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传统文化元素 增强师生人文底蕴

2020-11-30杜杭平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底蕴中华中华民族

杜杭平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其中“人文底蕴”排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文底蕴的培养离不开人文教育,综合实践是人文底蕴培养的一个重要教育载体。本文从“传承传统文化”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开展综合实践过程中增强师生人文底蕴。建议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时必须注重人文底蕴的双边培养与垂范,才能更好地落实与执行核心素养。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人文底蕴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文底蕴”建设引起了广泛地关注。

“人文底蕴” 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从狭义来说指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了解,它包含文史哲技等内容。人文底蕴是促使人们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撑的综合体。因为是“底蕴”,所以它不张扬,往往“润物细无声”;因为是“人文”,所以它对一个人的精神走向有极大的影响,为修身养性输送源源不断的养分。

一、传统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主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等。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是一个包含着诸多类分的综合概念。

二、传统文化元素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增强学生人文底蕴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教师虽不能全懂,但一定要懂其一二,精其一项,方能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进入其多彩世界,了解其文化底蕴,使其深入其境,深入体其魅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目地。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垂范引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找寻。

1.注重“孝悌”文化。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孝悌教育是古代教育的基础,但传统孝悌道德具有二重性: 基本的家庭血亲性质和附加的政治等级性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孝悌道德,要把继承传统美德与发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其本质是“生命的互相尊重”。

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而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逐渐迷失,学生心中的价值观、亲情观正在逐渐地淡化,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坚定地树立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回首孝文化,肃清其附着的污泥浊水,找出其相通之普遍价值。如此,方能让学生的心田有爱才有情,有情才具德。

2.笃行“忠信”文化。

“忠信”意即忠诚信实。语出《易·乾》:“君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忠:是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信:是信用,与人交往,不可失信用。将来服务于社会时,能做到“言必忠信,行必笃敬”。

三、传统文化元素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与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立,为师生人文底蕴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我们应把握以下几点原则与方法。

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传统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新文化运动等几乎彻底摧垮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使得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及基因几乎一度断裂。因此,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文化自信更侧重于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自信。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师生应该始终怀有这样的一份自信。

其次,要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陈旧过时或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的取舍。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活化”,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综上所述,我们深知:人文底蕴决定着一个人的幸福高度;也懂得:人文底蕴的熏陶需要长时间的磨砺,更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携手共进,才能结出硕果。人文底蕴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明其义,懂其理,借助综合实践活动,从用心传承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元素浸润学生的言行,培育出的学生必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典范。

【参考文献】

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

猜你喜欢

底蕴中华中华民族
小草
倍er高级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走进文化遗存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古城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