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九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

2020-11-30胡日旺徐功献

党史文苑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寻乌毛泽东研究

胡日旺 徐功献

2020年9月28日至29日,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光明日报社、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赣州市委主办,赣州市委宣传部、赣州市委党史办和寻乌县委承办的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江西省寻乌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研究机构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各级领导70余人,围绕“弘扬唯实求真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主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在致辞中指出,寻乌调查在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史上和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和赣南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以本次理论研讨会为契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唯实求真的寻乌调查精神,进一步探讨寻乌调查精神的丰富内涵,使寻乌调查精神在新时代永放光芒。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在致辞中指出,寻乌调查对新时代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在调查研究中所坚持的“走出去,请进来”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求实求真求新”的调查研究态度,必须长期坚持。学习永远在路上,调查研究也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深入学习毛泽东调查研究中秉承的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工作状态,推进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走深走实。

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出版局局长郭义强深情回顾了90年前毛泽东开展寻乌调查的背景、过程、方法和意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寻乌调查,号召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为全党做出了调查研究的表率。本次理论研讨会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唯实求真调查研究精神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本次理论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调查研究思想,进一步挖掘寻乌调查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进一步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

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管理中心主任钟守洋在致辞中指出,寻乌调查中的统计调查精神穿越时空,永放光芒、熠熠生辉。我们要深入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统计调查的精神和态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寻乌高质量发展,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统计调查服务。

会议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论文130余篇,经过组织专家评审,共评出46篇优秀论文。与会专家学者在发言和论文中讨论的问题、提出的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寻乌调查与寻乌调查精神的历史考察

金民卿的大会研讨发言,从查田运动的角度对寻乌调查精神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查田运动是“寻乌调查精神的一种特殊体现和深化”,毛泽东领导查田运动就是他在困境中坚守唯实求真的寻乌调查精神,并根据实践丰富和发展土地革命思想的重要体现。正是基于对寻乌调查精神的坚守与创新,毛泽东才能在查田运动中制定正确策略,阐明查田运动的科学方法论;才能纠正“左”倾错误,创造性地提出“富裕中农”的思想,深化阶级分析理论,完整提出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

严书翰在《调查研究是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中,阐述了毛泽东在党内首创重视调查研究,并给我们留下大量关于调查研究的宝贵资料。他认为,毛泽东把调查研究既视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又视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调查研究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来认识,并指出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能力,把对调查研究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蒋建农的大会研讨发言,从历史发展的实际分析了开展调查研究在中国的独特意义,以及毛泽东开展寻乌调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作用;从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实际需要的视角阐释了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作用,并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董志铭在《简述毛泽东寻乌调查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中指出,毛泽东通过寻乌调查更加坚定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区域形成和拓展打通提供了客观依据;汲取了大量关于城镇的商业和手工业、旧有土地关系和土地革命情况等重要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为检验政策、纠正失误、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极大地增强了理论自信和政治勇气,从哲学高度提出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在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层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把调查研究工作的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成功搭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桥梁,培育和开创了党在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上的优良作风;大力弘扬毛泽东寻乌调查精神,坚持以研究回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心,把调查研究作为党和国家的基本工作方法和一切决策的基础,与各种形式的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顽疾开展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战斗。

程美東的大会研讨发言,对毛泽东调查研究的起源进行了探究。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中的经世致用思想,近代西方报刊思政科学思想,毛泽东早期偏重实践的个人思想认识及中国革命与整个共产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等,构成了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重要起源。

王续添在大会研讨发言中,对毛泽东寻乌调查的历史政治学基础进行分析。他指出,毛泽东对中国新政治的历史和理论逻辑的客观分析,开启中国新政治的实践,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建构起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理论,进一步推动中国历史、政治的发展进程。

王盛泽的《毛泽东寻乌调查如何与中国革命实现对接》认为,寻乌调查实现了将调查研究与中国革命的很好对接,这是进行中国革命的客观需要,是通过对阶级关系、革命力量、剥夺对象等的调查,明确中国革命面临诸多问题的需要。正是通过调查研究,人民群众真实地体验了革命领导者的作风和风范,更加认同和信任中国共产党,拥护和支持革命。

胡日旺在《寻乌调查:毛泽东农村调查的经典之作》中指出,毛泽东做寻乌调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弥补自己之前的调查活动偏重农村而忽视城市的弊端,同当时党内普遍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思想进行斗争,进一步制定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方针政策。毛泽东在寻乌搞调查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条件。通过寻乌调查,毛泽东弄懂弄清许多过去不懂或懂得不多的问题,不仅丰富了知识,获得了真知,而且思想上开始产生新的飞跃。

