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式

2020-11-30李俊潼

人文天下 2020年20期
关键词:思政时代政治

李俊潼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1]。“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2]。“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3]。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可以视为一种政治传播过程,政治传播遵循一般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更为注重传播主、客体之间的政治信息传播[4]。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5]。而在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而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高交互性、低门槛化以及信息传播的迅速性,使得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一、传统方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一般而言,传统方式下的思政教育较多采用自上而下的教育引导方式,但由于在由主体进行相关政治内容的宣讲的过程中,较常使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往往使得客体因被动接受而毫无主动参与感,最终造成学者的的期望值下降而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另外,当下高校学生多为“90后”甚至“00后”,新时代青年学生思维变通较为活跃,更加注重自由平等,更加期望获得老师的理解与支持。而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惯有的抵制心态,从而导致学生无法从内心主动接受思政教育,进而会影响教育效果。

(二)传统方式下的思政教育主要依赖线下课堂面对面授课或面对面谈心谈话的方式进行,教授和传播路径较窄,同时对工作地点和环境有一定的要求。虽然部分有经验的高校思政工作者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鲜明的育人风格,这种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对存在抵触心理的学生来说,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且这种形式终究无法摆脱形式单一的束缚,不利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渗透思政教育,无法更好地推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三)在新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的环境下,传统方式下的思政教育存在创新路径针对性不足的问题,无法很好地与时俱进抓住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新媒体背景下,学生接触网络时间呈现碎片化趋势,关注信息多为快速浏览而缺乏耐心,传统篇幅的教育内容往往因篇幅过长或内容枯燥而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很难静心阅读,耐心学习。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若不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就会阻滞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普及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传统方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舞台,通过各种新媒体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不仅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差距,也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然而,如何运用正确新媒体取得最大程度的的工作成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是值得每一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一)虽然在新媒体背景下很多高校逐渐意识到利用新媒体教授的方式方法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一定程度的推进作用,部分高校思政教育者也开始使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不论是在高校还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中,学生仍然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绝对客体的存在,缺乏相对主体的地位。所以即使是作用了新媒体技术,却往往仍然是把传统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搬到线上进行,学生仍然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享有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的权利,很大程度上依然制约着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有的主动性、参与性以及创造性。

(二)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多以传统的教师授课、辅导员进行主题教育、参加主题报告会为主要的教育形式,这些形式虽然在理论传输方面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们自主选择的意愿和他们真正理解的程度,所以如今传统方式下的思政教育效果会因种种因素而造成较大的差异且无法预估。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校园网站建设等官方账号的建设,但是“官方”媒体所呈现的信息、知识以及内容却往往相对陈旧,使得学生访问量并不高,无法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仍然无法达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三)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的隐匿性和开放性使得信息传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校学生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对信息的真实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甄别,且容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误导。同时,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部分学生将网络作为宣泄个人情绪的场所,网络空间中存在的谣言、谩骂等负面现象,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易造成明显的消极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新方式

(一)从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角度看,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高校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较高期望。将思想政治教育悄无声息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以一种 “春风化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思政理念最好的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贯穿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可以主动并且乐于关注,从而进行自主的学习。

(二)从尊重学生主体意识角度看,以生为本,以爱为源。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集体沟通、展示个体差异性的新平台,从而增强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以疫情期间高校辅导员开展班会为例,春节期间的疫情造成同学们必须闭门在家,无法按时开学等情况,而面对学生们因为疫情状况以及心理紧张造成的不良情绪,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但是疫情期间这一类工作只能通过新媒体平台线上进行,那么班会的形式就有了相对广泛的选择,可以按照传统模式一板一眼的将班会内容搬到线上进行,但同时也可以结合抖音、YY等直播平台,以更贴近新时代青年的生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引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可。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对新鲜信息的敏锐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网站、官微、公众号等新媒体应当捕捉新鲜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信息,及时与学生们分享信息、听取学生们的看法、与学生们交流意见,增强官方媒体的时效性、准确性,紧扣时代脉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的及时性、高效性表达提供新途径。以高校微信公众号为例,在推送学校相关会议指导内容及会议精神之余,也可以通过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想看什么,从而根据学生的喜好,推送相关且有创意的推文,如疫情期间推出校内春季照片、五四青年节期间推送青年理想、爱国作为等内容,增加学生关注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从而达到期望的教育教学效果。

结束语

通过对传统方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析,对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的探讨,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的研究,作為高校思政工作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真正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抓住学生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更好地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 2014.

[2]习近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 2016.

[3]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E], 2017.

[4]宋健. “微政治传播”: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政教育的一种全新方式[J]. 传播力研究, 2019,(22).

[5]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5%AA%92%E4%BD%93/6206?fr=aladdin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思政时代政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