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冬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

2020-11-30杨桂萍刘忠颖

种子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经济价值栽培技术

杨桂萍 刘忠颖

摘   要:天冬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野生天冬的采挖,导致野生药用天冬资源急剧下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改变这一现状,开始大量人为种植天冬。但是由于其生长情况会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研究天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征对于保证天冬的产量、提高天冬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详细阐述了天冬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药用价值、食用方法及栽培技术,为开发和种植天冬药材提供技术支持,致富山区百姓。

关键词:天冬;经济价值;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9-0031-02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志码: B

天冬是一种既可食用也可药用的珍品,还是一种盆栽观赏植物,经济价值较高。但是,其人工开发种植较晚,导致市场奇缺,仅在冬季有少量出售。直到近几年发现其药用和食用价值后,才逐步发展人工种植,市场价格一直保持在80~100元/kg,但目前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在我国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通过扩大天冬种植面积,满足市场需求,指导当地农户脱贫致富,如采用林下种植模式,还可以缓解农业土地紧缺的矛盾。

1   形态特征

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又称天门冬,为百合科天冬属植物。原产非洲热带荒漠,人工栽培容易成功。食用部分为地下块状茎,多数呈纺锤形,是冬季储藏养分的重要器官。其块根纺锤形,肉质,略弯曲,长4~10 cm,小段直径 0.5~2 cm,灰黄色,有不透明的细心[1];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藤茎细长,缠绕状,蜿蜒生长,长达2 m,枝具狭翅;叶形枝状3枝成簇,层状分布明显,长1.5~3.5 cm,宽1.5~2.5 cm,葉退化成鳞片,具鳞刺、倒生,茎刺长2~2.5 mm,内梢和分枝茎刺不明显。花1~3簇生叶腋,雌雄异株,色淡,绿色或浅;花梗2.5~5.5 mm,雄花被6片,雄蕊短,花被略长,花丝独立,基部分离。花药长0.6~0.7 mm,卵形;雌花雄蕊退化。浆果单生,短柄,球径6.5~7 mm,熟时红色[2],清洗除去果肉的种子为黑色,花期5—7月,果期8月,果实成熟后应及时采收,否则容易脱落。

2   生长环境

天冬适应性较广,喜疏松、多孔、透气、肥沃的沙壤土,用腐叶土、碎黏土和腐熟马粪混合而成,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最适宜生长在海拔1 500~2 200 m的地区,适宜温度为15~30 ℃,耐阴,忌烈日暴晒[3]。我国滇中地区紫色土比较多,是发展天冬种植的极佳环境,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食用天冬需求量大,野生天冬逐渐减少,必须通过人工栽培才能满足市场需要。

3   药用价值

天冬块根性寒、滋润甘甜、鲜品味微苦,滋阴润肺功能显著,对口干舌燥、阴虚火旺者效果明显。富含天冬素、甾醇、皂甙、糠醛、果胶质等营养物质,具有药用作用,特别是天冬素,其对提高人体血细胞、增强抗病能力和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明显[4]。

天冬块根可镇咳去痰、滋肾润燥,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肺痿肿痈、骨痿,具有咽燥鲜渴、血虚肺燥、皮肤粗糙、肺痨吐血的作用,对阴虚发热、咳嗽吐血、咽喉肿痛、口疮溃疡、口干舌燥、面目浮肿、咳嗽痰浓效果较好;对心烦健忘、怔忡恍惚、疮疡溃败、肠燥干结、痛症积聚、面黄肌瘦、瘰疬淋漓、疮疾溃癞、疝气疼痛、痛经淋痛、催乳滞带、子宫出血、淋巴肿瘤等症,补益效果明显。

《名医别录》载“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月华于本草》载“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能使肌肤艳丽,保持青春活力[5-6]。由此可见,天冬滋养肌肤的功能明显,民间有采用“天冬煮猪蹄” “天冬煮火腿” “天冬炖母鸡”等制作的食谱,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养生美食范围[7]。常食天冬能够改善肌肤的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功能,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尤其适合爱美人士食用。但要注意,寒性病症及泄泻忌用。

4   栽培技术

4.1   选地整地

土壤是天冬健康生长的基础,土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天冬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必须满足疏松、多孔、透气、保水、保肥的条件,耕性良好。为实现高产栽培,宜选择背风向阳、能排能灌、土层深厚的土壤。将其深翻30 cm,施腐熟厩肥2 500~3 500 kg/667 m2、饼肥100 kg、过磷酸钙50 kg,晒垡3~5 d,整平耙细,做到“土细、墒平、沟直、垡碎” “埂草三光” “三沟配套”,做成墒面宽1.2 m,沟宽24 cm、深5~7 cm,播幅20 cm、幅距30 cm,墒面长度视地形而定。