冉绵惠、陈仁秀在《寻乌调查与中央苏区的婚姻改革运动》中指出,寻乌调查中的婚姻改革实践是中共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指导革命的范例,是中央苏区婚姻改革运动由基层各自谋划到中央统一指导、由感性走向理性的转折。寻乌调查前后,中央苏区各级政权机关开展了婚姻改革试点,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主张。在此基础上,两次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先后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并颁布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将苏维埃区域婚姻改革运动推向高潮。

曹春荣在《〈寻乌调查〉对公共地主本质的揭示及其意义》中认为,《寻乌调查》中所谓的“公共地主”包括祖宗地主、神道地主、政治地主等,他们打着“公共”“公平”“公益”旗号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反动、文化上守旧、生活上腐朽的罪恶本质。《寻乌调查》对揭示公共地主本质、正确理解土地革命政策策略、深入推进土地革命、达成民主革命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胡玉春在《毛泽东与美国传教士夫妇不一样的寻乌调查》中指出,在选择调查对象上,毛泽东的采访对象涵盖了寻乌的社会各阶层,而美国传教士夫妇则以寻乌社会上层人家的妇女为主;在阶级立场上,毛泽东是站在革命的无产阶级立场上,而美国传教士夫妇则是站在资产阶级的宗教立场上;在政治态度上,毛泽东是以人民群众的政治视野翔实记录寻乌社会的真实情况,而美国传教士夫妇则是从与群众相对立的立场利用其传教士身份间接参与镇压寻乌土地革命运动。

林雄辉在《探寻“寻乌调查”的根、魂、神》中指出,毛泽东开展寻乌调查的“根”是解决对富农土地的处理和分配问题,寻乌调查的“魂”在于毛泽东通过“稳”“细”“实”等方式使土地这一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表现得活灵活现,而寻乌调查的“神”则体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罗雪梅、许亚萍、严志伟在《毛泽东〈寻乌调查〉中的思想文化状况分析研究初探》中指出,封建思想文化、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三股思想文化力量的发展交锋证明:封建腐朽思想正在且必然走向没落,资本主义思想文化难以用来指导解决好中国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旦和农民结合起来就能在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方法不能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能疑,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能放。

谢观音、张春丽在《从毛泽东〈寻乌调查〉看近代中国“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中认为,毛泽东在江西寻乌县开展的社会调查,从商业关系和土地占有剥削关系两个方面论证寻乌为“半封建”社会形态,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有力佐证。

钟小明在《从〈寻乌调查〉看苏区时期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新知行观》中认为,毛泽东知行并进、以行为主的思想构成《寻乌调查》的主基调,是中国传统知行思想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具体应用,彰显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张勇华在《毛泽东阶级分析与〈寻邬旧有土地关系〉研究》中指出,毛泽东的阶级斗争分析与阶级斗争策略制定,既考虑了理论层面的阶级斗争分析法,也考虑了地方上客观层面的阶级斗争需要;既考虑了物质层面的阶级斗争需要,也考虑了精神层面的阶级斗争需要。

二、对寻乌调查与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研究

李蓉在《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和毛泽东思想路线的形成》中认为,寻乌调查是毛泽东政治生涯中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典型代表。在寻乌调查基础上形成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代表作和重要标志。因此,寻乌调查为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提供了坚实基础,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形成的极为重要的实践。

彭道賓在《寻乌调查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形成研究》中指出,寻乌调查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形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以寻乌调查为重点的中央苏区调查研究,孕育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创造性地提出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群众路线,在开辟新征途中创立独立自主的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通向胜利的航向。

廖九平的《浅论寻乌调查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认为,毛泽东所作的寻乌调查包含了系统的调研实践和科学的理论总结。其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内容和方法,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

三、对寻乌调查与《反对本本主义》关系的研究

巢瑞隆在《从寻乌调查到〈反对本本主义〉的几点思考》中指出,毛泽东在寻乌调查基础上整理的《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对当时克服“左”倾教条主义、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成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经典之作。

陈安、刘辉在《伟大开端与孕育形成:〈反对本本主义〉的多维解读》中认为,《反对本本主义》不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而且孕育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端,对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李芳、夏龙斌在《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方法论——〈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的现实启示》中认为,《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典范篇章,其中所表达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三个基本点,对于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汪鹏程、汪宏宇的《论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的理论独创》认为,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入群众作调查而且善于“相结合”。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及实践主体,贯通“马克思主义、实践、中国化”三者的内在关联,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理论独创方法,首创中国化的经典理论范式。

