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2020-12-01李乐
李乐
(河南省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新乡 453000)
1 发病原因
细菌感染: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梭杆菌与节瘤拟杆菌引起的。饲养员饲养不合理,羊只蹄部抵抗力会减弱,可能会感染坏死梭杆菌;节瘤拟杆菌为羊腐蹄病的原发性病原菌,虽然造成的炎症损害较为轻微,但是该病菌可以产生活性较强的蛋白酶消化羊蹄角质,使其对蹄部表面及基层造成损伤,该病菌与坏死梭杆菌共同作用,造成羊只蹄部损伤[1]。
饲养管理:饲养羊群时周围环境较为潮湿,养殖场地卫生环境较差,地面常年积水,若不及时清理养殖场地的各类垃圾及排泄物,会使得羊蹄角质发生软化,如果羊只在今后的活动中蹄部触碰到尖锐硬质物品,极有可能导致蹄部出现破裂现象。饲养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这一状况,羊只破裂的蹄部会浸泡在湿润的、被污染的养殖场地的土壤中,致使蹄部产生缺氧反应,受到污染,从而导致羊只患上羊腐蹄病;饲养羊群时饲养员要注意对饲料进行营养搭配,如果羊群饲料中钙磷铜等元素搭配失衡,会导致羊蹄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变形,致使蹄部角质疏松,更易感染细菌;羊只在活动时若蹄部被树枝树杈、铁钉、石子等戳伤,病菌还有可能从伤口进入从而使得羊只发病。
2 临床症状
羊腐蹄病是一种传染病,没有固定的发病潜伏期,一般为1~14d 不等。发病后立刻显现出临床症状,病羊在活动时出现跛行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坏死部位组织出现特征腥臭味,同样出现的还会有伴随的蝇蛆症。患病羊只喜卧躺或者借胸部或膝部着地休息,这样会导致羊只局部脱毛、产生溃疡,伴随而来的还会有羊只两腹侧肋处发生蝇蛆症[2];患病羊只后肢蹄部感染后不能进行配种,母羊不能进行负重;虽然羊蹄部检查时除较为明显的羊指、趾间皮炎等相似皮炎之外,无其他病例症状,但是感染还可能发生在不易察觉的羊蹄部细小的凹区,若是饲养人员较为粗心,则找不到发病源头,这种亚临床症状疾病携带者处于潮湿环境中,污染区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并污染养殖场地;羊腐蹄病发病晚期会使得感染部位波及蹄基质、羊蹄受伤部位发生脱落,蹄底及蹄踵表皮坏死,角质分离,最终损害蹄壁外层。
3 防治措施
3.1 预防管理
饲养人员新购入的所有羊只应该事先检查并隔离观察一个月,反复检查后才能混群;如果某车辆运输过腐蹄病羊及其它传染病羊,饲养场主需要对该车辆及相关设备清洗消毒后才可将其用于运送健康羊;饲养人员在选择羊舍时,可以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干燥的地方,排水系统良好,过于潮湿或者是地势凹陷的地方并不适宜建设羊舍;待到潮湿雨季,饲养人员应该尽量保持羊只蹄部干燥;羊群卫生要定时清理,积粪要及时清除,预防污染;注意羊舍内不要有尖锐木屑、钉石,防止羊蹄被刺伤;羊群饲养密度要适宜,是为了防止羊群因为过于拥挤而造成踩踏事故,从而致使羊蹄被踩伤引发羊腐蹄病;在饲料选择上,饲养人员要确保羊群摄取营养平衡,添加多种微量元素,放置羊专用舔砖,帮助羊只提升抗病能力;需要定期对羊群进行修蹄,在发现羊蹄蹄部出现外伤时,要抓紧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和扩散,羊舍要定期用氢氧化钠、戊二醛、聚维酮碘等药物进行消毒处理,为羊舍定期消毒时,需要注意及时的有意识的去交替使用消毒药物,每月消毒处理进行1~2 次。
3.2 治疗方式
发现病羊后要及时隔离,具体分析疾病发展情况后再对病羊进行对症治疗。对病羊的治疗需要合理搭配抗生素,做好护理强化工作,直至确认羊只恢复健康才能混养。药物治疗时,可以对患病羊蹄部位进行药物冲洗(选取20%硫酸锌溶液或10%硫酸铜溶液),相关治疗人员再对病羊蹄部做修剪整形,去除蹄部腐烂组织,后用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待患病羊蹄部晾干之后,向凹陷处填充乳剂(即选取含有5%碘酊棉球或20 万IU 青霉素,用5mL蒸馏水有效溶解后,再向其中添加50mL鱼肝油搅拌后所得乳剂),后进行包扎处理;若羊蹄腐烂程度较深,在完成上述治疗状况的前提下,还需要用液氮对患病羊蹄处进行冷冻处理,每日定期更换药物,做好护理工作[3];饲养人员需要同时准备好内服药物,取白芍,陈皮,甘草,白芷,金银花等药物加水煎煮,给病羊灌服2 次/d,直至病羊痊愈。
4 结束语
羊腐蹄病防治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事先明确病症来源,具体分析病羊临床表现,有针对性提出合理有效的羊群防治措施,并在羊群管理中做好科学防治工作。羊腐蹄病是一种传染病,如若出现发病病例而防治不到位,或者根本无从下手,羊只会萎靡不振、精神欠佳,活动时食欲下降、从而导致羊群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病症。及时有效地做好科学防治工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提升羊群防治成效,可以帮助饲养场主实现羊群收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