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炸罍子

2020-11-30李丹崖

知识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气魄酒席器皿

李丹崖

罍,是流行于中国商朝到春秋时期的一种大型盛酒器具,一般用于祭祀和存放酒。罍,也是一种兼具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的器皿。古人多宴饮,在宴会上,用勺子舀酒而饮,饮而能歌。但是,兴致来了,就没有那么文质彬彬了,往往拿着罍一饮而尽,尤为畅快潇洒。故而,在明代宋濂所著的《看松庵记》中有这样的句子:“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樽罍而饮。”

一座罍,请允许我用“座”这个词,因为罍的容量太大了,依照安徽寿县战国古墓出土的罍来看,其高30厘米,口径23.5厘米,腹围124厘米,可见容量之大。

罍上多铭文,或纹饰,一般刻的是云纹,又称之为“云雷之象”,外面多以黄金饰之,足见其华贵程度非同一般。因此,酒席之上,一定是相当上档次的客人来了,方能请出罍。

朋友来了有好酒,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时候,罍就不能老老实实呈于酒席之上了,常常被举起或挪移。唐朝人写有如下诗句:“此情偏耐醉,难遣酒罍闲。”这份感情,太值得大喝特喝了,怎么喝都喝不醉,酒罍也闲不下来,一会儿被喝空,一会儿被装满,如此往复。

情到深处难以抑制,酒到酣处定要举罍。

喝酒,喝到把酒坛子都端起来了,这是何等气魄,让人觉得这个人非常豪爽,值得深交。

如今,在安徽北部乃至整个安徽地区,罍被重拾。尤其是今年,在马云“云火锅之约”的宴席上,安徽女孩王琪端着罍子,向马云先生敬酒,这一举止,曰“炸罍子”,尤见安徽人的胸怀和待人接物的气魄。

现如今,酒桌上的罍子,多半是很大的酒杯,已经不再拘泥于罍的器型是否标准,罍的容量是否足量。喝到兴头上,拎着分酒器或酒壶,壶底朝天,喝完了,还要把壶倒扣在脑袋上,以示自己喝得干干净净。

罍這个字,从造字结构上来看,也很有意思,上面是三个“田”字,下面是一个“缶”,把很多田地里种植的庄稼,都放在这样一座器皿中,既表达了酒的尊贵,因为很多粮食才能酿一罍酒,又表达了中国人颗粒归仓的储蓄和存放习俗。储存了那么久的粮食,陈了那么久的酒都拿出来给客人喝,能不激动吗?动情之处,“炸罍子”是在所难免了。但是,我们切莫逞匹夫之勇,要知道贪杯伤身。

猜你喜欢

气魄酒席器皿
勤奋铸就大气魄 勤奋成就生活之美
重阳席上赋白菊
做一个“大”校长
移风易俗度在哪里
移风易俗度在哪里
清风拂邛江
满盈者,不损何为
瓶瓶罐罐
中学语文教学中美的挖掘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