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生命 呵护成长

2020-11-30刘利会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男孩心灵生命

刘利会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关注、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

扣分风波

周一下午,一首欢快的校园歌曲唱过后,孩子们齐刷刷地坐正等待上课,我照例先让班长汇报中午的餐厅检查情况。

“大队委发现李嘉禾没有推上提出批评!”班长的话音刚落,当事同学就站了起来,他挠了挠脑袋,一脸疑惑地说道“我推上去了啊!”“没有推!”班长又笃信地说道。考虑到这个孩子虽然很聪明,但平时确实也有点小迷糊,我示意他坐下,并再次强调离开时一定记得推好凳子,随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

第二天大课间,同学们有说有笑出去活动,只有那位小李同学留在座位上,整个人呆呆的,嘴里一直念念有词。我悄悄走过去,仔细倾听,竟然是“我真的不是故意忘推凳子的。”那委屈、茫然的样子格外惹人心疼。我内心一惊,难道昨天的事还有隐情?我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还未询问,他便已经红了眼眶,哽咽着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忙耐心劝解他,“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可大家都谴责我,一个个不搭理我!”这个十岁的男孩子竟委屈地哭了起来。原来因为班级被扣分,同学们心绪难平,私下里跑去埋怨他,你一句我一句,这个男孩也是被说急了,跟大家争执起来,结果被同学们集体孤立了。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我知道我必须做些什么,为了这个孩子,也为了全部同学。考虑过后,我就如何看待班级被批评召开了临时班会,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是一味地埋怨犯错同学的行为,还是大家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同学们的脸慢慢变红,不自觉地低下头,班长先站了起来“老师,是我们错了,不该一个劲地埋怨李同学。”接着,孩子们接二连三地站起来,检讨自己的错误。“老师,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的!”此时,男孩脸上坚定的神情让人动容。我相信,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会记得今天的这一幕,记得这宽容相待的美好画面。

教育无小事,作为班主任,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孩子,及时察觉孩子的异常之处,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呼唤,积极进行恰当的引导,让其心灵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同时要创造一个抱持性环境,让孩子在试错中获得价值感,获得安全感,从而学会成长,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

新来的转学生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尤其是对于班级里的特殊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体,都应敬畏,都应呵护,都应热爱。

作为班主任,要冷静思考,消除抱怨的情绪,纯净自己的感情,振奋精神,寻找良策。尤其要了解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条件、生活习性、成长因素,才能找准学生出现特殊情况的根本原因。只有教师对他们成长中的“艰难”感同身受,才能从精神到物质给予呵护和力所能及的支持。

班里新转来一个男孩,语文基础极其薄弱,最关键的是习惯极为不好,口出脏话,行为粗鲁,班内同学都排斥跟他相处。我跟其母亲进行了沟通,才知道这是个令人心疼的孩子。一年级时,因父母闹离异,无人关注这个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的心理变化,学习不适,加上当时语文老师的训斥,还有周围孩子的嘲笑,使得男孩对语文课极其排斥,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习惯越来越糟糕。当父母意识到问题严重时,已经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期。听着一个母亲言语中的愧疚和无奈,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不管是谁造就了孩子今日的模样,孩子是无辜的,既然孩子交到了我手中,我就应该尽力去教育好他。从此我对这个男孩更加多了份关注,在就餐时发现他特别爱吃肉,就请打饭的师傅多给他打点肉。结果就这点小事,孩子周末回家就高兴地跟妈妈说“刘老师可喜欢我了,知道我爱吃肉,让餐厅师傅多给我打肉呢!”家长接着给我发来信息,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感谢。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令家长感激万分。学习上,我对他降低了要求,实施分层作业。他爱劳动,我就把班级的接水工作交给他负责。只要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就在班里大肆表扬,善良的同学们纷纷给予热烈的掌声,看着他不好意思地羞红了脸,却更加自信的眼神,再想起家长告诉我孩子在家里越来越爱读书了,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个孩子正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前进,虽然出发晚了點,步伐慢了些,但并不妨碍他最终会绚丽开放。教育不就是一项“慢”的艺术吗?我们的教育就是塑造人、培养人、影响人,就是对学生觉悟的等待。作为班主任,要练就一副敏锐的目光,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着力于长善救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孩子们的心灵。”只有教育与生命同行,尊重、善待、理解、成全每一个学生,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唯有如此,学生才会获得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教师的生命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的美好和丰盈!

