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20-11-30陈华忠
陈华忠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机会,并帮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从而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不仅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感受;操作;交流;运用;深度学习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组织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明晰知识之理,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自主建构新知。
一、在情境中感受,引入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景,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节:有一天,孙悟空给猪八戒分西瓜。悟空说:“八戒,给你8个西瓜,平均分给你们4个伙伴吧。”八戒想,自己只能分到2个西瓜,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悟空又说:“好吧,给你80个西瓜,平均分给40个伙伴,怎样?”八戒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猴哥,再多给点行不行啊?”悟空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说:“那好吧,给你800个西瓜,平均分给400个小伙伴,你总该满意了吧?”八戒听到悟空要给800个西瓜,开心地笑了,悟空也笑了。这时,教师话锋一转:“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在教学中,教师引入“悟空分西瓜”的故事,运用情景性的呈现方式,把枯燥而抽象的数学规律变为有趣且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欲望和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来。这样的情景创设使学生始终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产生强烈的想体验的欲望。
二、在操作中体验,促进深度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尤其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例如,在教学“除法的认识”一课时,课堂上教师多次创造机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摆一摆,小组说一说,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概念,并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达到理解数学概念的目的。数学学习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手脑并用,多种感官体验,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
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而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要解决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就应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在新问题中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思维。为此,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
三、在交流中领悟,开展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交流自己的想法,去倾听别人的看法与观点,并在交流过程中达成一致意见。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组织了四次互动交流。第一次是在学生尝试求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如何计算,再让学生独立尝试。第二次是在拼各种长方形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第三次是对实验形成的表格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否正确。第四次是在解决玻璃打碎这个实际问题时,同桌讨论这块玻璃的长和宽有哪幾种可能。
在教学时,教师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对象,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来感知,同时使学生在倾听与辩论中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四、在运用中强化,助力深度学习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书本上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同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体验、发现并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联系实际,通过实践问题的解决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课堂知识拓展、深化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课之后,我布置了两项实践应用的作业。(1)课内作业。出示本地(福清市)地图,让学生找一找:福清市在福州市的什么方向?渔溪镇在龙田镇的什么方向?海口镇在宏路镇的什么方向?等等。(2)课后作业。小梦从福清市新华书店出发,想去万达广场,该怎样走?请你设计好线路图。
知识的应用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查找与课后调查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充分应用,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还了解了家乡的地理位置,在实际生活中充分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总之,体验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情景,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稳定地发展,让体验教学成为数学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郭玉峰,史宁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出、理解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2(04).
[2]张天孝.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J].小学教学,2009(03).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