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策略
2020-11-30马日亚·艾山
马日亚·艾山
【摘要】在现代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问题,每个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都进行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在小学教育阶段中,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在音乐课堂中,合唱是小学生参与度极高的一种唱歌类型。合唱既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也能培养和锻炼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合唱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的音准更要有完美的情景表演。
【关键字】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
合唱作为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表演形式之一,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要求学生有足够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对音准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合唱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同时也在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对情感的感知力。所以,针对小学生进行合唱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合唱对于小学生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学生能够掌握合唱技巧。
一、欣赏歌曲来培养兴趣
各种新奇的事物均能够吸引年龄较小的学生,曲风简单明快的歌曲能更快的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所以为了提升学生对合唱活动的主动性,可以在开展教学前,向学生播放一些节奏明快简单合唱曲目。最好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到合唱的独特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合唱产生兴趣,为接下来的训练做好铺垫。
例如,可以让学生欣赏国外优秀合唱团奥地利维也纳合唱团演唱的舒伯特脍炙人口的《野玫瑰》、《鳟鱼》、《小夜曲》,悠远唯美的苏格兰民谣《绿袖子》等作品,国内优秀合唱团中国银河童声合唱团演唱的《让世界充满爱》、《蓝色多瑙河》、《我爱银河》等作品,让学生多接触优秀作品,从优美动听的作品中受到感染,从而对合唱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并形成爱好,学生就会产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训练的效果才能更好。
二、有趣简单的基础训练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于音准的把握不太成熟,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还是要对学生的音准进行强化训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对理论知识无法彻底理解,所以由教师对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便于学生的理解。而合唱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对音准的把握,也是学生锻炼自己声调协调能力的好时机。在低年级的合唱课中,学生通过对唱与接唱慢慢对合唱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而在高年级合唱课中,则是要求学生分声部进行演唱。为了调动高年级学生对分声部合唱的兴趣,可以欣赏一些多声部的合唱歌曲,让学生对声部和和声之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声部带来的不同情感触动。
例如,在学习《幸福拍手歌》时,可以通过拍手、跺脚、拍肩膀及握手等动作来加强音感。对于没有基础的小学生,可以通过合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发生方法及正确的节奏感觉的培养来提高学生对音乐合唱的兴趣。
三、多样严谨的训练方法
在合唱训练之前,学生最重要的是识谱,通过识谱感受不同段落的情感變化。再以小组模式进行对唱,对唱有助于学生之间协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指正学生的音准问题,否则在合唱过程中会因为某一个人的音准打破整体的协调性。考虑到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在学生兴趣减弱时及时的对教学方式做出改变,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一直在课堂上。
例如,在学习歌曲《茉莉花》时,教师可以先分好声部,根据不同声部进行集中训练。因为茉莉花的曲调为合唱中的高声部,是大家都熟知的曲调,所以便于掌握。在合唱时,其他声部可能会跟随高声部跑调,所以要针对其他声部进行加强训练。当每个声部都掌握了自己的旋律之后,再进行合唱练习,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声调及音准的掌控力。
四、分角色的辅助训练
在针对小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根据小学生的特性,可以采取分角色演唱的方式辅助训练,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歌曲的风格,设计不同的角色,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演唱表演。
在学习《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根据故事情节设计渔夫、金鱼和老太婆三个角色,由学生扮演并演唱其中的歌曲及表演故事情节。通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制作表演道具的方法来吸引更多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而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表演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表演的优缺点,学生在参与后,可以提升同学之间的配合度,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和想象力、表演力。
五、实际情境的演唱训练
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可以利用五一、六一、元旦、十一、教师节等节日给学生创造实践表演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合唱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水平,在课余时间,教师要不断督促学生训练,通过合唱表演来检验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年级或者本校内的合唱比赛。学生的选歌也很重要,要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如《保卫黄河》。在训练时,向学生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歌曲背景,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歌曲所想表达的情感。学生在了解与训练过后,上台表演,利用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感和训练时的状态赢得比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也可以坚定学生对合唱的热爱。
结语
根据小学生的天性和年龄,以培养兴趣为首,通过有趣简单的基础训练、多样严谨的训练方式、分角色的辅助训练和实际情境的演唱训练来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由此看来,小学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更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合唱所具有的独特感染力和魅力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比较特殊的音乐类型,通过合唱教学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王学儒.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天津教育,2021(24):140-141.
[2]刘新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8):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