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特色生态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其法律保护
2020-12-01次仁片多索朗多吉旦增美朵
彭 婧 次仁片多 索朗多吉 旦增美朵
西藏大学政法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虽然国家在食品安全检验以及法律保护上已经下足了功夫,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食源性疾病、制假贩假以及管理不当等,都会引发一定范围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社会恐慌,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分析食品安全现状,找到具体问题所在,并通过法律保护等手段去加强监管,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一、西藏特色生态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一)食源性疾病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食源性疾病指的是由可以通过食物直接进入人体内部的各种病原体造成的,具有中毒性质和感染性质的一类疾病,是当前对人类威胁较大的疾病,同时也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1]。现阶段,虽然西藏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越来越高,但是整体的食品安全预防意识和风险管理还不到位,食品安全宣传也没有落实到实处,对食源性疾病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不足,从而造成了很多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制假贩假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当今食品市场上,食品生产企业的生存环境十分复杂,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不惜铤而走险,制假贩假,造成了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毒奶粉“三鹿”、瘦肉精、假酒等,各种制假贩假问题层出不穷,在巨大经济诱惑下可以说是屡禁不止。典型的制假贩假问题是不按国家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不按规定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掺入有毒有害物质等,这类问题大多发生在西藏城乡结合部或者一些农村地区,多数为无证经营的商家,或者家庭作坊,生产一些市场销路好的食品,打着特色生态食品的幌子,卖给外来游客或者当地居民,获得违法收入[2]。
(三)管理不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为的故意所致,还可能因为食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不当而导致。例如企业没有按照食品生产安全规范进行生产,食品本身的成分设计存在错误,或者生产技术落后,设备老旧等,都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另外,西藏地方的特色生态食品生产企业在进行经营发展时,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会忽视对食品安全检测的管理,检测随意,不够深入,食品安全技术规范不科学,也会影响到食品实际质量,留下食品安全隐患。
二、西藏特色生态食品安全法律保护问题
(一)法律保护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对于西藏特色生态食品安全的保护力度不足,致使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一方面是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混乱,法律关系不清晰,无法很好的进行法律保护。另一方面是当地的法律监督力度不够,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法律解读,不能很好的约束西藏特色生态食品生产和销售行为。西藏当地虽然实施了《商标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3],但由于人们普遍缺少法律意识,自我维权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也都会自认倒霉,不会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二)法制宣传力度不足
西藏自治区在管理和发展特色生态食品时,缺少法制宣传,使得当地的广大百姓普遍缺乏法律维权意识,食品生产厂家也没有对食品安全保护法引起高度重视,没有认识到违法的后果以及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心存侥幸,为了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站在了法律的对立面。西藏的旅游状况良好,并且经济增速较快,但是地区经济差异依然存在,并且十分明显,存在比较严重的恶性竞争情况,部分食品生产厂家或者经销商,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抢占市场,会使用低品质食品冒充高品质特色生态食品,以次充好,降低成本,从而获得高额利润。
(三)执法力度不够
西藏特色生态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存在,主要原因还是执法力度不够,在现行的《商标法》和《绿色食品管理法》实施背景下,正规的企业都能够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行业标准规范生产,保证食品质量。但是,对于一些个人企业和无证经营的商贩而言,法律的颁布与实施影响不大,并且它们流窜生产,藏的很隐蔽,给执法造成一定困难。再加上企业和消费者整体的法律意识薄弱,在具体执行时又没有配套的行政法规,给法律执行造成了一定困难,法律保护实效性大打折扣,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肆无忌惮的生产并销售不合格食品,严重扰乱了食品市场秩序,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西藏特色生态食品安全法律保护措施
(一)强化商户及消费者特色食品安全法律保护意识
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法律保护效果,西藏自治区需要立足于食品安全实际,适当修改和补充现有的法律条例,将法律法规没有覆盖到的点填补上,保证法律保护全面、有效。同时,西藏食品安全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也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当地百姓进行食品安全法律保护宣传,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借助多元化的媒体平台,扩大法律法规宣传范围,增加宣传力度,有效提升商户和消费者特色食品安全法律保护意识。另外,西藏自治区还需要加强对外来游客的法律宣传,帮助其掌握正确分辨正规生态食品和假冒商品的技巧,并公开投诉电话,加强对食品市场和旅游景点的管理,尽可能地避免假冒食品流入市场。
(二)加快生态食品安全立法
针对西藏自治区的特色生态食品安全现状,应该加快特色生态食品安全立法,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力度,提高食品质量检测标准,引进先进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设备和技术,提高检测水平,拉近与国际标准的距离,达到出口水平,有助于西藏食品经济快速发展。因此,西藏自治区还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配套的地方规范、执法标准等,加强对食品产业的监管,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例如规范特色生态食品包装、营销方式等,加强产品质量检查,落实法律保护制度。
(三)加强执法力度
西藏特色生态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为当地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需要联合工商、食品质量检测以及公安部门等,及时制止违法行为,销毁不合格食品,没收非法所得。因此需要严格执行现有的《产品质量法》以及《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加强对特色生态食品的质量检测和生产监督,提高查处力度,定期检测各大食品厂家以及经销商,对生态食品采取重点检测,严格审查其生产日期,包装是否密封良好,是否存在添加剂等,加强执法力度,全面提高特色生态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可以安全食用。
(四)强调过程管理
西藏特色生态食品安全法律保护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着重强调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保证法律保护措施得以高效落实,起到相应的作用。首先要根据食品安全现状进行立法,补充法律条文,明确管理目标和方向。其次要注重细节管理,做好定期和不定期的日常检查和抽查,对生态食品进行重点关注,提高管理意识。最后要做好全局管理,充分发挥出百姓的监督作用,公开举报电话,鼓励百姓积极反映违法行为,让不法商家无处可藏,及时得到清理,营造绿色、健康的食品环境,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吃到健康食品。
四、结论
总之,西藏特色生态食品安全问题不容乐观,需要有关部门结合现状,找到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办法进行解决。同时需要加强法律保护力度,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保护体系,强化法律监督,全面落实法律执行,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进而保证西藏特色生态食品安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百姓可以吃到健康、绿色的生态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