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旧惊新读残篇(评论)

2020-11-30王鼎钧

作品 2020年11期
关键词:律诗旧体诗诗人

王鼎钧

作家刘荒田先生赠我《洗布山诗存》一册,是我今年见到的好书之一。洗布山,地名,在广东台城。山下有洗布村,村中出了两位写旧体诗的高手:程坚甫和谭伯韶先生。两人都是“旧知识分子”,在村中度过举世皆知的艰难岁月,留下许多不求人知的诗作。

两位诗人处境非常,尤其是程坚甫,1987年逝世,他们的诗作散落人间,必有佚失。幸得陈中美先生弘诗传经,爱乡尊贤,搜集到程诗640首,谭诗200首,经过“不时呤阅,多次删补”,辑成这本诗存;又以他渊博的学识,在诗后加了很多注解。此书似为非卖品,可见出版人的高风。

旧体诗之中,我偏爱律诗。“诗存”所收,程坚甫先生七律较多,引起我特别的注意。陈中美先生称他“一身愁似黄仲则,七律工如陆放翁”,也特别称道他在律诗方面的成就。律诗是旧体诗的科班训练,也是旧体诗人的身份证明。然而,近百年来,律诗受到的诽谤太多了!

程律难能可贵处,第一在“顿挫”。且引老杜的名句为例:

中天月色好谁看

自然句法该是“谁看中天好月色”,词组2、2、3;杜句变化处理,组成2、2、1、2。意义应该停顿的地方,音节连下去(义顿单不顿),音节应该停顿的地方,意义连下去(音顿单不顿),可以救律诗的平滑,增加跌宕错落。程诗对此,甚为擅长,例如:

半世穷能全我节,百篇慧不拾人牙。

论意义,要读成“半世穷——能全我节”,论音节,要读成“半世——穷能——全我节”,这两者不能兼顾的局面,就是产生顿挫的水土。下句“百篇慧不拾人牙”,把拾人牙慧四字成语拆开颠倒使用,使“百篇——不拾人牙慧”重组成“百篇慧——不——拾人牙”,而音節则是“百篇——慧不——拾人牙”,固老杜之遗风也。

类此佳句还有:

“胶不续肠拼尽断,珠经离掌倍堪珍。”

“栖得供枝仍杌隉,敝犹珍帚独吟哦。”

“且喜且明沽酒便,还因水满钓鱼肥。”

“津如可问舟常便,山不能移宅亦幽。”

顿挫是形式美,爱诗者当不以此为满足。若论内涵,程诗达到古人论诗的种种要求,如温柔敦厚、委婉曲折、幽默超脱,等等。在这里要强调,旧体诗最受人诟病的是陈陈相因,一切现成,读某些今人写的旧体诗,如逛破烂旧货摊。

洗布山的程诗则不然,他在形式上不能求变,在情景形象上却能求新。所谓“朝露初凝,新桐乍引”那种鲜活的感受,可以从他的诗里得到。倘若抛开七言八句平平仄仄不计,他的作品和今天标榜的新诗,实在没有两样。新诗标榜“唯陈言之务去”,陈言何能尽去?亦唯有陈言中出新意而已。

岁不宽人头渐白,天能容我眼终青。

第一句的意思是岁月不饶人,改一“宽”字,已能脱俗;下一句更隽,把天当作眼,天的颜色正好是青色,青天成了青眼,青眼的意思是欣赏认可,“天”人格化,与人感应。当代新诗人见了这种复式意象,想必是要许为同道的吧。老天爷有眼睛,天无绝人之路,纵然“岁不宽人”,也有个排遣纾解,这就是中国诗的“茹而不吐”。句末“终”字下得铿锵有声,可解为始终,也可解为终于,不同的解释反映出不同的本事、不同的心情,“诗无达诂”,领受随人可矣。

往事如烟难摭拾,余生似竹尚平安。

“难摭拾”极好,连带提升了“征事如烟”,表现了往事之不可梳理,不可补救,增加不少想象。下一名,并不仅仅是用竹报平安的典故(那样就是死句)。我们会想到在中国文化里面文人对“竹”的特别期许。我的生命像竹子,我虚已,所以我还活着,风来了我能弯腰,所以我还活着。可是风过之后我立刻直立如旧,我心虽虚,但此心并未被占领被污染,我也不算苟活。“余生似竹”四个字似乎兀突,其实工稳贴切。上下两句,珠联璧合。

类此推陈出新的句子再录几联:

“愁恨有丝难摆脱,光阴随墨易消磨。”

“栖宿应无羁旅恨,呢喃应说主人贫。”

“才似微尘栖弱草,声如疏雨滴孤篷。”

“清夜闻风如有骨,白头问世已无颜。”

“晚风吹皱寒塘水,遥映山翁额上纹。”

“风怀有恨随年减,月色无多戒夜行。”

诗人程坚甫先生在洗布山下胼手胝足的那些年,正是中国“一穷二白”的时候,吟哦每每反映了生活上的匮乏。陈中美先生说他“一身愁似黄仲则”,大概针对着这一部分诗篇。

程坚甫先生,不论他早年的资历如何,他写这些诗的时候已经是个道地的农夫,他是中国极其稀有的农夫诗人。黄仲则“全家都在西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这种春秋换季的生活方式,他没有。杜甫“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这种大文豪的气势,他也没有。

