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高校法律援助的完善与发展探究

2020-12-01徐小洁

法制博览 2020年31期
关键词:法律援助社团机构

徐小洁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2

一、法律援助的概述及发展现状

(一)高校法律援助的概述

所谓高校法律援助是指以高校法律专业的师生为主体向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新时代高校法律援助有法律诊所和法律援助中心两种形式:

法律诊所一般是由法学院法律专业的学生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及法律咨询服务;而法律援助中心则是由志愿者自发的形式,有固定的办公地点,由志愿者轮流值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高校法律援助的设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法律课程实践的机会,还能够更好的利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二)高校法律援助的发展现状

1.以高校法律专业的学生社团为组织的运行模式

高校法律援助是以法律专业的学生社团自发形成的法律援助组织,最为常见的就是以社团为主体的组织,由于社团组织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以社团为组织的法律援助大多数都是以法律社团进行命名。社团给予法律专业的学生较为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积极的创造性。但由于法律援助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对提供公益性的法律援助的服务性也较高,这难免会给高校社团在开展法律援助时因专业和经验方面造成诸多的限制和困难。

2.以法律援助中心为组织的运行模式

在高校的法律援助中心的组织中大多数的高校是以法律援助中心来命名的,以法律援助中心为组织的运行模式中,高校法律援助中心要求法律专业的学生需要在有执业律师资格的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并给出解决方案的服务。高校法律援助中心与高校学生社团相比更具专业性和规范性,从目前现有的高校法律援助的发展来看,高校法律援助活动针对不同的行业领域设置了专业的法律服务业务,呈精细化的发展趋势。

二、高校法律援助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下我国公益性法律援助工作大多数是由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在积极承担着这一项重任,但高校法律援助在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高校法律援助的定位不明确

由于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没有设立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备案的管理机构及部门,造成高构法律援助无法依据规范条款进行合法注册。目前,法律援助工作多数是由法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法律援助工作,在面对诉讼案件时,法院对于学生代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不予认同,这种现情导致高校法律援助工作难以直接参与诉讼,严重阻碍了高校法律援助的发展。

(二)法律实践课程有限

高校在开展法律实践课程的限制也在影响着高校法律援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案例有限。法律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的案件大多数是通过实践课程得来的,这与实际操作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二、课时的限制。由于实践课程设置的课时有限,无法让每位同学都能够切实得到锻炼;第三、学生流动性较大。由于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受学期限制的,造成学生的流动性较大,从而不能很好适应流程复杂和长期案件的学习和处理。

(三)高校法律援助受人员、专业限制

高校法律援助的组成力量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教师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重任,在时间和精力上无形中就影响着教师参与高校法律援助工作,再加之高校教师参与法律援助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也影响着教师参与援助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掌握法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能力有限,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出现难以胜任的现象,而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由于面临着就业或继续深造的压力,很难参加法律援助工作。

(四)案件来源及渠道受限制

由于高校法律援助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及本校学生,由于学生的社交圈仅限于学校及本专业的学生,对于宣传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宣传普法活动也因宣传费用较高、宣传效果不佳等原因而影响着高校法律援助的宣传工作。高校法律援助的资源受限也造成了案件的来源少,势必会影响着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

(五)法律援助资金短缺

由于高校法律援助工作是属于公益性质的,但是在援助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日常杂费及交通费用。有些高校有严格规定,不予接受校外赞助的行为。所以,目前我国高校法律援助的资金主要是以社团及科研课题的经费为主要支撑。但是,在法律援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资金紧缺的问题。

三、高校法律援助的运行及发展模式

(一)明确高校法律援助的诉讼主体

高校法律援助社团和中心因不具备参与诉讼的资格,但是为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使高校法律援助人员有资格成为受援人员的合法代理人:

1.可作为政府法律援助中心的分支机构进行援助工作。采取这种合作的方式较为简单和便捷,仅仅需要和当地具有合法资质的政府援助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即可成为合法的分支机构,这是目前我国高校法律援助机构采取的常用办法。

2.让学生成为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的志愿者。高校法律专业的学生可通过培训或考核加入到当地法律援助机构进行工作,在司法行政部门及援助机构的管理和指导下进行法律援助工作。援助机构可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及考核,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保证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可按规定和业务范围进行援助。另外高校学生也可以通过法律援助管理部门开展的专业培训通过考核后获取代理资质,从而做到可以完全地参与到法律援助的工作中去。

(二)开展法律实践课程——法律诊所

高校可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情况开展法律诊所课程,其目的是使法律援助工作和法学实践教育有效结合,同时也能够提高法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法律援助课程的指导教师可由具有律师资格的教师进行担任,以法律援助接收的案件做为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开展法律诊所课程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法律援助的工作中。

(三)人员的选拔与培养

为了保证高校法律援助工作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需要更多更优秀的法律专业学生的参与,具备良好的法学专业素养是提高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的前提。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应设置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多方位的考核,从而选择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另外,还可以将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进行划分,这样既可以缓解人员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在高年级同学的带领下,学习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和经验。

(四)拓展案源来源及渠道

高校法律援助机构首先要解决案件来源和拓展案件渠道的问题,这也是年轻律师想要立足律师行业的重要支撑。案源的拓展可以利用媒体或互联网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高校法律援助机构是公益性质的、专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服务同时配备的是专业的法律人才的机构。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利用节假日在居住区、火车站或商场等人口较多的区域进行普法活动的宣传;可以利用法治宣传日和权益保护日进行专题宣传工作;还可以通过联系民政局、司法局、社区等行政部门,为需要帮助的贫弱群体提供援助。

(五)建立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

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健康发展需要当地政府全力支持和配合,可由政府设置专项资金用于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的支撑。另外,由于高校法律援工作是具有公益性质的,作为公共事务可以向社会发起捐助或众筹活动,同时还可以通过律师协会、基金会或是自然人进行筹措或募捐,从而建立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为高校法律援助机构提供长久稳定的发展。

四、结语

高校法律援助是国家法律援助事业的重要力量,高校法律援助不仅增强了学生为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公益心,还有效地整合了法律资源,同时有利于法学专业学生积累社会经验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法律援助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在于他们都能承担起自己的工作职能,为社会上的贫弱群体提供了可靠的法律援助服务,为我国的法律援助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法律援助社团机构
缤纷社团
江西在全国首推法律援助“全省通办”服务
法律援助是农民工的刚需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K-BOT拼插社团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论有效辩护在法律援助中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