在海拔1 200 m以下的地方,由于气温略高、湿度稍大,应选择林下种植,以缓坡地、疏林地、台地种植最好,并提前做好备耕、轮作、换茬、间作、套作等种植规划工作。

4.2   种苗繁殖

种子繁殖容易获得足够的种苗,繁种系数大,当种苗缺乏时也可采用分株繁殖。由于天冬苗期生长慢、生长期长,2~3年才能采收。当果实由绿色变成红色时即可采收,种子采集后,堆放3~5 d,采用“搓、揉、冲、洗、漂”的方法清除果皮及杂物,选粒大而充实的种子作种,将搓洗后的种子稍微晾干,适当沙藏10~20 d即可播种,期间温度控制在18~22 ℃。冬季播种要覆盖地膜,以满足种植要求。滇中地区冬季育苗时较易控制温度和湿度,一般在11月至翌年3月播种最好,苗期管理方便、不易烧苗;4—6月易出现高温干旱,容易烧苗,成本较高。

4.3   播种方法

播量为15~20 kg/667 m2,可育苗300 m2、定植大田9 000~10 000 m2,播后覆盖锯木屑和细粪肥,再覆盖轻松毛,并保持墒面湿润。当气温达到17~20 ℃时膜内温度可达25~28 ℃,土壤湿润的情况下,播后18~20 d出苗。出苗期次第揭去部分松毛,避免阳光直射,必须搭遮阳网遮阴,喷淋苗床,使土壤充分吸水,墒面湿润。当幼苗达到3~5 cm时及时揭膜、除草、施肥,做好苗床通风透光工作。幼苗有缺肥表现时,必须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667 m2施1 200~1 500 kg,苗期轻施,1年以后逐步增加施肥水平,以满足天冬块根膨大的需要。当幼苗达到15~18 cm时及时带土移栽,根据节令不同及时分级、分类定植,行距45~50 cm、株距24~28 cm;最好雙行栽植,宽行距55 cm、窄行距45 cm。

注意在移栽幼苗时,必须摆稳、栽直,细沙覆盖,压紧压实,浇透定根水,促进天冬生长健壮,提高抗逆性,不断适应生长环境。

4.4   田间管理

4.4.1   中耕培土

一年中及时中耕除草3~5次,结合培土、施肥,近根浅、远根深,培土、施肥有利于块根膨大,但要注意不能伤及根系。此外,幼苗期为防止杂草为害,必须及时清除。疏松、多孔、透气的土壤环境是天冬高产稳产的必须条件。

4.4.2   搭架遮阴

由于天冬蔓生性强,因此必须设立支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光合产物向块根中积累和运输,茎蔓容易倒伏,影响光合作用和效率。必须设置竹竿或立柱,有利于藤蔓缠绕,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便于开展田间管理和农事活动。

4.4.3   排灌施肥

底肥充足时一般不施肥,当苗高15~20 cm、有缺肥表现时,施用提苗肥1次,每667 m2施用尿素15 kg、普钙10 kg、硫酸钾5 kg,离根际25~30 cm处做到泥肥混溶。土壤缺肥时必须补充氮、磷、钾肥的不足,氮素充足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磷素充足能够促进根系发达,积累和转运光合产物,钾素充足有利于蒸腾作用的顺利进行,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块根膨大。追肥多用15∶10∶15的复合肥以25~30 kg沟施,做到水够肥足,以促生长健壮。干旱时必须浇水,7—8月雨季来临时,要以排水防涝为主。

4.4.4   病虫防治

病虫防治要以综合防治为主,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防治。

首先必须清洁田园,消除病残株,消灭越冬虫源、病源,烧毁枯枝落叶。其次发现病虫时立即采取化学防治,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 200~1 800倍液喷雾,能够有效防治红蜘蛛、介壳虫类、金龟甲类,也可采用毒性小的内吸剂喷洒叶面,效果良好。

5   采收加工

高产栽培的天冬3—5年时可采挖,采收过早,块根小、品质差、含药用成分低、经济效益低。一般种植4年后采挖,其药用成分高、产量好、品质佳、价格高。优质天冬以清白干净、色泽淡黄、条粗肉厚、晶莹剔透为上品。采收季节最好在11月至翌年2月,清除茎蔓、挖出全株,清理杂物后分级处理。将粗壮块根药用,留母根及幼嫩块根作种,及时洗净、晒干或送制药厂加工处理。块根收获后,用竹刀或硬刷洗净泥土,放笼内蒸30 h,除去表皮杂质,烘干至8成干时,再烘或晒至全干。为防变色,采用竹筐晾晒为佳。

参考文献:

[ 1 ] 高强.天冬在桂南地区种植丰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3(6):77-88.

[ 2 ] 魏峰,魏献波.国家药典中药实用图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 3 ] 徐鸿涛,白勇涛.药用植物天冬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1(12):61-62.

[ 4 ] 本草备要[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 5 ] 易蔚,黄克南.400种中草药野外识别图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 6 ] 江苏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 7 ] 伍仕强,姜朝林.天门冬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初探[J].农技服务,2017(23):50-51.

猜你喜欢

经济价值栽培技术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经济外语类人才的企业价值
绿色物流潜在的经济价值研究
关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