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强化职业教育学生整体素质培养探析
2020-12-01
(德州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对职业教育学生整体素质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创新性、实践性人才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因此,职业教育高素质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一、强化职业教育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从根本上讲,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和整个社会的进步,无一不取决于人的素质。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立足于世界之林,迎接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必须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人力资源素质。21世纪,中国进入新时代,强化职业教育学生整体素质培养,让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能工巧匠,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其重要性、迫切性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其次,一直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青少年一代的争夺,他们把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的妄想寄托在中国青少年学生身上,颠倒黑白,蛊惑人心,蓄意挑起动乱、暴乱,妄图打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达成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再次,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知识传授为主,过分强调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尽管近年来职业教育在加强实践性教学和学生技能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侧重于智力和知识培养,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忽视了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及创造意识,使本来就普遍厌学的职业教育学生更无心向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大多数表现为理论上头头是道,实践上循规蹈矩,只能从业,不能创业;只会模仿,不会创新,缺乏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由于德育教育的缺失,个别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由于忽视学生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个别学生缺乏坚忍的意志、拼搏奋斗的勇气和集体主义精神,产生性格偏执、自我膨胀、意志消沉、抗诱惑能力差等各种心理障碍。
二、强化职业教育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措施和方法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学生整体素质培养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具体的“九要”。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认真落实,按照素质教育的原则要求,结合职业教育工作的实际,从几方面培养职业教育学生的整体素质。
1.重视政治素质教育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培养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远大、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砥砺前行,牢固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坚定信念,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使学生明辨是非,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教育学生比学习、比成绩、比进步,不要比吃穿、比玩乐、比享受;要牢记“崇德启智,励志博学”的校风校训,恪守爱国、诚信、务实、自律的法则;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努力做一名有志、有德、有为的青年,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强化专业素质教育
坚实的专业知识能力是职业教育学生走向社会、站稳脚跟,进而开拓创新、成才立业的根本保证。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专业素质、达成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三种知识和能力: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即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的能力;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并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善于不断接纳新知识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这几种能力,必须摒弃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针对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应教育引导学生明了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要感恩国家,感恩社会,珍惜青春时光,奋力拼搏,下苦功夫,学真本领。在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培养认真、严谨、务实的精神,坚持学以致用,加强实践锻炼,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刻苦努力,练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3.加强身心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的本质特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能力。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绪、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全的人格。面对激烈竞争不畏艰难,勇于进取,遇到挫折和失败不怨天尤人,颓废自馁,历练荣辱不惊、不折不挠的心理素质。要教育学生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学会独自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学会独立思考、理性思考,培养质疑能力、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实现的能力,做到从容自信、慎思明辨,对自己、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真正走向成熟;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意和挫折,在风雨中历练,在困境中自强自立,坚定不移地追逐自己的梦想;要教育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勇于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科技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开阔胸襟和视野,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走正确的健康成长之路,成为既有学识,又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要完成十九大报告的这一历史使命,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责无旁贷,为此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教学生大国工匠精神的培养。
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大国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意识,消除对技术和劳动的歧视,纠正对职业院校和职教学生的偏见,营造平等尊重的社会氛围,同时要大力提高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从社会制度层面来提倡工匠精神。只有全社会齐心合力,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才能真正出现大国工匠,真正把中国从制造大国打造成制造强国。
从职业院校本身来说,一是在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当中,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二是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通过自身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来引导学生,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三是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要改革专业课教学中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方法,重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实习,现场感受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等崇高的职业道德。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突出学习劳模、崇尚劳动光荣、爱岗敬业等主题,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养成工匠精神。
5.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调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抢抓科技创新制高点,依靠科技创新走上世界科技强国之路。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兴起时期,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新时代,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真正培养21世纪急需的创新、创造性人才,真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发挥。二是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积极开展校内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定期在企业及有关单位的见习、实习,与产业联合,建立学生长久教学实践基地,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和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实践中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三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比重,开设创造学等课程,丰富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扩大其知识视野,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以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四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以项目化的运作手段,鼓励和提倡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学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由学生自拟题目,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并选派教师指导。通过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举办多种不同层次的学术报告会、科技论文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手工制作大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肯动脑筋、勤动手的思想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结语
未来属于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关心支持青年一代的成长,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新时代,职业教育学生必须具备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精深扎实的学识能力、健全高尚的人格素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和重托,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