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探析
2020-11-30张芯菱杨洁
张芯菱 杨洁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高精尖人才作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关键角色,维系着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国家最富有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要更好地吸引与留住人才,必须加强人才激励,完善激励制度,扩大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力。
关键词:股权激励;财务绩效;人才
一、 股权激励
(一)内涵
所谓股权激励,是一种员工激励方式,是缓解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的长期激励机制。当激励对象达到事先设定条件时,企业授予部分股东权益,使他们能以股东的角色参与企业的红利分享,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认识到个人与企业命运共同体,尽可能发挥主人翁的工作热情,避免短视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努力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绩效价值。
(二)模式分析
股权激励有多种模式,我国上市公司主要采取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这两种激励模式。股票期权赋予激励对象在未来特定日期内以较低价格认购该公司股票的权利,在行权期内,若股票价格高于执行价格(预先約定的价格),有利益空间促使他们执行期权,从而获得股票差额收益;反之,可选择放弃权利。在这种股权激励模式下,一方面,激励对象的收益来自股票溢价,减少现金开支,相对降低了激励成本;另一方面,激励对象成为公司股东,可帮助有效缓解委托代理的现实问题。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证券市场的波动性与企业经营状况的风险性往往导致股权激励的承诺得不到保障,激励对象不能获取与自身贡献相匹配的收益。限制性股票是指激励对象达到约定的业绩条件后,通过抛售企业给定的股票获取收益的激励模式。其优点:第一,激励效果强,严格的业绩条件可约束激励对象;第二,稳定收益风险低,吸引力强。其缺点:业绩条件、禁售期等限制,延长激励约束的持续时间,易打击激励对象积极性。
二、 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存在的问题
(一)滞后的股权激励方案和制度设计
目前,我国股权激励模式的建设速度未跟上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多企业均积极探索股权激励模式,但企业盲目跟风的现象较为突出,很多企业未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模式,相关的激励方案以及制度设计与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不相匹配。滞后的股权激励方案与制度设计对企业多元化的发展难以起到正向效应,削弱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推动作用。
(二)相对较小的股权激励力度
在我国多数的上市企业中,股权激励的份额安排相对较少,对人才的激励力度相对有限,缺失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良好调动企业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间接上不利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三)不相匹配的经营业绩与收益风险
股权激励的成功推行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估体系与约束条件之上的。若企业不能客观衡量未来发展情况,制订准确的业绩指标考核,对人才需求缺乏严谨科学的判断,约束条件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股权激励实施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甚至提前终止计划。一方面,企业一旦高估经营额度,并且以高估数额作为设计股权激励方案的参考标准,会对其正常运转造成极大的资金压力,增大其经营风险,严重情况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从而无法兑现对人才的激励承诺。另一方面,如若企业约束条件过高,企业人才的贡献程度与收益程度得不到合理匹配,造成工作动力不足,也会影响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效能的充分发挥。
三、 优化股权激励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对策
(一)改进完善股权激励方案与制度设计
对市场宏观环境与行业整体情况总体把控,做出合理判断,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经营情况进行针对性完善,以便于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既满足市场价值和行业竞争需求也符合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强化股权激励模式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面积极影响。除此之外,增强人才对股权激励方案的认知程度,让他们对股权激励方案的业绩指标、考核期限、约束条件等细则有充分的了解,保障股权激励的鼓励作用能落到实处。
(二)增强股权激励力度
依据企业和市场情况建立起稳定的股权激励计划方案,不断增强股权激励份额,保障其长效性。与此同时,设置差异化激励强度,针对不同岗位的可替代性与贡献程度确立分级式激励比例,对于创新型人才和重要骨干加大激励比重,确保关键岗位的股权激励成效得到保证,从而更好达到提升企业财务绩效的效果。
(三)提升经营业绩与风险收益的匹配度
根据实际情况,预测正确有效的经营业绩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严谨、科学、合理的业绩条件作为股权激励方案的判断标准,保证其与企业的风险收益呈现较高的匹配度,能做出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同时,可结合企业不同季度与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对业绩条件进行动态化的灵活调整,尽可能确保业绩条件这一判断标准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何江,李世新.中国上市企业股权激励的实研究[J].会计之友,2010(4):88-90.
[2]孙菁,周红根,李启佳.股权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 PSM 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16,34(4):63-79.
[3]陈文强,贾生华.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与企业绩效:基于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的分析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2015,37(2):106-113.
[4]王雪.股权激励、创新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J].财会通讯,2017(27):32-35.
[5]肖曙光,杨洁.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J].南开管理评论.2018(3):1008-3448.
[6]李小娟.股权激励强度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46(5):126-132.
作者简介:张芯菱,杨洁,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