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教学
2020-11-30李祥帅
李祥帅
【摘要】数学课程是小学时期教育教学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较强的逻辑思维能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但是,因为年龄和性质存在局限性,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同时又热衷于游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不集中,制约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保证数学教学具备较强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秉承以生为本原则,不断探索和实践趣味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时期的数学课程教学是学生建立数学基础的关键所在,同时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途径,但是,因为小学生依然停留于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其现阶段无法透彻理解和掌握复杂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注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进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目的。
一、幽默应答,构建趣味课堂
闻名世界地教育家斯威特洛天畅言到:“教育家最关键的,同时第一位的最佳助手是幽默。”在小学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数学知识的授课期间,可以结合学生的答案,通过幽默的语句给予回应,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促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性红获取愉悦感,让数学课堂改变以往的枯燥乏味形象,使其充满欢声笑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设计众多相关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并非每个问题提出后,学生都可以准确回答,一般情况下,往往会出现错误答案,此时教师不能给予学生严厉、不耐烦的批评,同时不能当即否定学生,而是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予学生回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身问题,并及时改正。例如,在“小数乘法和除法”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班级学生设计相关问题:“同学们,23千克稻谷可以产出18.7千克米,你们计算一下200千克稻谷可以产出多少米呢?”有位学生在计算期间将除数与被除数两者的位置相互颠倒了,进而计算出200千克稻谷可以产出245.99千克米,此时教师并未通过严厉的语言一味地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和蔼的说道:“这台碾米机堪称战斗机,竟然产出的米比稻谷还要多,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造米机。”教师如此幽默的应答,学生们纷纷都笑了,那位学生也察觉到自己答案是不正确的,并及时探索自己的错误所在。教师通过这种幽默的教学方式,烘托了课堂教学氛围,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1]
二、妙语导学
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进而导致学生出现畏惧心理。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妙语导学的方式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借助课前几分钟展开导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集中全部注意力,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进而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尽可能运用丰富的语言技能,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科学运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促进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进而保证学生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图形的位置和变换”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通过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存在的美好图案,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础图案拼合成的,充分调到学生潜在的好奇心,进而对本节課教学内容展开无缝衔接,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获取显著的教学成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数学可谓是趣味教学的重要源泉。由于数学课程的学习需要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往往会出现大量附带“问号”的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将“问号”转化为“好问”。然而这一转变环节,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学生会获取一定的成就感以及愉悦感。同时这种情感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的成功。在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后,教师必须注重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到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为学生提供成功机会。例如,在“圆锥的体积”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突破以往“教师示范,教师推导”的单一化教学方式,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验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探究新知识的课堂学习中。例如,为学生提供圆柱和圆锥容器,设计问题:圆柱与圆锥两者具有密切关系,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圆锥的体积占据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为了明确自己的猜想,已经对实验验证产生了探究欲望。[2]
四、通过问题导学模式,提高学生个人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建立多元化思维方式。教师应当积极创新和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思维具备一定的活跃性。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手段,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常情况下,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建立一定的创新思维,并梳理出正确的学习方向。在引导学生提高学习信心基础上,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问题“分数乘法运算的基本规则是什么?分数除法运算的基本规则是什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学生以问题为根本,有助于透彻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趣味教学可谓是对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发挥出了积极促进作用。教师需要不断探索趣味教学手段和方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最佳的趣味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趣味教学,教师必须注重多元化形式的运用。教师可以构建充满趣味性的数学课堂,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和优化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积极、有价值的课程,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高效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保证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莉.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教学[J].新课程,2021(34):102.
[2]陈洁.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教学[J].读写算,2019(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