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地域文化在县域旅游规划中的表达
——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为例

2020-12-01万艺玮

四川建材 2020年11期
关键词:藏式县域景区

万艺玮

(长江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1 当前县域旅游发展趋势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行业之一,伴随着全球旅游行业的腾飞,我国进入了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阶段。县级区域作为我国行政区划的一个基本单位,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格局中是一个重要的层次,从旅游活动产生和客源市场来说,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源泉,从市域乃至更大区域的旅游发展格局而言,县级区域旅游承上启下的集中发展动力[1]。

2 地域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2.1 基本含义

在大众人群的理解中,地域文化是与本土文化相关的,但其实,地域文化是集社会综合因素的表现。一切决定旅游区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显性和隐性因素,都可以被列入地域文化的范畴[2]。笔者认为是指在某一地域内经过长时期的积累所形成的包括历史遗迹与人物、物质文化生活形态以及具有一定特色的民俗风俗、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内容。

2.2 地域文化在旅游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文明古国,众多传统建筑和民俗风情发展历史悠久。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的文化总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在县域旅游的实际发展中,将传统文化与旅游建设相结合,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县域旅游的发展,也是县域旅游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途径。地域文化对人们的精神追求也有着导向作用,是人们对文化的精神层面上的追求。能有效促进旅游业经济增长,同时实现文化的传承。尽管近些年来县域小范围内的旅游人口有着较大的上升趋势,也有效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对县域旅游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例如,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而盲目效仿照搬,没有尊重和保护自然、破坏生态环境等。县域旅游规划的精髓应该体现在该地区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上,如果没有地域文化,县域旅游将失去灵魂和活力。做到尊重和传承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与县域旅游规划相结合,才能够在保持传统文化魅力的基础上,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3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表达的旅游规划要点

3.1 挖掘地域文化符号

3.1.1 凸显建筑形式

旅游景区建筑需要具有时代性与地域性特征。面对旅游景区建筑设计,可以采取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有保留地采取拆除、改建、修复进行设计。在景区特色历史建筑保留修复的过程中,可以找权威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团队进行修缮,这样能在最大效益下保护传统建筑,同时也是对历史印记的延续。

3.1.2 地区特征和标识

在旅游景区空间设计中,景点特征和标志至关重要,如水域、树木、山地等,对于这类标志性景观元素,可以尝试应用其中。比如,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通过建设干栏式竹楼,与周边景观元素结合,通过用途以及造型差异区分建筑功能,适应当地气候,贴近自然,方便展现傣族民俗风情。

3.1.3 合理布局景观植被

植物作为地域文化特色重要的元素之一,在旅游规划设计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旅游景区合理布局的过程中,要对景观植物类型进行现场观察布局,应用加减法相关原则,设计出具有景区特色的植被景观。还可以结合实际需要,把不同种类的植物分配管理,打造出稳定的植物生态系统。还可根据当地植物的季相变化,将不同花期的植物进行搭配种植,通过感官沉浸式体验,营造具有当地独特时序性的自然植被景观。

3.2 保留与提升

在对县域旅游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尽量保持地区原有的传统风貌,传承地域文化,然后从现代新科技角度出发,对硬件设计进行提升,以此来丰富旅游景区的娱乐活动。对于传统的建筑材料,应尽可能选择与自然环境协调的本地材料,通过保持具有地域风貌的材料,形成风格统一的建筑。对于旅游规划范围内设施比较落后、环境较为不好的区域,在尊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建筑物、构筑物的保留、整治、更新,增添与当地建筑特色相符的基础设施等措施,在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同时展现出了旅游景区应有的服务设施。

3.3 发挥地域色彩

旅游景区的颜色对人们的视觉感知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应该创造良好的色彩环境,比如,藏式建筑中常出现的红色、白色、黄色和蓝色。在生态的农田景区和自然景观中,利用植物不同季节的颜色特征,可为游客营造出不同的色彩感受。比如花海牧场在四季展现不同的色彩景观,农野梯田用层层叠叠的梯田使地域色彩更有层次感。在各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中,都会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色彩,色彩会对人们视觉感官产生较强的冲击力,民俗色彩所形成的景观对人们会产生共鸣的亲和力,能够效展现出旅游景区独特的魅力。

