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0-11-30徐萌
徐萌
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随身接入互联网,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类移动应用程序被人们广泛应用。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0年5月份,移动互联网全网月活用户达到11.64亿。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形势下,如何准确把握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积极应对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全新挑战,探索网络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正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一)身份的虚拟化和隐匿性
在网络新媒体的开放环境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的节点,人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参与意识显著增强,网络新媒体的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人们在网络上不再是一个具体的个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性化的昵称、网络ID。每个人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都可以有多个虚拟身份,可以同时扮演多个不同的角色。而且很多时候以匿名的方式发布消息、发表评论,或者扮演多个角色就同一件事发表评论。这种虚拟化和匿名性,让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衍生出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等一些负面问题。
(二)内容的碎片化和片面性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情况下,“快消文化”越来越盛行。网络新媒体的内容海量性和阅读便捷性,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更喜欢轻松、短小、娱乐性强的信息,并越来越依赖网络新媒体上的“快餐文化”。为了迎合人们的喜好,一些网络文章断章取义、博人眼球,用不完整的信息来描述事实;读者阅读新媒体文章时浮光掠影,甚至出现了看视频更愿看弹幕、看文章更愿看评论的现象,这都容易让读者将片面的信息当成真实的信息。同时,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算法主导信息推送,“信息茧房”现象普遍存在。很多新媒体平台通过算法为人们过滤掉大量不关注的信息,使人们陷于“信息茧房”之中。长期处于“信息茧房”的环境之中,人们容易沉浸在自我偏爱的话语体系中,容易排斥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封闭在自我满足的小圈子里。个人的兴趣和喜好在互联网时代,更容易被信息的推送所引导和掌控,并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网络新媒体的泛娱乐化和依赖性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正逐步变成人身体的延伸。智能手机让网络新媒体更加便捷、更加实时、更加智能的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同时,网络新媒体的泛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娱乐功能被滥用和无限放大,大量事实和有用信息淹没在博人眼球的表面化、娱乐化和网络段子中[1]。从QQ、微信等熟人社交软件,到微博、知乎等开放式社交软件,让很多人沉浸在相互私信、关注、评论、点赞等虚拟社交中。很多大学生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刷短视频、发朋友圈、组队“打野”,宅在家中,对其他事物提不起兴趣。朋友圈的朋友越来越多,现实中的朋友却越来越少;在虚拟世界中无话不谈,现实世界中却越来越孤僻。“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示了泛娱乐化的最终恶果。
二、网路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与机遇
(一)网络新媒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困难
作为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其思维方式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新媒体的泛娱乐化和信息碎片化、匿名性等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开放的互联网世界,虚拟的网络身份、即时的传播交互,某种程度上纵容了具有煽动性、暴力性言论的传播;网络新媒体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中,一些只为博眼球的低俗的信息、错误言论冲击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这些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新媒体是一个颇具平等性和自主性的新型平台,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也为大学生更加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创造了有利条件[1]。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更强,更愿意通过网络言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对于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表现出抵触心理。这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困难。
(二)网络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内容
网络自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全新的阵地。网络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容易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更容易让大学生所接受。此外,智能终端的随身携带,网络新媒体的实时接入,也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便捷、更有实效。网络新媒体环境中,微博、微信、抖音、B站以及各类即时通讯APP平台,极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很多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作和展示困难的内容,可以非常容易的在网络新媒体上展现。在新媒体背景下,整合了图片、文本、视频、声音等信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模式更能增进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2]。
(三)网络新媒体更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真实思想动态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麦克风。大学生作为自媒体平台最活跃的群体,更愿意在虚拟的世界中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通过自媒体平台来分享自己即时的心情,表达自己真實的感情,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大学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大学生在网络新媒体平台上交互和分享,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和现实表现,并进行及时干预和引导。比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出国留学大学生的不当言论,都是第一时间在网络新媒体平台发出。
三、如何用好网络新媒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能力建设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媒体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是做好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条件。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深层次的新要求,包括新媒体的使用、思维方式的变化、教育思想的革命,以及教学方式的革新等等[3]。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储备、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大学生多元化获取海量知识和信息的情况下,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开放的心态,接收并熟练掌握各种新媒体技术,善于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网络新媒体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新媒体的特点,牢牢把握住新媒体的价值引导方向。网络新媒体淡化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身份界限,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弱化,双方更多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互动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熟练应用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帮助大学生去全面深入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显著增强,要鼓励学生积极自由的表达正确的观点,让学生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神经元”,以学生的身份、从学生的角度,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评论,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四)构建“多元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新媒体网络环境下,要实现线上与线下、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多元联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校、教师、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实时无阻的交流。要打造全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媒体平台,利用集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新媒体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同时,也要巩固线下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开展喜闻乐见线下教育活动,实现线上线下有效联动、优势互补。在虚实结合中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教师的责任,而且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在互联网世界正面的信息不去引领,负面的信息就会迅速占领,要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通力配合,进一步净化网络媒体环境,疏堵结合,减少网络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夏守信,韩君华.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
[2]张志刚,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J].學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7).
[3]赵泽林,赵伟.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9).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