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

2020-11-30吴芳芳

人文天下 2020年20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吴芳芳

一、文化自信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内部联系

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传统道德的教学,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我国优秀文化及思想的洗礼。通过对优秀文化充分感悟及吸收,树立起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抗冲击力,从而实现文化自信建设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共同价值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加强学生文化自信建设为重要使命,高校既要创造出适应时代、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又要培养出能够传承发扬优秀文化,极具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

二、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目前大学生中存在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先进文化缺乏自信心与自豪感现象。部分学生过度崇拜西方文化及日韩文化,容易迷失于广阔的文化海洋中!因此,教师需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方法,将文化自信建设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大学生深刻地发觉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先进文化的精髓,转变对于文化的认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有助于学生认知与吸收优秀文化的精髓

将文化自信建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推动大学生正确地认知在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中孕育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文化、以及在新时代中所诞生的先进文化! 吸收我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增强学生文化识别及文化抵抗能力,在众多的文化浪潮中,尤其是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时能拥有正确的立场,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有助于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

在形成文化自信及认知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也能够让大学生意识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冲突的,为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保驾护航!在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恶意宣传及不良文化的入侵時,大学生们能予以坚决抵制,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做国家政权和文化的坚定守护者!

(四)有助于应对多元多变的文化格局

现如今在多元多变的文化时代,文化自信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欣欣向荣,并逐步迈入世界大舞台。文化自信在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的固定思维、引入先进文化充实传统文化、扩宽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视角、整合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并做到资源共享等方面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高校思政课在教育教学方面要紧紧把握文化自信的发展,努力推动多元多变文化的教育教学,并支持教师对多元多变文化的研究与实践,在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宣传中华核心文化传播于世界。

三、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影响

(一)有助于优化思政课学习氛围

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以网络文化为平台、以行为文化为依托、以精神文化为核心推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在高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中添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和建筑中添加文化因素;开展以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学术活动,定期组织对接文化理论教学的实践活动;在学校官网、论坛等网络平台上开设文化自信专栏,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和高校优秀校园文化的发展。突出文化传承和时代精神,优化思政课对高校师生的文化浸润渗透功能。

(二)有利于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以社会主义核心文化引导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文化产品的自主研发,制作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产品,并可以产生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健全文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文化市场的秩序,加大对非法文化产品的惩戒力度,建设健康有序及充满活力的文化市场秩序;有效利用大众媒体在弘扬主流文化的作用,积极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精神文化、社会主义核心文化;在科学认知和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引导人们对我国优秀思想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走进社区生活,挖掘社区民众的文化创新潜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族树立文化自信。

(三)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严格把控高校思政课教师资格准入机制,保证师资质量,不断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注入富有活力的新生力量;重点打造中青年教学模范和科研骨干队伍,重视对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培养,锻炼中青年教师的组织领导能力,提高新教师的知识素质和教学能力,构建起思政课教学的中坚力量;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拓展文化自信教育教学范围,在文化自信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自身的教学素养和能力;完善激励体制和奖惩制度,设置教学、科研等级评优活动,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引导思政课教师向模范教师看齐,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思政课教师应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坚持建设文化自信,加强思想政治专业理论的学习与扩展。努力做到用专业、熟练的理论包装自己,对马克思主义有独特的见解,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熟练的利用专业理论解决,并要锻炼自己从根源上应用马克思主义进行解答,明确自身的政治文化信仰。在教学实践锻炼中掌握树立文化自信的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学习文化自信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在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化理论见解、升华教学技能,推进思政课教师在文化自信方面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结语

文化自信体现出中华民族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及核心文化的充分认可。因此,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建设,促进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自我认知和推动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继承的自觉性,进而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毋庸置疑,目前推进文化自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文化自信。但因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如何变动教学方法、扩展文化自信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没有深刻实践,所以推进文化自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还难以实现。这就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及研究学者们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不断解决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8):44-45.

[2]李春霞.浅析文化自信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57-59.

[3]梁红军,张阳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整合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67-73.

[4]江蕴仪.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8,(3):85-86.

(作者单位:安徽三联学院)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办公室政治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