4 山南市琼结县旅游规划地域文化表达实例

4.1 现 状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旅游资源单体总量较大,类型丰富齐全,人文旅游资源占据绝对优势,自然资源相对较少,景区特点见表1。

表1 琼结县主要景区类型及特点

4.2 地域文化的构成

琼结县的地域文化包括传统藏式建筑文化、吐蕃文化和民俗文化三部分。

4.2.1 传统藏式建筑文化

琼结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的琼结河谷地,县域内有保持传统特色较好的村落与庄园。目前,村落现存的传统建筑风貌完整度较高,如雪村。现状雪村沿村主路两侧民居建筑风貌保持较好,沿街立面富有变化。寺庙与庄园大多建筑形式尚在,壁画装饰依旧可见,整齐的石砌墙面上有雕花石刻,优美的藏式木门楣被雨水淋得斑驳发白。

4.2.2 吐蕃文化

琼结是吐蕃故都,藏文化之源。琼结镇集吐蕃历史文化与达赖喇嘛宗教文化特色于一身,完整保留了青瓦达孜六宫废墟遗址、金城公主衣冠冢、琼结宗堡,五世达赖故居、奴玛泉、达娃卓玛故居、雪村古村落等西藏历史文化资源,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西藏不同政权下的生活状态,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

4.2.2 民俗文化

在琼结县下水乡有一个比宾顿白面藏戏还古老的传统舞蹈——“久河卓舞”,流传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在每当有重大节日的时候,琼结县农牧民都会跳久河卓舞去庆祝。在琼结县,还有最具人文情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宾顿巴”藏戏。“宾顿巴”有“西藏第一个戏班子”之誉,有记载,西藏第一部藏戏正是由其出演的。

4.3 运用措施

4.3.1 藏式建筑形制重生

我国各个地区的县域旅游建设发展过程中,多样化的建筑物类型能够反映地域文化特色,西藏自治区的建设发展往往比其他地区发展进程较为缓慢,缺乏大规模的现代化开发,从另一方面也能够确保独特的藏式建筑在琼结县能够得到更加完好的保存。所以在对琼结县进行旅游规划设计时,应该结合具体的文化建筑资源做出具体的改造或维护设计,并提取琼结县藏式建筑中地域性极强的形态和建造手法,举一反三地作出其他多样化、丰富化的景区建筑设计,以此更好地实现琼结旅游总体规划建设。

4.3.2 吐蕃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多样传承

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应再现吐蕃故都的精神风貌,并结合新建藏王墓博物馆将陈列展示与情景体验、创意文化、古镇旅游、文化演艺等方式有机结合。

地域文化表演产品已成为地域文化旅游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地域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多都有地域文化主题演艺,包括实景演艺(参考《土家女儿会》、《印象刘三姐》)、室内歌舞剧演艺(参考《宋城千古情》、《桂林千古情》)等形式。

目前单一、静态的展示方式被普遍弃用,情景规划和体验设计受重视。目前国内大量地域文化旅游目的地都普遍意识到了情景规划和体验设计的重要性,告别了单一、静态 的展示模式。情景体验可以增强旅游客人的参与意识,使游客在体验旅游项目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碰撞,获得精神文化感知。

将地域文化旅游资源与当地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相融合是大势所趋。发展地域文化旅游,不仅是地方文脉的发展,更是有机地整合地域文化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例如,通过与自然资源与民俗资源的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产生叠加效应,保证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充实旅游内容,吸引更多游客增加人流量。

主题地域文化游线串联不同景区景点,以热带冷促发展。以特定主题串联不同景区景点,组成主题游线。首先,整条游线的内容要明确,以吸引不同细分市场的人群;其次,通过不同类型的产品,使这个主题的表达更具完整性;最后,以点带面,将不同热度的景区、景点都带动起来。

5 结 语

县域旅游规划是综合性的设计,应在整合当地文化特色,充分展示琼街县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资源,实现藏式建筑形制重生与吐蕃文化民俗文化的多样传承,同时也要尊重本土文化的设计,对地域文化特色做好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旅游设施规划,这样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旅游景区环境,全面体现琼结县独特的文化风貌。

[ID:010513]

猜你喜欢

藏式县域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藏式”年味:“洛萨扎西德勒!”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藏式碉房建筑形态与装饰色彩研究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