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
2020-11-30韩文水
韩文水
【摘 要】 在新时代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养成积极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创造力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在初等语言阅读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将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之中,为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创造力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将概述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情况,探究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创造力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创造力 教学策略
引言: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的教学情况,语文教学作为开展其他基础学科的前提,承担着传承中华千年文化的光荣职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创新意识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而学生创造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因此,如何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现况
阅读创造力是语言文学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对学生以后的汉语阅读和写作产生很大影响。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是我们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然而,当今的小学的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学仍采用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教课过程中,学生无法脱离书本的限制,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培养收到限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被充分激发。其次,小学语文的文学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随着学生的课业量的增加,文学作品的增多,学生的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提升阅读创造力的具体措施
1. 优化课堂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独立阅读创造能力的措施中,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最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兴趣是引导他们充分发挥阅读的能力的最大动力,能够使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确保课堂流畅进行的前提。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可以更积极地参与阅读的教学任务中。例如,老师可在教室内布置名人名言的相关故事或海报,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和课余生活中随时看到,加深学生对阅读的敏感度。
2. 灵活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思路
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小学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首先,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并利用多媒体设备使阅读教学更加有效。在准备进行新课文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例如:进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短片视频,将抗日战争的背景经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地联想文章的情感基调,开拓了学生的灵感,教师进而可以由此展开文章的讲解。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开展分组学习活动。例如:开展小组间的阅读推荐活动使各组学生能够在准备阅读文章篇目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使自身能够独立地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与思考,挖掘文章的深层寓意。同时,小组的成员有些具有很良好的阅读能力,而一些成员的阅读能力却相对薄弱,合作小组学习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从而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老师应当关注小组划分,并组织一些有趣的小组活动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3. 创建语境,融入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创造力与和语言思维形成的最为关键的阶段,對未来学生的语言基础素养起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素养教学作为重点,有效利用案例和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使学生对阅读更大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设置合适的语境,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进而对重点文章段落进行情境故事创造,在生活化的前提下,创造故事的特色阅读和学生交流过程,通过把文字编写进具体的情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阅读活动,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通过发散的思维理解文章,加强阅读创造能力。
4. 注重阅读方法教学
在日常学生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基础的文章内容外,更应当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教学。首先,老师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阅读技巧,纠正其所出现的错误,教授学生灵活地使用教材,结合范文与仿写,使其能够自主地进行文章再创作。教师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阅读技巧,确保教学时能够正确严谨地为学生示范,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发现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其中的创作技巧并分享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细节捕捉能力和创造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日后的写作与创造力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创造力的水平,教师应该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优化课堂的作用,同时,为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进行语境的创造并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升,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的创造力,一定程度上提高素养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杜黎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77.
[2] 刘冬香.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A]. .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