他更不是京官贬谪、下放劳动,或者地主破产、略近阡陌那一类假农民,他确已成一个乡下庄稼汉。嗟贫伤老,自有路数。他的述说方式,真个“百篇慧不拾人牙”。

且看他的《赠内人》:

柴门不闭北风寒,桶可藏身且晢安。

嗟尔何尝贪逸乐,遇人不免感艰难。

樵苏仆仆穿晨径,藜藿粗粗了晚餐。

镜匣无颜膏沐少,管教蓬首似鸠盘。

先说居住的条件简陋,“柴门不闭”是闭不上、关不紧,时时被寒风吹开。桶中之妻,据说古代有位仕人太穷,妻子衣不蔽体,一旦来了客人,妻子只好躲在木桶里,这是说穿的条件也很差。一二两句(起句)先使读者对这位程太太起了关怀与同情。

三四两句(颔联)说到自己身上,把“遇人不淑”换个轻淡的说法,化俗为雅,也间接指出“艰难”不在个人,在时代环境。这两句唤起读者对诗人的同情。

五六两句(颈联)从共同生活取样描写,叠词“仆仆、粗粗”传神而有音响效果,写出诗人的家庭贫而能安,读者松了一口气。

最后两句(结句)说程太太久已不照镜子,也没有化妆品,甚至头发也没功夫梳一下,模样丑得像个“鸠盘茶”了!这就像电影,Anding在程太太脸部,使读者观众去回顾、回味全部过程。

诗人在他的多首律诗里,从衣食住各个方面描写贫困(没有提到行路难,那年代,他一定很少出门)。例如:

“破窗不键随风卷,薄被频探似水寒。”

“应变也知心匪石,畏寒安得肉为屏。”

“自怜不及空阶石,借得春苔作绿衣。”

“百结难分衣厚薄,一箪宁计饭精粗。”

冬天衣衾单薄,门窗透风,这“一寒到骨”的况味,在旧体诗中颇为罕见。古代没有暖气,富豪命几个年轻丫环一同裸体陪睡,靠她们的体温御寒,称为肉屏风或人肉裤子。可见“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既不能随机变色,趋炎附势,也只好挨冻受饿了。诗人如此写来,在洗布山村那样的地方,抄家破旧的人看不懂,作品从此流传,真是“天能容我眼终青”!

冬天没有冬天该穿的衣服,春天也没有春天该穿的衣服,羡慕春苔绿衣,有黃仲则的风格;一句“百结难分衣厚薄”,又得让程坚甫独步。衣服破旧,补钉层层叠叠,已经无所谓单衣夹棉衣,冬天穿它太薄,夏天穿它又太厚了!

在饮食方面,诗人写道:

“孤行岂获世情谅,一饱方知天眷隆。”

“被有温时容梦熟,饭无饱日觉肠宽。”

这些诗句可解释为辛酸,也可解释为幽默,这就是高手的“不黏”。此处笔者要特别推荐:

客囊似水贫难掩,妇面如霜笑更稀。

好一个“妇面如霜笑更稀”!

对程先生来说,作农人不易,作诗人更不易,但他始终不废吟诗,一如他勤于耕种。古人说诗穷而后工,程先生既经历政治上的穷(恐招人妒诗低诵,常防一字能召祸),也经历经济上的穷(家贫莫向书求饱,带病饥猫真似我),诗越写越好。他付出的代价甚大而回收甚少,我们今天对他留下的心血结晶,格外珍惜。

程先生不幸赶上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反而产生许多律诗,可以看出律诗的“优越性”。写律诗可用腹稿进行,暗中推敲,“一诗千改始心安”。生活秩序全被打乱,没有写作的环境,不能写下来就记在心里,不能发表就在朋侪间口传——格律诗的简短、有韵、对仗,都便于口传。

批评律诗的人说过,律诗束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创作不能自由发挥。这话有理。但天下事难一概而论,到了程坚甫还乡务农的时候,律诗的缺点却忽然变成优点。诗人敏感,外力冲击又过多过大,格律模式正好帮助他便于将感情纳入艺术形式。那不是“愤怒出诗人”,是隐藏、节制产生诗人,律诗正好防止激情泛滥,把洪水变成涓涓清泉。所以在那一段日子里,忽然有那么多人写律诗,而且写得那么好。程坚甫先生正好赶上那一班“巴士”。

诗,多半是从“无可如何之遇”中生长出来的,是不敢言、不忍言、不能已于言,可以称为最后的语言,所以古人认定(其实是希望)诗心通天,因为“天”是人的最后呼求。律诗的框架很适合这最后语言的栖息,看来规规矩矩,听来曲曲折折,想一想模模糊糊,只有天知道。我们强为解说,权充知音,聊慰诗魂于九泉。律诗这种文学形式,自经唐宋大家缔造以来,伏脉万里,蛰龙不死,笔者也在此向他的生命力敬。

编者注:本文发表时有删节。

责编:郑小琼

猜你喜欢

律诗旧体诗诗人
“诗人”老爸
应该叫胸联
愤怒
写诗拾趣
《吴宓诗话》对旧体诗的新变
近体尤工,律绝兼善
时国炎《现代意识与20世纪上半期新文学家旧体诗》
萧军1950—1970年代旧体诗中的自我修辞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