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20-11-30刘兆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7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教学效率教学资源

刘兆芹

摘  要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标理念,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教学经验,提出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以期为教育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效率;教学资源;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7-0103-02

1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其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凭借其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优势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见,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这一技术的教学应用展开深入分析。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非常普及,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随处可见信息技术的身影,对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也在进一步丰富教育手段,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學数学课堂教学除了要重视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积累更多数学经验。相较于传统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能够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方式直观呈现知识内容,为教学双方打造更加和谐且高效的教学氛围[1]。同时,多媒体技术营造的实例情境能够助力学生逻辑性数学思维的发展,将许多数学复杂问题直观再现,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部过程,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理解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3 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素材  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的最大优势便在于能够为小学生创设出更加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小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去感知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将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感觉到的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带入课堂中,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多种感官刺激下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将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场景真实地呈现在小学生的面前[2]。比如在讲解“统计”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丰富多彩的画面与卡通人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在这一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记录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更多记录的方法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统计图与统计表的知识。又如在讲解“乘法口诀”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资源库中找到通过手指指法加强乘法口诀记忆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达到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效果,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能够有效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其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解“圆的认识”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演示,先让学生欣赏一幅幅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车轮照片,然后将车轮分别换成三角形、正方形或多边形,学生看到后感觉非常有趣且荒唐,此时教师提问:“我们的车轮能不能换成其他形状?为什么?”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演示,小学生能够清晰看到换成其他形状的后果,所以很轻松地回答:“不可以,因为换成其他形状,车子会不稳定。”这便是多媒体技术的形象展示为学生理解方面带来的助力,并且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生成求知欲望,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重难点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倘若让他们死记硬背,实际上教学效率并不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对知识形成更全面的认知而产生深刻印象。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尤其是在重难点知识讲解方面,能够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解“角的认识”相关内容时,如果教师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用常规教具去演示,一些学生对“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岔开大小有关”的理解会始终处在懵懂状态[3];而如果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动态演示,将两个边长长度不一样的角进行重叠,对角度大小位置突出显示,便能让学生在演示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长度无关,既能加深印象,也能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在讲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内容时,重难点在于长方体与正方体两者的关系,小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演示将正方体一面拉长变为长方体的过程,反过来再演示一遍,如此一来,小学生在直观的图像变化中更加清楚地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对自己的思维形成启发,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数学思维深度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受到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小学生的思维早已深陷“题海”而无法自拔,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抗拒心理。身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度,通过思维的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设备对知识的演示,学生直观的观察能够与教材中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结合,这个过程便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对于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而言非常重要。

比如在讲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相关内容时,小学生很难想象出将圆进行多等分之后拼接出来的图形接近长方形。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先将圆等分为两份,然后将两个半圆等分为八份,再进行拼接操作。如果学生还不认为像长方形,则可继续将其等分为32份、64份……如此一来,学生便能越来越明显地看到拼接的图形像长方形,进而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所理解。并且在演示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了解了“无限”这一概念,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贴合小学生心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变化,充分利用课前10分钟与课后10分钟的时间去展开知识输入储备前期的心理建设工作。此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能够强化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突破认知壁垒,通过复习上节课知识或是预习下节课知识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乘法”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在课前10分钟对加法的知识进行复习,此时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加法的运算原理,给出大量同样加数的加法题目,从而导入乘法计算的概念,让学生讨论“6个2相加等于多少”等问题。还可以用“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的游戏来检验学生对乘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一定要贴合小学生心理需求,为其营造符合内心需求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简化认知过程  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方面都表现得较为简单,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依赖于画面的辅助。而且小学生基本上难以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开小差、小动作过多等情况。很多时候,小学数学教师会将很多时间花在如何基于吸引学生关注去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多媒体技术运用过程中还要重视吸引学生关注简化其认知过程[4]。比如在讲解“计量单位”相关内容时,由于绝大多数小学生在生活中不会接触到“吨”“千米”等计量单位,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一定要简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可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短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引导学以致用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作为一种运用在教学领域的信息技术,实际上大部分小学生对此并不陌生,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学习知识以及进行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體教学时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现状,引导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知识探究与数学问题解决,促使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高,有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比如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学习相关知识,并且通过收集资料巧妙设计相关问题,在课堂中提出和同学一起讨论。

5 结语

综上,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学生也能够从过去的知识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除了要紧密结合所教知识内容以外,还要注意贴合学生心理,简化学生认知流程以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寇金国,程伟.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5):93-95.

[2]刘新玲.优化多媒体教学模式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3):34-35.

[3]马宝良.运用多媒体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4):163.

[4]曹利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5(5):147.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教学效率教学资源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