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科类高职院校形势政策课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2020-11-30方蕾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三农乡村振兴

方蕾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建设与发展农业和农村的国家战略,随着这一战略的推进实施,农业和农村的建设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作为培养“三农”人才的主要阵地——涉农高职院校客观上存在诸如重视普适性思政教育而对学生涉农思想教育力度不够,涉农思想教育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和系统性,涉农形势政策教育不够接地气,学生就业“三农”的信心不足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文章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需求和涉农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思想教育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农科类高职院校涉农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建设内容的方向和重点,以及作为农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内容的重要拓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农”人才;形势政策;资源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家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关键,大力培育“三农”人才,以人才振兴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業和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农科类高职院校理应成为培养“三农”人才的主渠道之一,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三农人才”是时代赋予农科类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一、乡村振兴与“三农”人才

(一)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人才总量的需求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城镇化率逐年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9.23%,而我国18亿亩的耕地红线是保证14亿人口“吃饭”的底线,仍然需要几亿农业农村的劳动力来维持农业的生产和经营。而从当前农村人口流动的趋势看,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流入城市打工或定居,从农劳动力以老人、妇女居多,农村学生读书离开家乡后回乡工作的比例比较低,乡村人才外流或缺失愈加严重。农村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保持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三农”人才。

(二)乡村振兴对“三农”人才类型的要求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推进速度的加快,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从根本上决定了“三农”人才跨领域、多类型的要求。就农业种养业而言,不仅要有懂技术的人才,还要有会经营、善管理人才,具体包括了农业科研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等。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人才需求类型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专业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社会各界专业人才等,从专业属性分包括了一二三产人才,从乡村治理角度看,包括跨领域、跨专业的各类人才。

(三)乡村振兴对“三农”人才素质的要求

“五大振兴”之一的人才振兴,要求农村必须建立一支“懂技术、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不仅指掌握传统的农业技术。更要求这支队伍能讲政治、有文化、懂知识,会经营、善管理;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及时在基层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措施;接受过正规的学历教育或系统的职业培训,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能力素养,善于接受新事物,接纳新观念,具有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能把传统农业创新改造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并能致富的可持续高效生态农业,能带领农民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能掌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懂得电子商务等营销手段;能有效管理农村、治理基层,成为倡导文明乡风的基层骨干队伍。

二、农科类高职院校“三农”就业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科类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重视普适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而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的“三农”形势与政策教育不多。学生在校期间没能主动或被动地关心和了解当今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现状,对各级政府出台的涉农政策知之甚少,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前景和自己毕业后从事“三农”领域工作的信心不足。

在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中,较多地传授了就业的技巧和就业后职场“生存”的方式,创业创新教学重课堂及理论,轻实践及案例,创业创新教育不够接地气,一定程度上存在对“三农”岗位介绍的缺失,对“三农”成功人士和典型案例宣传偏少。

三、农科类高职院校涉农形势政策教学资源收集和教育重点

(一)国外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态势

就国外农业发展情况而言,本次调研主要收集介绍美国、西欧、日韩和亚洲农业发展现状、模式和特点。就农村整体发展而言,主要收集介绍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法国、德国和瑞典等先发资本主义国家的农村发展经验,亚洲国家特别是韩国、日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农村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然后就国内外农业农村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到国外农业农村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和我国农业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具体对策。教育学生放眼世界和未来农业发展现状和差距,确立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信心和愿景。

(二)中央涉农形势与政策资源

对于中央层面关于涉农政策的形势可以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开始收集介绍。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参加山东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大振兴。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五年规划,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当年中央关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关于农业产业、农村文化、生态环境、乡村治理,最终实现农民富裕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给广大“三农”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工作者的热情,让大家看到了方向。让农科类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里程碑意义,进一步了解中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涉农政策、“三农”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三)地方涉农形势与政策资源

中国幅员辽阔,农业和农村发展情况地区差别较大,各级党委和地方政府都会根据中央要求,相继出台地方关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的具体意见,各地方农业农村部门会具化各类产业政策和农业农村建设扶持政策。涉农高职院校同样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更应给学生介绍和传播地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变化并给予政策解读,介绍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样板,使广大涉农学生感受到我国城乡差别缩小的趋势与走向,感受到从事“三农”工作的人生价值和实际意义。

(四)校内外杰出“三农”人才典型案例

“三农”杰出典型是涉农学生学习的标杆和榜样,是涉农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活教材”,涉农学生能从典型的身上学习其投身于“三农”的奋斗精神,模仿其创业轨迹,吸收其成功经验。涉农教师一是收集整理校外“三农”工作的杰出典型及其事迹,比如全国水稻之父袁隆平、农业技术推广专家赵亚夫等,二是收集校内“三农”工作的杰出校友名录及其事迹,特别是近十年涉农毕业生涉农创业的典型案例。使这些典型案例成为农科院校特有的形势政策课教学资源,并将其引进思政课堂教学和专业课堂教学之中,学用结合,增强在校学生赴农村创业创新的意识和动力。

最后要强调的是涉农形势政策具有明显的时间性、时效性,必须按年度、分阶段及时收集、整理、更新。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三农乡村振兴
赞分盐镇裕牛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