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发现问题的能力

2020-11-30滕丽勋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滕丽勋

【摘要】以往的一问一答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以往的课堂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积极主动提问的机会。学生好问是普遍存在的天性,学校的教育需要尽可能迎合学生的天性不断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学生通过天性引导,对数学问题产生深刻认识和理解的途径,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现问题能力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的地位逐渐提高,课堂一再是以往的教师“一言堂”。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由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基于多角度分析和思考维内托。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提问往往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注重课堂环节布置是的科学性、合理性。尽可能彰显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切实落实素质教育。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科学运用问题

小学时期的生活普遍拥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并且求知欲望相对较强,教师在落实课程教学引导工作时,需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落实教学内容的科学选用和更新優化,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否可以在课堂学习期间提出具有一定价值性、意义性的问题,需要拥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有助于防止教学引导与课本例题分析出现趋同性,提出探究性较强的问题,利用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落实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进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价值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让学生沉浸其中,是培养和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四则混合运算”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仅仅背诵口诀可谓是十分枯燥乏味。教师可以通过实践生活情境的构建,向学生提出问题:“今年植树节提前,我们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共同种植了300棵树,假如我们市区一共有15所小学,问教师与学生一起种植的树木总共有多少棵?”这一问题最直接、简便的解题方法在于清楚认识题目要素后,学生借助计算机学具进行计算。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你会运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是否可以将你认为最简单便捷的方法分享出来呢?”此时学生会结合题意提出相关问题,有的学生询问教师“我们学校教师与学生加起来一共多少人呢?”“种植一棵树通常需要消耗多长时间?”等等,教师充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学生脑海中出现的问题并非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正确辨别问题的价值性,当计算、研究结果慢慢清晰,学生能够在教学中通过提问方式,主动配合教师展开的教学引导工作。[1]

二、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教师首先需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自己的主场。基于此,需要教师摆脱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进行问题的自主爱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增进师生之间的距离,避免始终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加强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师生感情。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教师避免回避学生的问题,尽管学生的问题存在错误,也要给予积极鼓励,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增强提问的勇气。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质疑的充足时间。在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只有做到真正思考,大胆提问,教师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误区部分在哪里,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让学生透彻理解问题。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仅仅重视答案的唯一性,一般情况下都是秉承记住教师讲解的唯一答案基本原则。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往往会节约大量的时间,然而对学生的自主思考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基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数学成绩随之会得到提高。培养学生较强的发现问题能力,必须注重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的地位,让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我。

三、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强调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经验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注重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深度融合,做到教材的灵活运用,通过学生常见的实例进行教学,如此不仅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帮助学生提高了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例如,在“长方体的体积”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练习题:我们的教室需要进一步装扮,将四周墙壁和屋顶进行粉刷,请你帮忙计算一下需要多少钱?此时学生们争先恐后提出疑问:教室的长、宽以及高分别是多长?粉刷每平方米的墙面具体单价是多少钱?是否需要除去门窗、黑板等部分的面积?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现有的生活经验层面上勇于提出问题,促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然而生活也无法落实数学的道理,培养学生较强的数学知识实践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2]

四、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问题

正所谓“学贵质疑。”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适当的教学引导和点拨,实现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根本目的,至关重要。“观察可谓是思维的触角”,观察是人们掌握新知识内容的关键途径。凡是学生借助亲身观察和思考方式掌握的知识,往往比较牢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帮助学生提高感性认知,然后利用分析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新课知识,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比较中做到自主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圆的周长”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根绳子的一端绑住小球进一步甩转,然后改变最初绳子的长短完成三次甩转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甩转的长短与通过甩转动作而形成圆大小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势必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圆的周长与哪些方面存在关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做到自主发现,实现问题效应。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学生发现问题的策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教学情境等相关活动中做到自主发现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唐秋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J].新智慧,2020(19):109-110.

[2]杨德双.培养小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实证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科幻画报,2019(08):115+117.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