变形缝防水、对拉及节点防水等方面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了重点阐述,提出了防水工程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给出了预防和处治的实践经验。李永盛[2]根据上海金穗大楼二层地下室钻孔灌注桩的监测,探讨了钻孔灌注桩加钢筋混凝土支撑作为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规律和受力特点。熊昌、周小松[3]结合实际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介绍了无肥槽施工技术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本文以某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为依托,结合实际施工数据,重点分析灌注桩支护结构对管廊防水保护的影响。
1 工程概况
某综合管廊建设工程为双舱干支混合综合管廊,舱室净尺寸分别为3.3m×2.1 m和3.3 m×3.6 m,管廊结构总宽6.8 m,总高4.15 m,覆土厚度大于3 m。围护结构采用灌注桩支护开挖方式。位置见图1。
图1 临近地铁位置图
1.1 基坑支护施工
基坑支护主要为钻孔灌注桩、桩间注浆止水及挂网喷浆构成,采用φ800灌注桩间距1 000 mm进行支护开挖,桩间注浆采用袖阀管后退式分段注浆施工,注浆孔间距为1 000 mm,注浆至围护桩桩底以下3 m。结构材料见表1,灌注桩支护标准平面图见图2。
表1 基坑支护结构材料表
图2 灌注桩支护标准平面图
因距离地铁21 m,在地铁维护影响范围内,支护与主体结构之间采用“无肥槽”施工技术,支护结构与管廊主体结构间仅留100 mm做桩间防护处理,如图3所示。
图3 管廊建成剖面图
1.2 管廊防水施工
1)管廊外防水:喷涂橡胶沥青防水涂料、HDPE模。
2)主体结构自防水:C35混凝土、抗渗等级P8、粗骨料最大粒径小于40m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P·O 42.5,变形缝处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闭孔泡沫板及全断面注浆。
3)管廊内防水:水泥基渗透型防水涂料。
防水材料及规格见表2,防水结构示意见图4。
表2 主体结构防水材料表
图4 主体结构防水示意图
2 灌注桩支护对管廊防水的影响
灌注桩支护结构减小了土方开挖、运输、回填量。以支护工程挂网喷浆面作为管廊外墙外模板面,管廊侧墙与支护结构“0”距离接触,能够避免因回填不实造成的地表不均匀沉降问题,也对长期防水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2.1 基坑支护结构对管廊侧墙、底板防水的影响
钻孔灌注桩、注浆止水帷幕、挂网喷浆施工形成的支护结构在管廊开挖、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起到止水作用,在管廊后期防水维护中,成为了管廊外防水、管廊自防水、管廊内防水外的又一道屏障,能够有效地减小管廊防水的“压力”,也有效地减小管廊底板集水坑汇水速度。
2.2 基坑支护结构对管廊顶板防水的影响
如图3所示,支护结构与管廊顶面存在7 m的高差,由于支护结构的阻挡,进入管廊顶面的水分不易排出,长期运营维护过程中容易产生雨水积聚,对管廊顶面的防水产生不利影响。
2.3 基坑支护结构对管廊整体防水的影响
在存在车辆荷载、周边开挖等扰动荷载作用下,两边的支护结构在荷载长期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变形,管廊主体长期运营维护过程中因为支护结构挤压,造成主体结构产生裂缝,影响管廊防水效果。
3 结 论
1)灌注桩支护结构与管廊主体采用“无肥槽”施工技术,对管廊侧墙及底板防水有利,对管廊顶板长期防水不利,需增加管廊顶板排水措施。
2)在管廊下穿道路时,支护结构与管廊主体结构间应留有安全距离,避免支护结构因荷载作用挤压管廊主体,造成结构裂缝。
[ID:0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