谢昌荣、罗雪梅在《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毛泽东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的当代启示》中认为,只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有效防止主观主义,从而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避免唯上级指示是从的倾向,从而实现对上级指示的创造性贯彻落实;避免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从而更好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经验的借鉴作用;充分集纳群众的智慧和创造,从而将工作的开展建立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检验方针政策的利弊得失,从而不断推进方针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四、对寻乌调查与寻乌调查精神新时代价值的研究

一方面,参会的专家学者总结了寻乌调查及寻乌调查精神对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态度等方面的价值与启示。

李忠杰在大会发言中指出,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具有全面系统、广泛深入、亲力亲为和实事求是的鲜明特点,对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升调查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既要准确认识中国当下国情,制定科学的战略和对策,又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的各种信息传播作用,综合运用传统和新型的调查研究方式,还要坚持党的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全面性。

王炳林在大会发言中,从弘扬寻乌调查精神、搞好调查研究工作的视角对寻乌调查进行了历史回顾,提出了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具体方法,即: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做调查研究;发扬求实作风,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注重工作艺术,创新方法做调查研究;站稳人民立场,探寻民意做调查研究。

俞银先在大会发言时指出,要从寻乌调查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深入学习毛泽东调查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重在学习,贵在实践,一要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写,坚持亲力亲为搞调研;二要直面问题、找准问题、破解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搞调研;三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拜群众为师,坚持群众路线搞调研;四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实事求是搞调研。

齐彪的大会发言指出,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寻乌调查精神,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实现党的思想路线,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通过调查研究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工作要求,创新调查研究工作的内容;时刻警惕党的传家宝的丢失,使调查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董立人在《寻乌调查与新时代领导干部能力提升》中认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农村调查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的调查研究思想与方法对于新时代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提高领导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科学的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搞好调查研究要求端正态度、有问题意识、掌握科学方法、深入细致及系统化。

庞振宇的《论寻乌调查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认为,寻乌调查精神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重视调查研究及在调查研究中表现出的“唯实求真精神”。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弘扬寻乌调查精神,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调查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问题导向,注意调查研究的实效性且增强战略思维;注重调研成效,提升调查研究方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戴和杰、王江涛在《寻乌调查特质表现与时代启示梳析》中指出,寻乌调查的特质集中表现为“准、细、深、实、诚、效”。寻乌调查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在认识论上,调查研究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是关乎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在方法论上,调查研究作为一种常见工作方式,是应该坚持的一般性原则;在本体论上,调查研究作为日常工作制度,要着眼于构建长效机制。

伍春华在《弘扬寻乌调查精神,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中指出,做好新時代的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调查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掌握正确的调查方式和方法。

另一方面,参会的专家学者指出了寻乌调查及寻乌调查精神对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价值与启示。

崔景明的《毛泽东〈寻乌调查〉论述的哲学思维方法》认为,毛泽东《寻乌调查》中蕴含着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及历史思维等深刻而丰富的哲学思维方法。学习运用好这些方法,对于大力弘扬唯实求真的寻乌调查精神、纵深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杨亚欧、徐功献在《寻乌调查的新时代意蕴论析》中指出,把握寻乌调查的丰富内涵,重温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所秉持的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态度、依靠群众的调查研究方法、指导实践的调查研究目的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研究原则,对于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游海华在《〈寻乌调查〉的学术价值》中认为,《寻乌调查》形成了开调查会与典型调查这种独特且成熟的调查方法,成为后来中共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它不属于学院派的社会学作品,却是同时代中国最杰出的社会调查之一;它还是学界的重要学术资料之一,被各学科广泛征引和利用。

朱彩云的《论析寻乌调查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及现代启示》认为,调查研究是有效解决群众问题的方法,是优化党风建设、践行群众路线的举措,是科学决策、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检验执政能力好坏的途径,是制定正确政策、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

柯岩松在《寻乌调查的历史地位和新时代价值》中认为,新时代发扬寻乌调查精神,把寻乌调查的好思想、好做法、好作风带到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就要坚持用理论武装指导实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群众路线、以民为本,不断满足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期盼。

