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

2020-11-30斯朗巴措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民俗旅游

摘 要:在当今社会,旅游成为中国人的一项热门娱乐方式。文章主要说明了民俗旅游的开发概念,剖析了民俗旅游的种类和与其他旅游方式的不同,并以西藏地区为例,分析如今在开发民俗旅游地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想法和建议。选择西藏地区的民俗旅游作为例子,更深入的讨论研究该如何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地,为相关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民俗旅游;旅游开发和保护;西藏地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民俗旅游逐渐成为当下热门的旅游新型模式和热点。民俗旅游拥有其与众不同的优势资源和不可预测的发展潜力,国内外在民俗旅游上都取得非常不错的成果。例如斗牛节、狂欢节、啤酒节,这些都是不同国家依据自己特有的民俗文化所产生的节日,有很多游客为了体验这些不同国家的民俗文化,特意在节日时间内前往游玩,无形之中增加了游客数量,在当地的旅游业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科技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不愿意去科技化水平高的城市景点游玩,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自然化程度高和拥有较高传统文化的景点或地区。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旅游业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相关公司也基于民俗旅游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在这些尝试中,成功者很多,失败者也很多。因此,研究将选择西藏地区的民俗旅游为例子,通过研究西藏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讨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旅游的意义和具体作用。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是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增大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给当地的年轻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会。然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也应当引起重视,随着当地游客的激增,生态环境遭到的前所未有的破坏,传统民俗文化也将逐渐凋落,这些问题都必须得到解决。旅游地的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的开发人员都必须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该地民俗文化的责任所在,他们必须调节好遠期旅游目标和旅游业的经济利益关系,达到双赢的效果。众所周知,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开发时,需要制订出一份可持续发展,以促进当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

一、 民俗旅游开发的概念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是通过对目前具有一定旅游综合价值的旅游资源地进行分析、设计、改造的过程。换句话说,对民俗旅游地的开发,就是选择一块地区,这个地区拥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将其作为原材料,在旅游专家和相关人士的共同改造下,让这块地区旅游综合效益达到最高。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现代旅游经济文化产业活动。

民俗旅游资源的地点一般综合其环境、介质、情境、内容等各个方面来考虑是否进行开发。确定地点后,通过特定的方式,把当地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逐步成为拥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景点,同时具备成熟的设施和服务。

二、 西藏地区民俗旅游的种类及特点

藏族在历史的锤炼下拥有非常浓厚的历史底蕴和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同时还有非常丰富的民族特色旅游资源,比如藏族婚嫁、节庆、丧葬、饮食、服饰、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游客被这些旅游资源深深吸引,尤其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将藏族特有的高原特色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出来。

其中,藏族婚俗独具地方特色,青年男女求爱方式因地而异,有的以歌抒情,有的则是抢姑娘的帽子、头巾等物品。在迎亲的那天,作为新郎需要寻找一名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同时领着一队人马,其中的马的颜色必须和新娘的属相相对应且是一匹怀孕的母马。另外,新年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藏族人民有糌粑、炒青稞粒,人参果等传统习俗。藏历大年初一,点灯祭祀神灵,共饮酥油茶,喝完茶后,作为后辈的人需要恭敬地向长辈们敬“琪玛”和青稞酒,献上哈达,这些都承载着西藏地区人民吉祥如意的新年愿望。在藏区,服饰穿着有很大讲究,女子喜欢在颈项上佩戴各色饰物,项链中间会悬挂一个制作精美的金属小盒,叫作“嘎乌”,当作护身符,避免灾祸。

在西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所生成的社会环境的熏陶下,西藏地区文化逐渐变得丰富,西藏地区文化的历史和宗教传统,在西藏地区的寺院、宫殿、建筑、壁画、寺藏等文物古迹都能见到西藏地区文化的身影。在布达拉宫可以欣赏到丰富的西藏地区文化。我们同样可以在哲蚌寺、色拉寺、大昭寺、桑耶寺欣赏西藏地区文化,这些文化建筑组成了西藏地区文化最绚丽的部分。

三、 西藏地区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西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特殊,气候较为恶劣,在经济建设中一直处于落后地步,因此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停滞不前的情况,不能满足区域内民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求。西藏地区拥有绵延不断的山脉,所以西藏地区的旅游景点基本分布在山中,导致了部分景区的位置偏远,不利于游客到达,从而导致西藏地区的民俗资源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和发展。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目前西藏地区尚有较多优质民俗旅游资源不能得到及时的开发且效率存在底下的情况。例如,部分民俗旅游景点存在接待能力不强,住宿条件差,旅游的旺季存在住宿紧张,哄抬房价的情况。