让教育触动学生的心灵

“刘老师,吴泽群午休时间因为同学不小心碰了一下,又动手打人,上前阻止他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弄得整个宿舍都不得安宁!”

下午一走进教室,李老师就一脸气愤地来告状。我放下手中的练字本,抬起头看向了吴泽群的座位,只见他低着头,抿着嘴,脸绷得紧紧的,半晌,又偷偷抬起头,瞄了我一眼,迅速又低下头去。这家伙,看来对自己做的事很是心中有数啊!

这个孩子最近是让人有点头疼。父母离异后,因为爸爸工作忙,这个孩子自小跟着奶奶,性格内向偏执,对待周围的人总是存有敌意,认为别人老是跟自己过不去。稍有不合适,就动手还击,甚至动脚踢人。即便事实摆在眼前,明明是自己不对,他也拒不认错,还一脸的不服气。每次都把老师气的暴跳如雷,他却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

估计苦口婆心的劝说或是批评一番效果也不长久,我决定先放一放,晾一晾他。

课间,我带着学生去操场玩“信任背摔”的游戏,大家一听,嗨翻了天,一个个兴致盎然,急不可耐。我刻意把吴泽群和宿舍同学分到一组做“背摔者”,还请他们组第一个演示。只见吴泽群小心翼翼地看了我一眼,眼睛里闪过一丝犹豫,最终按照游戏规则双手抱住胳膊,整个身子慢慢地试探性的往后倒,突然又猛得站直了身。我示意他往后看,三个组员身子前倾,紧紧相握的手半举起呈保护状围着他,他一愣,重重地点了头,然后背过身去,放心地向后倒去。后面三个同学稳稳地接住了他,一阵欢呼声响起,四个男孩高兴地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我把他和那个男孩单独叫到一旁,其实聪明如他,早已猜到了游戏的用意,没等我说什么,他就诚恳地向同学道歉。我摸了摸他的头,什么也没再说。相信此时的他什么都明白,什么都懂得,也相信他会尽可能地约束自己,矫正自己,改变自己。

对于特殊家庭的孩子而言,单纯的学习文化知识或许不是他们心之向往的事,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我们老师要当好“替身父母”,接纳、关注、填补,多方面营造家的温暖,让他们先找到“家”的存在感,从而喜欢上学校。所以,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粗暴地去处理,更不可在一两次的“纠错”失败后便失去信心,以其“不识好歹”而放之任之。之所以犯错,就因为他是孩子,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且在教育的每一个现场里,做好学生的错误可能出现反复的思想准备。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在不断的尝试、体验、提醒、纠错、改错的过程中成长,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懂得自主管理的社会自然人。

学生的教育从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教育这项“慢”艺术实施的过程中,要尤为注意避免空洞乏味、华而不实的说教,教育不需要空话、大话和废话,与其在台上滔滔不绝地告诉学生要珍惜粮食,不如带他们到田间地头去体验收获的不易,或是以身示范将盘中食物吃得干干净净更有说服力。与其喋喋不休地劝说他们要保护环境,不如身体力行,弯腰拾起地上的垃圾,或是亲手植下一株幼苗,伴它成长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所以,最有效、最成功的教育,其内容必须是深刻的、独特的,乃至直抵人心、无可复制的。

“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只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依靠润物无声的浸润,教育才会有效,才会真正促进学生的最优化成长!

猜你喜欢

男孩心灵生命
亲爱的“老男孩”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差不多男孩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心灵小语
瓶中妖怪
男孩J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