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感悟
2020-11-30赵佳娜
赵佳娜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备课对于我来说太重要了,记得刚工作时因为对所教内容不熟,每天备课几乎都要到十一二点,可是还是问题重重。只是会做会讲,还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所以经常上完了课觉得憋屈,怎么我这么努力学生就没听懂呢?后来学校提出的三环节备课要求切实的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获益良多,尤其伴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这种憋屈的感觉越来越少了。
首先个人充分备课,通过查阅备辅资料和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每节课的目标、重难点,讲课内容,讲课方法,还包括如何引入和预设的问题,在个人备课时有时还会遇到不懂或拿不准的问题以及教法上的疑问,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听老教师的课进行弥补,还有些是需要在集体备课时请教老教师或者和同事们共同探讨的。
其次集体备课中,通过中心发言人的讲解确定讲课进度、内容、目标、考纲要求、注意事项等,自己再根据情况补充。并在每节课的备课中确定不同层次班级的不同讲课和评价以及作业的不同要求,当初为了走班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文理兼顾,实验班和普通班兼顾的情况,所以我们更要区别对待,每节课都要两三种处理方式。 并根据不同班级探讨如何引入,例题如何配备,习题如何整合,怎样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主性探究和学习等,尤其赵主任和李峰等老教师会把上课的经验和学生遇到的问题拿出来和我们分享,让我能在课前对学情有总体把握,到实际上课时才能更加自如掌控,记得有一次讲双曲线定义时,拉锁画图实验很难在黑板上演示操作,用电脑又不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我们都很挠头,但是主任在实验班讲课时,学生随机想到用校服拉锁和白纸做实验对我们的启发很大,这是我们没想到的,既就地取材又直观好理解,校服人人有,真是好主意,所以我们在其它班上课时对没想到的同学也让他们用同样的方法,教学效果很好,说实话有时做的好的一节课那种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感觉挺自豪的。事实上,虽然我们有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但我们数学组并不拘泥于此,经常在下课或是自习课时为一些当天上课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感谢老教师对我们的关爱,感谢这种融洽的研讨氛围。
再次个人个性化备课,通过整合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内容,可以清析的把握整体的脉络,从宏观的角度理解每节课的重难点,从学者和教者双向的角度理解每节课的教学方法,进而充分理解教学中的两先两后三最佳,做到学生能自主解决的老师绝不代替,学生小组合作能探究的老师绝不告诉,学生能悟出来的东西才是跟他一辈子印象最深也是掌握最好的知识。但是要掌握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讲在最佳期最佳区最佳机,是要以课堂充分放开,学生思维充分调动的基础上的,可是一个班学生那么多,看问题的方向和角度自然不同,存在的问题更是千奇百怪,这对老师的要求就会更高,如果备课不充分就会存在老师和学生不接轨,思维不对接的情况。这个时候老师一着急就容易自己来解决问题而代替了学生的想法,从而错开了最佳讲授区或最佳讲授机,达不到教学的最好效果。所以要在备课环节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尤其今年我由教代数转教几何遇到的问题更多,昨天讲平面的法向量时因为对学生问题估计的不充分,所以引入的不到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些无谓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良好的问题设置和恰当的引入而规避的。所以听课也是个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一定是听老师怎么讲,而是听学生怎么问,问什么,才能更充分的把握课堂和学生。
课前備的再充分,在课堂上实际实施时也还是会和预期的有所区别和差距的,所以我们回到办公室会抱怨今天的课怎么又没讲完!学生怎么就听不明白呢!可是抱怨之后怎样才能让这样的事情不发生或者少发生呢?想让自己的业务提高吗?那还等什么,反思吧老师!论语都说:学而不思则惘嘛。其实每上一节课后都应该反思,反思得与失,有的课上的精彩,痛快,学生学得明白,那么好在哪了呢?对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借鉴呢,有的课上的憋屈,压抑,学生学得糊涂,那么问题出在了哪个环节上了?以后如何规避从而不犯类似的错误。比如我讲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内容和做题不难,但是如何通过公式的推导要让学生意识到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从而培养类比、迁移和化归的能力,这节课把握了重难点和目标,课堂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然后做例题和练习,当堂课把所有教学内容都完成了,对于这样相对简单的内容就要当堂解决不留尾巴,课上的干净利落,学生也清楚明白,很开心!当然以后类似的课也要这么上。再比如在文科班讲线线、线面成角时,因为担心文科生不爱动脑,所以给学生们讨论合作探究的时间有点少了,虽然学生拿出了解决的办法,可是对于向量夹角与线面成角的关系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有些同学不清楚由来,那么仅靠记忆还是会出错的,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因为数学不是靠背公式背出来的,是要真正做到理解自悟才能会的。经过反思虽然知道下次再教要怎样做最好,但是反思更要让下节课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不是下一批学生。
通过反思我总结了一下教学当中的几个误区,不知道大家都有没有过。
第一,觉得学生不会我就要讲,自己急的够呛累的够呛,学生最后学的效果还是不好,所以要忍住,配合恰当的问题以及适当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其实我们教师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比如前几天为了讲空间向量,我用一下午的时间把空间向量和平面向量对比,寻找区别与联系,思考如何整合二者以便于讲解,通过自己努力终于捋清楚了,那种感觉豁然开朗!我想学生在悟明白学习内容的丝丝缕缕联系后也会很开心吧。
第二,觉得有些知识简单学生就应该会,其实教师的定向思维影响了对学生学情的充分判断,只有让他想、让他说、让他问才能暴露问题,有时看似不可理解的问题,背后一定隐藏着学生在某些知识的学习上的问题,所以不能忽视,一定要找到其原因才能避免下次再犯。当然放的开是要以充分有把握能掌控课堂为前提的,所以备课时要给自己装“一桶水”。
第三,贪多嚼不烂,总想给学生更多的题,如果这些题目不精心挑选,针对性不强,那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就算做一火车也没用。所以要抓住一节课的重点,有针对性训练,当把问题转化为能力以后何愁不会做题呢!
第四,有时偷懒没有把当堂课的优缺点及时总结和反思,过后就忘了,想要自己受益,学生受益,坚持记录和反思吧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