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疫情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几点启示

2020-11-30郭颖

人文天下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人权依法治国法治

郭颖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密部署,科学施策,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有效控制疫情,并未造成全国大规模疫情的爆发。这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益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指挥,得益于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奋战,得益于人民群众的令行禁止。在一系列有效防控疫情的措施中,党中央依法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依法防控”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个法治国家,依法是实现有序高效的路径选择,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优势。只有依法防控,才能规范协调疫情防控,实现统一指挥,步调一致,实现高效防控。[1]依法防控,不仅仅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环节,还反映在守法环节。而守法的基础在于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法治教育是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途径。此次疫情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反思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忽略甚至忽视的一些问题,因此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从此次疫情的防控工作来看,人民群众的令行禁止是疫情得以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有部分群众拒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甚至以撒泼耍赖、辱骂、殴打等方式进行反抗,并口口声声要自由、要人权。这也从反面反映在日常法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对基本的法律法规《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知识教育、宣传不足,缺乏《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与疫情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学习,因而缺乏对疫情防控政策合法性的认知;二是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的教育,而对政府采取的各项防控政策的合理性没有充分认知。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求知欲强烈,喜欢探究、追问“为什么”,同时又处在青春期,独立意识不断增长,有自己对“善恶”的基本评判,对在非常时期采取的一些措施等难免会有疑惑或不理解的地方,如果不能做到正确的引导,一些错误的行为方式将会严重影响到他们。

一、以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为基础

疫情防控中,不少人有诸如此类的困惑:对于国家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出的这些处置措施,有些可能涉嫌侵害公民个人权利,为什么我们要遵守?为什么在公共场所拒不佩戴口罩的行为,构成违法?为何亲友聚会,情节严重,可以被拘留?谎报瞒报自身情况,或未配合有关机构调查、检验等属于违法行为,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等等。这些问题也使我们认识到:

首先,应加强青少年基本法律知识的教育。树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维,基本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当前,由于对法治教育的独立地位的认知明显不足,无论小学、初、高中还是大学阶段,都没有专门开设独立的法治教育课程,所以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师资等各方面来看,基本法律知识的教育明显不足,与此次疫情相关的《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都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有些法律知识青少年从未接触过,对一些重要法律知识特别是宪法、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犯罪行为及特征等基本法律知识阐释不充分、不深刻,而这些法律知识,与青少年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是青少年形成法治观念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但实际却较少有學生能够完全掌握这些法律知识。政府、学校、社区以及家庭,应该共同承担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任,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向青少年广泛宣传、教育基本的法律知识,并结合一些典型案列,如公民拒不佩戴口罩的案例,使学生明确特殊时期,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在《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中有明确规定,拒不佩戴口罩,将可能面临承担罚款、拘留等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法律知识,才能在生活中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做到尊法守法。

其次,使青少年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在把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使青少年认识到政府各项防疫措施、权力的行使不是随意而为,不是因人而为,而是于法有据,具有合法性。同时通过使学生了解法治在防控疫情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法治能够约束权力,能够保障公平正义,能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凸显法治在治理国家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势,从而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建设法治政府,“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促进尊法崇法意识的生根发芽。

二、明确“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追求

“人权”和“法治”是现代文明国家的代名词。人权和法治已经逐渐得到了我国社会的广泛认可。尊重和保障人权也已经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核心价值[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地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当代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要原则,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追求“人民性”,一切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3]。

此次疫情爆发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采取了“武汉封城”的举措阻断病毒传播,得以使疫情没有造成大范围的爆发。这一举措在做出后,也遭到了国外的质疑:中国以牺牲经济为代价阻断病毒传播,值得吗?以及有人认为武汉封城是对人权的藐视,是对武汉人民人权的侵犯。别有用心之人更是借此来抨击我国的人权制度。青少年思想由于发育不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如果不能为他们答疑解惑,解开心中疑团,对他们的法治观、价值观等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中,不仅要分析抗疫措施的合法性,与此同时,还要着重关切其背后的价值取向,使广大青少年明确,在质疑的背后是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是执政党立场的不同,是价值选择的不同。可以通过将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美、英等国在防控疫情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比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民性”是我国法治的核心属性,“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追求,政府做出的这些措施是法治价值在行政领域的具体体现,理解政策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人权依法治国法治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我国发表《201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8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人权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