谢建平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寻乌调查〉的典型意义与当代价值》中指出,毛泽东《寻乌调查》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方法和技巧堪称典范,细致态度可谓典范,带有强烈地解决问题导向以及国际影响日益凸显。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工作的传家宝,要求强化问题意识、推动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生活、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调研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庄春贤的《新时代弘扬毛泽东寻乌调查好作风的启示》,从“要像毛泽东那样,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要像毛泽东那样,深入调查研究,坚持求真务实”“要像毛泽东那样,始终尊重群众,汲取智慧力量”三个方面,阐释了毛泽东寻乌调查好作风的新时代启示。

华阳标在《寻乌调查与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调查及其启示》中认为,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调查实践为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为中国革命胜利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形成的调查研究理论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宝贵精神财富。

李巍在《〈寻乌调查〉与当代乡村经济行为的启示》中认为,《寻乌调查》揭示出地主阶级的重要来源,考察当时经济社会的制度弊端。其中,对以宗族为主导的山林保护、不良乡土习俗的危害及宗族治理与乡村自治的介绍,对新时代贯彻落实“两山理论”、移风易俗与可持续发展等乡村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五、对寻乌调查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贾龙飞、刘春春在《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走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中说,调查研究是深刻把握老区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的金钥匙,是科学谋划老区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的基本功,是正确贯彻落实老区高质量发展重大举措的保障器。

蓝志斌、胡蓉的《弘扬寻乌调查精神 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关于新时代调查研究方法的思考》认为,面对新时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要化解风险、解决新矛盾、完成新任务,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就要从寻乌调查精神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在调查研究选题的精准、对象的广泛、方法的多样、态度的恭谨、作风的务实和成果的致用等方面着手发力。

王添在《论毛泽东“寻乌调查”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三重逻辑》中,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分析,认为继承和弘扬毛泽东寻乌调查精神、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抓好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环节、实事求是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做好民生工作、推动三大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实践路径上有效发力。

杨永飞在《以寻乌调查精神推进寻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中,将唯实求真的寻乌调查精神进一步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为民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精神,深入群众、细致严谨的敬业精神。推进寻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应从寻乌调查精神中汲取营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思路,坚持认真细致、科学严谨的态度。

欧阳代德的《“寻乌调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启示》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制定需要“寻乌调查”实事求是地深入调研,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落地需要“寻乌调查”躬身实干的工作作风,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发挥需要“寻乌调查”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品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需要“寻乌调查”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

王春龙的《寻乌调查与全面脱贫攻坚》认为,要学习毛泽东寻乌调查的亲力亲为精神,搞好脱贫攻坚工作;要学习毛泽东寻乌调查的问题意识精神,树立脱贫攻坚目标;要学习毛泽东寻乌调查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水平;要学习毛泽东寻乌调查的群众路线精神,在脱贫攻坚中始终坚持群众立场。

夏雪在《发扬寻乌调查的鲜明特色,助力乡村振兴》中说,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深入实际、走入基层、走近群众,充分体现出他思想作风“求实”“求深”“求真”“求新”的鲜明特点。我们要汲取寻乌调查的历史营养,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调查研究,深入群众做调查研究,以俯下身子、沉下心的态度做调查研究,助力乡村振兴。

六、对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研究

凌步机的《寻乌调查前奏曲:1930年4月毛泽东在会昌县做“仁风山调查”》,通过对“仁风山调查”的背景、经过、内容及意义的系统分析,认为会昌县“仁风山调查”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进行的一次重要调查研究活动,是寻乌调查的前奏曲。

黄英军、杨春扬的《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研究的历史考察》认为,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的一系列调查研究使中国共产党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找到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传家宝,找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新路线,明确了中国革命力量依靠谁、团结谁的答案,找到了模范长冈乡苏和才溪乡苏的基层苏维埃政权建设“活”的榜样等,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程小强在《调查研究: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中认为,从哲学维度看,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历史维度看,调查研究是群众路线形成的重要途径;从现实维度看,调查研究是贯彻群众路线思想的根本方法。

曾春生的《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调查研究实践》认为,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实际问题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实践目的,也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的鲜明特点。

吴振华、高莉娟的《向毛泽东学习调查研究——基于毛泽东在江西的10余次调查活动及相关调查研究文本》,以毛泽东在江西的10余次调查活动及相关调查研究文本为切入点,总结了如何向毛泽东学习调查研究。

90年前,毛泽东进行寻乌调查,1935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在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之际,重温寻乌调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就是要大力弘扬唯实求真的寻乌调查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作者简介]胡日旺(1961—),男,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中央蘇区史;徐功献(1986—),男,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 / 彭月才

猜你喜欢

寻乌毛泽东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1949,毛泽东点将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张子炀
寻乌画卷
我们为什么要做《重返寻乌调查》节目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