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急性左心衰病人无创机械通气改善症状及氧合状态作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1-30王涛
王涛
【摘 要】 目的:探讨重度急性左心衰病人无创机械通气改善症状及氧合状态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度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常规组(50.00%),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情况显著好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给予重度急性左心衰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使患者的病症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重度急性左心衰;无创机械通气;氧合状态作用;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2-029-02
重度急性左心衰起病迅速,进展较快,该病症在临床急诊科中较为常见,可引起心源性水肿,导致呼吸衰竭,二氧化碳潴留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意识[1]。因此,患者氧合的改善显得尤为重要,有创机械通气可以较好的缓解呼吸机疲劳,并较好的避免二氧化碳滞留,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增大患者的抢救几率。本文旨在探讨重度急性左心衰病人无创机械通气改善症状及氧合状态作用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度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常规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6~87岁,平均(71.4±12.0)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88岁,平均(70.9±12.2)岁。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无较大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设置呼气压(5-15)cmH2O,吸气压为(13-25)cmH2O,设置氧气流量为每分钟10升,之后保持在每分钟5至10升,严格根据调节过程进行血气分析。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对比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症状及氧合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给予x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常规组(50.0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及氧合状态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FiO2为(105.57±12.68),PaO2(64.02±7.51)mmHg,PCO2(57.91±5.17)mmHg;常规组患者的PaO2/FiO2为(88.97±12.23),PaO2(53.17±6.52)mmHg,PCO2(78.22±6.06)mmHg。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情况显著好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随着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的持续进步,无创机械通气技术在心血管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急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增加机械通气治疗以使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和预后情况得到改善[2]。机械通气可以增加肺泡的内部压力,抑制液体从毛细血管渗入肺泡,减少肺水肿并使氧的扩散得到改善,还可以预防小气道的闭合,防止肺泡塌陷,减少肺内旁路及低氧血症;机械通气使胸腔和气道压力上升,降低静脉回流次数,调节左心室充盈度,减少左心室前负荷;增加气道和胸腔内压力,使跨壁心室压力和后负荷减少,使心功能得到较好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常规组(50.00%),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情况显著好于常规组(P均<0.05),说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于重度急性左心衰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給予重度急性左心衰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使患者的病症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史继刚,汪东亮.重度急性左心衰病人无创机械通气改善症状及氧合状态作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9):53-54.
[2] 刘艳,马龙.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抢救急性重度左心衰伴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J].热带医学杂志,2017,17(0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