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11-30孔令动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长度创新能力

孔令动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大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就没有现代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就小学而言,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萌发状态,只要他们自己实践、观察、分析、归纳,所获的规律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好奇生疑,在“奇”中求創新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秘,善于观察特殊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出探索的欲望来。如教学“年、月、日”一节课时,我抓住学生好奇好疑的心理特点,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提问几个同学:“你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接着再问:“王奶奶今年60岁却只过了15个生日,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她可能记错了,有的说从前生活条件差过不起生日……对于没有掌握“年、月、日”知识的小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奇怪的问题。这时我抓住时机:“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这样的教学,新颖恰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中。这就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产生了创新的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创新能力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我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先设计一个小商店,我们模拟买卖物品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顾客,开展活动。如一名学生拿一元钱买一块单价是5角的橡皮,售货员应该怎么找钱?怎么找简便快捷?这个问题涉及到人民币的换算以及组合、认识人民币面值,售货员现有的涉及到人民币面值等问题。诸多实际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解决。通过这种模拟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及其进率的认识和理解,又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认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放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说:“只要动手,随时会有晶莹的宝石”。我在教学中,就大胆解放学生的双手,只要学生动手操作的,我就让他们自己动手,通过学生直观性观察和操作,使他们明白了算理,也掌握了算法,又以动促思,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时,怎样记住1厘米的长度,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再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大约是1厘米?在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厘米尺去量一量1米长的绳子,并问1米=?厘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知道了1米=100厘米,最后又让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尺,让他们用尺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学生可以自由商量,互相合作,下座位室内、室外进行测量。这样通过动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比较容易掌握长度单位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充分感知,获得表象,逐步使“物化”的知识“内化”为头脑里的智力活动。

在教学认识图形“趣味拼摆”这部分知识时,我就放手让学生拼摆,可别小瞧这些小孩子,一个个兴奋得不得了,摆出了许许多多的图形,有的摆出小猫图,有的摆出小兔图,有的摆出房子图,有的摆出机器人图……,一节课下来,同学们还余兴未尽,纷纷说:老师我还能摆着还能摆那。总之创设条件让学生多动手,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满足儿童“好奇”“娱乐”“好动”的心理需求,而且能促进儿童思维,培养创造力。

四、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组讨论学习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尊重,充满友爱,充满互助和竞赛。小组讨论可以克服教师单调、枯燥的讲解知识,将知识强加于学生的弊端,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讨论还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的发展。

如我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我首先做好课件,把十一道口算题,出示在大屏幕上,(40×2)÷(20×2),(40×5)÷(20×5),(40×4)÷(20×4),(40÷4)÷(20÷4),(40×3)÷(20×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变化,而商不变,让学生再举几个例子,说明这一规律,这样就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又如,在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与“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时,我安排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上课开始,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要求学生编三道应用题,并列式计算:(1)每人吃半个苹果,7人一共吃多少个?(2)3个半苹果平均分给7人,每人分得多少个?(3)3个半苹果每人分半个,可以分给几个人?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三道算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这样安排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都尝试成功的喜悦。它既能挖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结的合作精神,从而达到协同创新,共同提高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长度创新能力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爱的长度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特殊长度的测量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长度单位
长度学校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