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工电子课程的教法优化与实践

2020-11-30高明

卷宗 2020年27期
关键词:课型一体化实验

高明

摘 要:在电工技术、电工技术教学往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两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实践。本文从课程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的比重入手,将课程分为纯理论讲授的理论课,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一体化课,以及为了弥补一体化课对实践教学的不足而增加了实验课和装配课,实验中包含设计性、装配课中包含工艺要求。四种课型最主要的目的是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通过研讨、启发为主方式,让学员感知理论。通过学练结合的一体化方式让学员感知课程实践意义。通过实验及装配更有效的强化学员的技能及应用。通过实验让学员通过四种课型的优化实践过程,可以帮助学员的能力素质得到有力的提升。

关键词:课型;一体化;实验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238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课程一直以来是职业院校中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该课程的理论抽象难懂、实践性非常强且与理论关联十分紧密,也是学生普遍认为非常难学的课程。

解决教与学长期存在的教师教不懂、学生学不会矛盾,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从而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及策略。根据职业院校学生青春富有朝气、喜欢新事物,虽然抽象逻辑思维薄弱但乐于动手实践的学情,结合课程的特点,在新一论教学改革中我们重新定位了学生的培养目标,大幅提高了实践环节的比重。通过弱化原理、强化实践、突出应用方式,聚焦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当然,在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实践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必须进行科学的优化,以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1 问题现状

前期教学团队初步制定了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实施计划,主要采用了理论课、一体化课、实验课、装配课四种课型并进行了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

1)理论课:教学理念理解不深,知识灌输痕迹明显、演示环节单一。

2)一体化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较生硬,有生搬硬套教学模式现象,学生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环节双重学习难度累加的现象。

3)实验课:缺乏设计、探究性训练,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装配课:重实践而轻理论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对电子产品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

从2019年电工技术课程考试成绩来看,优良率降低、不及格率有所升高。

2 教学优化策略

依据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要求,结合教法的优化创新、学为主,教为导的相关理念思路新要求,教学团队重点聚焦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基础弱、教学内容难、教学标准高”矛盾问题,认真梳理以往的教学模式经验,有效借助外来资源,重点从理论课、一体化课、实践设计课、综合装配课四种类型课的授课方式入手,展开教学方法的优化研究与实践,积极的达成学生在“学、练、悟、用”即“学懂理论、练会技能、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全面综合运用”四个层次上的提升,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1)理论课。采用递进式、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模式,充分运用虚拟仿真、课堂实物演示(或操作视频)与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有机融合,以边操作演示、边互动讲解的方式来弱化深层次电工电子理论的理解难度,从而实现原理通俗简化及电路功能特征的重点强化。同时,尽可能的拓展理论在生活及工业应用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一体化课。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科学集成理论与实践内容,实现1+1大于2的教学效果。通过总结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集体研讨选定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内容,采用理论精讲(弱化公式、分析)、变验证为引导探究的方式,指导学生借助亲身动手实践总结来学会电工电子基础理论,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实践设计课。在学生所学电工电子理论以及所具备实践技能的基础上,采用设计性的实践环节来加深电子理论和应用的深层次理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综合装配课。利用模块化方式讲授电子产品的电路功能及原理,通过装配好的电子成品演示,说明其具体功能。重点突出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技巧的方法训练,研究如何高效促进学生安装、调试、排故的综合技能的形成,贵在聚焦产品装配的质量标准。

3 教学实践体会

教育教学是让学生学习人创造的知识、创造知识的人包括教师的高尚的情操、儒雅的举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德才兼备大目标。让他们在学习中建立爱探索、爱他人、爱国家,即使是电工电子这样的理论学科较强的课程也可以有效的涉及此类教学实践。

1)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法,需要结合制作活页教材来预习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资料来完成活页教材的相关活动,这个活动中最重要是发现学习中问题。活页教材的课下活动可能会占用学生很多精力,需要教师统一协调安排。授课中教师需要梳理教學知识结构的逻辑呈现形式,并使之与学生的认知学习中的问题有机结合。利用数个关联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抽丝剥茧、师生及小组互动研讨,最后达到统一,深刻领会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拓宽的知识面的同时将身心与知识融合一体,形成系统扎实的知识结构。尤其是电工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研讨式中贯穿应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层层递进的探讨这学习知识。当然,这还需要做到演示实验器材、实物进课堂,让学生对知识点重难点做到有效聚焦,同时,在学习研讨中,让情感自然释放,从而在整个这个过程中得到更真实有效的教育。

2)一体化课。教学做一体化课跟理论课一样更需要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点得到普遍教师的认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实践中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需要教师深研一体化课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科学关联,以及一次一体化课与下一次课的理论关联、实践关联。不能被学生看似忙忙碌碌的实践活动、显而易见的实验现象,就认为学生已经掌握好知识的假象所蒙蔽,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教学效果还不错,自己教学就好。真正学会知识是能够迁移运用,理论和实践都较强的电工电子课程更是如此,一切需要实践来检验。优化以及弱化的知识与优化以及弱化的实践拼接或者融合的过程中,实际上看似科学但这里也有生硬的部分。需要教师认真处理,看一下需要有没有由实践现象上升到理论真知的能力,有没有理论真实清楚而能用实践验证的能力,有没有总结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一体化课还应该与理论课再结合,以加强课程的理论性。一体化应该实验课再结合以增强其技能性。另外,还需要后续的俱乐部、技能比赛熔炼知识与技能。

3)实践设计及装配课。实践设计针对我校学生基础薄、逻辑性差、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需要在教师有效的对所学知识复习巩固,强化理论基础,然后设计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对于开放性的让学生去查资料、去实践探究不是非常现实,对学生来说,不够现实。因为基础不牢就认识不清,查询资料和处理信息自然薄弱,往往苦思不得其解后就等待或求助,设置消极放弃。通过教学实践,大家普遍认为应该利用先巩固必须的基础知识,再有需求(需要选择合适的典型实例)引发新问题,逐步激发学生在所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去自主探究,对于探究的资源、器件和整个历程都有教师设计好、埋下伏笔,让学生去打开一扇又一扇智慧之门。对于装配课应该从强化锡焊工艺及工具使用规范,而不是仅仅体会装配成功的喜悦感,更重要是带着思考、带着标准去实践,应该严格教学,严格考核标准。

猜你喜欢

课型一体化实验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