(二)民俗旅游产品零碎,缺深度和创新

西藏地区民俗旅游的发展,促进了藏族民俗文化产品的兴起。从藏区已有的民俗文化产品来看,文化产品款式差别不大,且缺乏创新。民俗文化表演、民俗文化周边产品等存在同质性较严重的情况。这些相似的民俗旅游产品,导致了民俗文化产品竞争的激烈,利益降低。

从旅游景点的实际情况来看,西藏地区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正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存在着产品设计单一,手工制作简单,多为拼凑的情况。而那些优质的民俗文化产品由于价格高昂和大量低质产品的冲击,导致“劣币逐良币”,其市场环境较差。此外,由于产品开发力度不足,还存在大量民俗产品流落在民间,很少有人发掘。

(三)民俗旅游开发缺乏人才补充

人才的竞争是决定一个产业的关键性因素,而西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缺乏人才是影响藏区民俗旅游发展的关键。现今,西藏地区区域内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缺乏专业性人才,人才外流现象偏多,所以偏远山区的民俗文化更需要来自人才的推动。由于西藏地区整体的地理环境以及部分民俗旅游资源交通较为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恶劣,旅游资源开发人才不愿到这些偏远地区工作,导致这些地区因为缺乏人才的推动而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另外,还存在外聘人才不能够深入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内涵,对当地文化缺乏认识,会导致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偏差。

四、 西藏地区民俗旅游开发研究的实施与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西藏地区民俗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当地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和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西藏地区民俗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增大对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呼吁更多人加入保护当地民俗文化的队伍,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部分得到了体现。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对民俗文化拥有一定的重视程度,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提供资金,达到吸引投资商和开发商的目的,从而加快景区内部和周围交通的完善,促进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政府应该重视偏远旅游景区的问题,例如景区内部环境较差、周围住宿条件偏落后等因为资金不足而引起的问题。政府需要和景区的开发者一起共同解决脏乱差的问题,逐步完善景区设施。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以及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正确认识到开发商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让爱护环境的理念贯彻到景区的各个角落,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保护民俗文化和环境当中去,从而实现民俗旅游的不断发展。

(二)科学设计,积极创新

通过分析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项目,发现游客的基础性消费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在交通、门票、酒店和餐厅的消费上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同时发现游客在非基础性消费上具有非常大的消费弹性,部分旅游者愿意在民俗产品和民俗表演上花费大量金钱。为此,开发适合大众的旅游产品和当地特色产品,满足旅游者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西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着产品零碎,缺乏创新的劣势。西藏地区民俗旅游景区应该积极开发文化底蕴浓厚,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物品,如民族服饰、民俗器具等,扩大民俗物品的开发深度。民俗纪念品作为带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物品在增加地区经济收入,宣传地方民俗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三)重视人才,提高软实力

当今社会,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打造更加多样化的西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民俗文化品位,需要重视并培养大量的人才进行保障。所以,在西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把民俗的保护与民俗的开发放在相同的位置。一是培养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专业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可以积极与高校合作,构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订单培养”,同时也可以培养一批了解西藏地区民俗文化的人才进行培训。

五、 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民俗旅游逐渐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其浓厚的民俗文化和独特民族地域风采吸引了其他民族游客的注意力。同時,民俗旅游的不断发展和开发无形之中也提高了民俗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研究将西藏地区民俗文化的开发作为切入点,进行了剖析和探讨,同时分析在开发民俗旅游地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想法和建议。选择西藏地区的民俗旅游作为例子,更深入的讨论研究该如何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地,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现实作用和意义。

(指导老师:陈静)

参考文献:

[1]小多吉.浅议西藏民俗文化的发展[J].小说月刊,2018(20).

[2]次珍.试论开发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J].西藏科技,2007(6):25-26.

[3]平措郎杰.试论西藏民俗文化与旅游建设[J].当代旅游,2018(10):84.

[4]旦增朗杰.论西藏民俗文化因素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J].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18(1):165-173.

[5]杨明芬.西藏传统文化发展和众创空间建设[J].赢未来:现代领导,2018(2):30-31.

[6]郭双节,柳杨.西藏传统文化及其新时代价值[J].法制与社会,2018(7):234-235.

作者简介:斯朗巴措,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民俗旅游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西藏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西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